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殺手

女王殺手




大家都說,不出幾個月,『女王頭』便會斷裂。


女王頭是塊岩石,位在台北的海邊,受到風力的差異侵蝕影響,外貌似一位遙望遠方的女王。上個世紀,她體態豐腴;隨著年年風化,她日漸憔悴,脖子的頸圍細得快支撐不住頭顱,若來個強烈地震或颱風,將會造成無法逆轉的損壞。


如果有在關注這個議題,應該會記得,女王頭曾有三次的修復行動:兩次是由政府發起,以科學的方式,透過塗抹藥劑,抵抗自然侵蝕。兩次皆以失敗告終。第三次是民間團體,東南亞脖家脖協,他們提出要使用伊莉莎白圈——即是在動物醫療上,為了防止動物碰觸傷口而使用的,白色如大聲公般的頸圈。他們認為此舉不僅僅能有效加固女王頭的脖子,且從外觀看來,也相當符合中華民國美學。脖家脖協發起了募資,民眾反應熱烈,金額累積到數百萬之後,負責人和那筆金額隨即下落不明,修復行動無疾而終。


新北市政府沒有修復的打算了,因為黨派不同的關係,現任市長正忙著把前任市長鋪的馬路通通挖掉,拆除的天橋再蓋回去,沒有經費,也沒有時間去理會;環保團體認為,只要是有形體的東西,終有一天會歸於虛無,不需要,也不必要外力介入,強迫延長女王頭的壽命;當地觀光局調查民眾意見,多數聲音也傾向於『幹你娘,別再用我繳的稅去修那顆爛頭了』。


而女王頭的新聞之所以再度登上媒體版面,成為熱門焦點的原因,是一個來自康多奧雷荷西的交換學生。來台的那學期,一次餐廳閒聊,他問到,台灣有什麼錯過了就看不到的風景?


「蔣公銅像吧?你再不去看,民進黨就要拆光光囉!」台灣同學道。


康多奧雷荷西的交換生說:「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嗎?」


「……啊!女王頭吧?」他說:「她頭好像快掉了。」


「快掉了是什麼意思?」


「就像用一根針撐起保齡球那樣。」


「噢……」


好奇歸好奇,但也不到立刻行動的程度,交換生只是用網路搜尋圖片,大概了解一下:蕈狀岩,盤著頭髮的女人側臉,脖子細細——基本上就是一顆形狀特殊的石頭,沒有吸引住他。將回國的前幾天,他把在台灣的體驗寫在筆記本上,回想時,那次談天的記憶闖進了他的腦中;他想,未來再來台灣的機會,應該是不多了,不如在離開前多增加一些回憶。


欣賞藝術品所需要的條件是什麼?大量豐富的文化涵養及知識?不對。天生或後天所培養的美感能力?也不對。你只需要看,看過以後,你會聽到聲音,聞到味道,之後就算沒有伸手去摸,你也能感受到觸感。


來自康多奧雷荷西的交換學生,在親眼見到女王頭本尊的瞬間,一股力量擊中了他,使他禁不住十指交扣,跪下膜拜。他看到女王頭垂死的靈魂,聽見她沉默的聲響,聞到死亡的氣息,感受到生命將逝去的冷冽。


交換生對女王頭跪拜的樣子,被其他遊客拍成影片,上傳到網路,媒體捕捉到了它,製作成一則報導。恰好正逢執政黨一如既往地發生重大弊案,十個電視新聞台瘋狂放送女王頭的新聞,打開電視所見到的,幾乎都是女王頭。專門作人物演義的那個新聞台,錄了一集特別節目,長達三個小時,從最初發現女王頭的大學攝影社社長,拍下的那張照片講起,然後又把三次修復的紀錄重新拿出來講,講到奈米科技的運用,蕈狀岩的差異侵蝕,脖家脖協的下落;講到快沒材料時,又加入了神鬼、風水命理及邪教大雜燴,甚至有女王頭的底下還藏有身體、女王頭其實是用鋼筋混凝土人工製造的說法。


專家考察,女王頭的脖圍已低於一百公分,倘若有地震或強風,將有斷裂的可能;採訪記者說,女王頭的脖子剩下幾十公分,近期內將會斷裂;新聞標題寫:驚!女王頭將在『這時候』斷裂;於是大家都說,不出幾個月,女王頭便會斷裂,趕快去看吧,否則以後就看不到了。


女王無法靜靜死去,臨死之前註定要被千萬雙眼睛盯著。


想要一睹女王頭生前最後模樣,得排上好長好長的隊伍,單純的直線無法容納那麼多人,隊伍在空地蜿蜒一次又一次,像是一條爬行的蛇。為了消磨時間,人們開啟了賭盤,選項只有兩個:女王頭斷裂時,會是往前倒?還是向後倒?


那一雙雙眼睛所飽含的期待,女王頭也許感覺到了,在她生命最後的幾天,遊客用肉眼就能辨認女王的脖子愈來愈細,越來越靠近毀滅;女王頭的每一刻都比上一秒瀕臨死亡。


女王駕崩那天,天氣宜人。海岸邊的熱度喧囂,被一道長長的驚呼劃過——啊!要倒了!——女王頭像是在打瞌睡一樣,輕輕點著頭、點著頭。遊客和媒體拿出攝影器材,拍攝的閃光近乎無間斷。最終在一片『啊!』、『哇!』的吵雜叫聲交織下,女王向前傾倒,她像是舞台劇演員般,在謝幕時為觀眾獻上一鞠躬,隨後,消失在飛揚的沙塵中。






2023.12.23 無頭騎士佐佐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