​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合法吗

​打听同事工资被开除,合法吗

Source

现在有不少公司将“禁止私下交流工资奖金”写入劳动合同,甚至还有公司让员工签订收入保密协议,明确违反者将被开除。这些做法是合法的吗。

密薪制有违“同工同酬”?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46条第1款规定:

“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


有专家认为,实现同工同酬的前提是收入的公开,薪酬保密制度本身就已经违背了同工同酬原则,所以即便员工违反了薪酬保密制度打听工资,公司也不能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将其辞退。

但同工同酬与薪资保密,并不必然产生冲突。

同工同酬是指用人单位对于从事相同工作,付出等量劳动且取得相同劳绩的劳动者,应支付同等的劳动报酬。

这一分配原则具有相对性,并不等同于同一岗位的劳动报酬绝对相等。每个员工在学历、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每一个劳动者的劳动技能给公司创造的价值,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情况,在合法范围内自主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对一些基础性、常规性岗位,抑或同一工种的劳动者,其工作内容相同且劳动等量,岗位之间的薪酬差别不会太大,劳动者应有权利了解同等条件下其他员工待遇。

但对于一些核心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特殊待遇或引入特殊人才的情况而言,薪酬保密制度在保护员工隐私、便利企业管理上具有合理性,在合理范围内法律应予尊重。

密薪制本身不违法

公司与员工约定薪资保密,目前我国法律中并无明文规定。在法无明文规定情况下,用人单位有权在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约定相应的条款,密薪制本身并不违法。

薪酬保密条款的制定需要双方协商一致、制定程序合法有效。对于薪酬保密制度的合理范围也有所明确,即薪酬保密制度的内容必须要具备合理性,例如核心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以及难以量化考核的岗位等,采用薪酬保密制度具有合理性。如果员工违反了薪酬保密协议,用人单位可以根据严重程度作出合理的惩处措施。

法宝小结

1、薪酬保密制度是公司规章制度的一种,只要遵循《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的制定程序(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平等协商确定,并对劳动者进行公示告知)制定出来,都是合法有效的;

2、对于薪酬差别不太大、工作易于量化考核的岗位,保障同工同酬权更重要,此时薪酬保密制度对这些岗位而言是不合法的,不应予以适用;

3、即使薪酬保密制度合法,但用人单位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劳动者违反薪酬保密制度就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解除程序有瑕疵,照样有败诉的风险。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