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翻译《射雕英雄传》的日子” - FT中文

“我翻译《射雕英雄传》的日子” - FT中文

FT中文
胥一凝:张菁是英文版《射雕》的两位译者之一,她说翻译这部巨著是一段漫长旅程,既包括对刀光剑影的“见招拆招”,也包括向世界表达中国武侠文化时的字斟句酌。




来自FT中文网的温馨提示:如您对FT中文网的内容感兴趣,请在苹果应用商店或华为应用市场搜索“FT中文网”,下载FT中文网的官方应用,付费订阅。祝您使用愉快!

我和张菁(Gigi Chang)的谈话从广东丰富的美食夜生活开始。在上海住了10年的她,这两年因为先生的工作调动,搬到了深圳居住。在她眼里,深圳是一个摩登世界,到处是漂亮的高楼大厦,她曾居住在上海老租界弄堂的房子里,晚上上海人很早就睡觉了,深圳人的美食夜宵却从夜晚开始,“不论大饭馆小饭馆,晚上都在大街上设饭桌,食客满堂,好不热闹。”她笑说。

在香港出生,长大,去英国留学,工作,回到中国大陆,在上海工作,现在又搬到了香港的隔壁城市深圳,张菁的生活轨迹像画了一个圆,只是她的身份一直在不停的转变,这一次,她是英文版《射雕英雄传》的合译者。

《射雕英雄传》的英文风格和译文特点

谈到英文版《射雕》在西方的出版,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瑞典姑娘郝玉青(Anna Holmwood),是她促成了此事的完成,并用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射雕英文版全四卷中两卷的翻译,《射雕》译本第一卷《A Hero Born》就是出自她的手笔。

2018年春天,在伦敦唐人街由中国站(China Exchange)和英国常青图书公司(Cypress Books) 组织的图书见面会上,我见过郝玉青,阳光、活力、率真,在台上讲述翻译《射雕英雄传》的过程。我离她很近,一边听,一边在心里感慨:“真是‘无知无畏’,也只有像她这样年轻有锐气,才能敢为人先,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而她一个外国人,出于对作品的欣赏和热爱,开始谈版权,着手翻译,促成英文版的出版面世,着实也让人敬佩。

《射雕英雄传》中文版约100万字,英文版分成了四卷出版,郝玉青是第一卷,第三卷的译者,张菁负责二,四卷的翻译。

张菁认为,金庸的作品是章回小说,是明清时期的白话文风格,而不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文,作品中有些句子很长,半古半白,还自创了许多四字成语,有《水浒传》白话文的感觉,但没有红楼梦那样难读。

“郝玉青抓住了金庸武侠小说的精髓,把阅读金庸作品的快感,在英文版本中传递出来。”张菁解释说,金庸作品早期红遍华语读者群的时候,吸引读者一口气看完这上百万字的作品,靠的就是故事和文字里面的一股动力。张菁认为如果英文版本里没有这股动力,没有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英文读者是不会买账的。

作为先行者,郝玉青负责第一卷的翻译,她把整部金庸作品的语言和风格在英文中定了一个层次。因为金庸独特的文字风格,半古半白,英文要找到对应的文字风格很难。“如果我们今天去刻意写狄更斯式的英文,会让人感觉很装或者很死板。因为英语读者对古风英文的感觉,跟中文读者看到半文半白的感觉不一样。因此《射雕》的译文不能是仿古文风格,我们的做法是避免带有太强烈现代感的英语,比如近年创造的词汇,而尽量使用在英语世界用了上百年的词语。”张菁说。

张菁认为,金庸在香港做过导演,做过编剧,他的文字风格也受剧场表演和影视文化的影响,在文字里也借了影视的表达方式,就是以镜头的方式来描写,富有镜头感的描述。

她解释说,“比如一个武打场面的描写,一会儿是以郭靖的方式看敌人,下一个是以欧阳锋的视角看郭靖,下一个又是一个混合视角,不同的跳动。这种不同跳动的视觉在英语小说里比较少见。举例说,小说里哈利波特大战伏地魔,一般主要以哈利的角度去描述,但金庸小说的视角是不停的跳动转换,更像电影电视里的镜头。”

郝玉青在翻译的时候,也沿用了金庸借用影视剧的文字表达方式。西方读者对武侠的文学作品阅读少,但是看过武侠功夫影视剧,从早期的李小龙功夫片,到《卧虎藏龙》、《叶问》等。他们通过流行文化在视觉上能接受过武侠的感觉,接受武侠片子的声音表达,除了复杂如舞蹈的武打场面,武侠片特有的声效表达,比如,各种“嘿”,“哈”,这些打斗时候的声音,也是武侠片的一大特色。所以英文翻译的时候也是在强化镜头感和声音效果,寻找英文词汇中的快字、慢字,利用英语本身的标点和长短字来表达。

张菁认为翻译中比较难的地方是武打动作的词汇的翻译。中文的武打词汇是中国武术里面存在的,比如挑、勾、擒拿等,而且有很具体的相关动作。但英文里面可没有对应的词汇,擒拿是什么?勾手是什么?英文里面没有对应的词汇。西方的运动,从舞蹈到拳击、到花剑,都与中国武术中攻击或防守的方式动作不同,译者需要一个个根据故事中的打斗场面去找对应的词,而且因英语写作的惯性,用词去还不能在文中多次重复。

张菁: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英文译者

张菁生于1983年,她的童年,正是金庸武侠剧在香港盛行,并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风行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都熟悉刘德华扮演的杨过,黄日华扮演的郭靖,梁朝伟演的韦小宝。张菁自己对金庸的作品有深厚的情感,还记得自己读作品时候的情形,可以彻夜不眠,要读完整部作品的那种兴奋感。张菁的父亲和爷爷都是传统的报纸媒体人,父亲更是从小在广州的报馆里长大,这种家庭氛围也对张菁的文字功底有了熏陶。成年之后能有机会翻译金庸的作品,张菁想都没想,立刻答应。

有机会接手金庸作品的翻译,也缘于和郝玉青在英国V&A博物馆共事时候的机缘。10多年前,张菁在英国学完美术史,在V&A博物馆中国部工作,碰巧郝玉青也在那里实习。尽管后来两人各自离开了博物馆,并在不同职业上发展,却也机缘巧合的走上了翻译这条路。

张菁过去的翻译以戏剧、话剧为主,没想过翻译小说。在翻译武侠作品时,又因为自己丰富的背景,包括对戏剧、诗词、建筑、美术等内容的接触和了解,反而帮助了小说的翻译,因为这些都是金庸武侠作品里面都会涵盖的内容。

忆起10多年前,张菁在英国工作的时候,想翻译中国的戏剧,但是英国没有中国作品展示的机会。直到2012年以后,中国的文艺作品被逐渐推荐到英国,比如《牡丹亭》、《窦娥冤》、《赵氏孤儿》等等,中英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现在,更有机会把金庸武侠作品翻译给英文读者,也是时代变化的机缘。

参与合译《射雕英雄传》,首先要摸索第一卷中译者的语言风格,以保证整部作品的文字风格统一。“摸索她的文字感觉,已经不是文字风格的问题,而是思考方式一致,用同样的眼睛来看这段文字。”张菁在参与翻译之前,做了一个几千字的翻译样本,给郝玉青提意见,两人不断的磨合、修正。而后面三卷的翻译过程中,两人也会互相参看对方的翻译,相互知晓的对故事发展和角色成长的理解,保证是一个完整衔接的过程。

翻译的过程是漫长熬人的,张菁的时间安排是朝8晚6,每天雷打不动的坐在电脑前,一个个把字敲出来。就是休息时候,刷脸书、微博也是在思考翻译,吃饭时间也是捧着饭碗,边吃边看作品,以保证自己在翻译的氛围里思绪不能断,否则很难捡回来。

我问她翻译的时候有没有因为难而感觉后悔的时候。她说没有,但有力不从心的时候。“翻译是一个摸索的过程,要揣摩每一个武打动作,每一句说话的语气,每一段的情感也不一样,都不能复制。要靠感觉摸出来,每一段都会影响到后面的路径。翻译过程有点像在森林里走,我们的目标是从一边进去,从另一边出来,但在林中如何前行,遇到什么困难,有什么解决方式,到最终在另一端哪个方位出来,进林子时是没法说准的。从这里进,到那边出,至于终点是哪个出口出来,不知道,ABC每个出口都有可能。”

翻译完了,什么感受呢?给自己打多少分?她笑说,不能打分,完成就达标了。不过当然有自己满意的段落。“文字就是要把节奏弄好,就像音乐一样,节奏很重要。”她爽快地笑了。

由英文版《射雕》带动的多语种出版机会

2018年《射雕》英文版第一卷在英国出版,此后每一年出版一卷,2021年3月,射雕的第四卷出版,也意味着这部作品已经完成了。美国也在2021年8月出版完第四卷,这部在华语世界里影响巨大的武侠作品,将完成它在英国和美国两大英语世界里的亮相。

因为英文版的出版,其他语种的出版也陆续在发展中,目前已经有了德语、西班牙、匈牙利、芬兰、波兰、葡萄牙等语言,部分语种的作品出版会根据英文版本为基础而翻译完成。

有西方媒体把英文版《射雕》称为中国的《魔戒》,我问张菁对这个说法怎么看?她认为,媒体之所以这样提,是因为金庸和托尔金在各自领域里面的影响力。在武侠小说领域,金庸的地位和影响力无人可比;而在西方奇幻小说领域,托尔金的地位和影响力亦是公认的第一人和奠基者,而且两人作品都有成功的影视改编,在传播层面的影响力也非常广泛,他们的原著或影视作品,影响着后来创作者的创作。媒体之所以这样提,一是类比,让西方读者更直白的明白这部横空出世的《射雕》是来自于何人何处,以便于读者对这部作品有一个直观的认知。从风格上,张菁反而觉得金庸跟大仲马、小仲马的作品更贴近。至于托尔金和金庸的语言风格,托尔金的原著小说,读者不一定在文字上能有兴趣看完,在通俗性和故事性上面,金庸更胜一筹。

促成《射雕英雄传》面世的译者郝玉青,从2012年开始着手版权购买、翻译事宜,到2021年全四卷完整出版,用近10年的时间,终于促成了这部武侠巨著在英语世界里的亮相。此后她做了一个新的职业选择,回到了瑞典,学习人工智能课程,为新的职业转型做铺垫,这个年轻的瑞典姑娘,下一步不知道会有什么惊人之举。而张菁已经开始了《神雕侠侣》的翻译,在金庸作品的翻译之路上,她决意要继续走下去了。

“中文读者接触了许多外语翻译过来的作品,有些译著很难读,影响了我们对某个语言,甚至翻译的兴趣。我们中国的读者已经读了许多英文翻译成中文的作品,有些译著也许很难读,我们被迫也都读了。而如今我自己作为译者,就是要保证,让读者的兴趣提升上来。”张菁如此解释自己作为一名语言翻译的职责。

那么,《神雕侠侣》的英文风格会不一样吗?她笑说,刚开始,路还长,还未知。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编辑邮箱:zhen.zhu@ftchinese.com)





获取更多RSS:
https://feedx.net
https://feedx.top

本文章抓取自RSS,版权归源站点所有。

查看原文:“我翻译《射雕英雄传》的日子” - FT中文


[点击] 加入书友群 1.5TB电子书资源 @ideahub_ml

[点击] 全网福利资源|薅羊毛·省钱中心 @rss_news_list


[点击] 路透中文 @lutouzhongwen_rss

[点击] 纽约时报 @niuyueshibao_rss

[点击] 美国之音 @meiguozhiyin_rss

[点击] 知乎日报 @zhihuribao_rss

[点击] BBC中文 @bbczhongwen_rss

[点击] FT中文网 @ftzhongwen_rss

[点击] 双语新闻 @shuangyunews_rss


[点击] 法国 国际广播电台 @rfi_rss

[点击] 德国 德国之声 @dw_rss

[点击] 澳大利亚 广播公司 @abc_rss

[点击] 俄罗斯 卫星通讯社 @ru_rss

[点击] 新加坡 联合早报 @sg_rss

[点击] 韩国 中央日报 @korea_rss

[点击] 日本 日经中文网 @jp_rss

[点击] 台湾香港 当地日报 @ttww_rss


[点击] 跳转到商家页面

[点击] 跳转到商家页面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