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光时代:专访Ilja Leonard Pfeijffer,从一本文学畅销书聊起 - 14 2 月, 2024

大观光时代:专访Ilja Leonard Pfeijffer,从一本文学畅销书聊起 - 14 2 月, 2024

叶珊(Shan Yeh)

Ilja Leonard Pfeijffer 的书柜与他的作品。(图片来源:©Ilja Leonard Pfeijffer)


Ilja Leonard Pfeijffer(编按:2024台北国际书展官方译作「伊尔贾.伦纳德.菲辅」,而若以荷兰文发音,其名字读法更接近「伊利亚」),当代荷兰文学巨擎之一,现居北意大利城市热那亚。熟谙多国语言的他,著作横跨诗歌、戏剧、散文、论述、小说等各种文类;纵跨古希腊文学研究至疫情时代纪实散文,其作品曾获颁多个欧洲文学奖。2018年底小说 Grand Hotel Europa(编按:书展官方之中译为《欢迎来到欧洲大饭店》,本文作者则将其译为《欧罗巴大饭店》,以下简称《大饭店》)问世,2019年几乎整年度居文学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光是荷语市场累销已超过三十五万册,如今更已售出二十多国语言版权。

在小说《大饭店》里,菲辅以第一人称叙述,描写一位中年作家入住一间古老的欧洲饭店,追忆书写他与旧情人在威尼斯谈的那场恋爱。饭店位于欧洲某处,无法确知何处,在这繁华落尽的空间里,作家认识了北非来的门僮、刚买下饭店的中国富商、与欧裔的饭店老总管……如梦的此时纪录,与精确的彼时回忆勾织着叙事。仿佛在时代里颠簸的船,行驶在历史与预言交汇合流成一片的汪洋里,可以去任何地方、也可能到不了任何地方。

2024年台北国际书展主题国为荷兰,邀请多位荷兰作家作家访台,菲辅也在其中。1624年的相遇、2024 的文化在交流,「400年后的文化重逢」——这是今年度台北国际书展的下标。那个探险者与商人们越过海洋,接管世界的年代,我们叫它大航海时代;而四个世纪后的今天,能否以「大观光时代」去为当代下一个标呢?——「大众旅游Mass Tourism对欧洲做了什么?」这是纽约时报一篇书评的标题。或许可以说小说家用一本大部头的作品,探问了这一题。

适逢此刻的文化交流盛典,人在阿姆斯特丹的我,有幸获得一小时专访作家的机会。可惜是在线专访——原来荷兰作家不住荷兰,早已移居气候宜人的意大利热那亚(Genova)多年。身为一介不算资浅的观光客,我并没有立刻对地理位置妥协,边动手查机票、边想:相比从荷兰到台湾十几个小时的飞行,若我为了一个专访从阿姆斯特丹飞去热那亚、换一个面对面采访大作家的机会——应该不算太夸张吧?

所幸还是作罢了。 因此这篇文章记录了某个周六午后的视频、约莫一小时的提问与回答。没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语言能力与文化资本下,一一读完作家的所有著作。这篇专访,我以菲辅的畅销作品《大饭店》为敲门砖,把自己定位在「台湾来的」以及「喜欢阅读与文学的」读者之座标上,提了几个大轮廓的问题,包括他个人对荷兰书市的观察、欧洲社会文化的整体走向。当然还有一些我们对畅销作家会好奇的:书柜里收藏了哪些译本?写作习惯与心态是什么?

Ilja Leonard Pfeijffer 所着之 Grand Hotel Europa(暂译为《欢迎来到欧洲大饭店》)。图片来源:©Ilja Leonard Pfeijffer 个人网站。


大观光时代
——「我想,而且我必须,讨论大众旅游。它是构成今日欧洲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那个周六午后,视频那一头,菲辅坐着卷烟,这个视角可以看到他书房的绒布窗帘与墙上的油画作。我问他怎么去思考自己的身份?一个「欧洲人」?一个「荷兰作家」?《大饭店》也许是他的作品里门槛不算高的,而我仍在阅读中感到有许多比较难参与的其中的、对欧洲传统的深思。菲辅即将在二月下旬造访台北,我请他假想:面对像我这样一个异国读者,你要如何介绍你所来自的地方呢?

拥有荷兰护照、用荷兰语写作,定居在意大利热那亚将近十五年,博士论文研究古希腊文学的菲辅说:「的确,我的身份认同是一个欧洲人,身处在欧洲的传统里我很自在——那些知识传统、哲学传统、历史传统、艺术传统……那是我的来自的地方,我的家乡。」

也许是早就写在作品里了,他并没有再多描述这种乡愁,而是更想聊聊当代:欧陆处在一个历史转捩点上,得找到一个方式去重新定义自身的新可能性。「欧洲各国曾是世界的掌权者,这权力在二战后就像一艘急遽下沉的大船,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常缅怀那辉煌的过去啊。」世界变了,而欧洲还在这个转变里摸索自身,经历转型。这转型是一个集成的过程,是一个必经的疼痛,缓而美的痛。「以经济发展来说,要维持老派运作模式(比如造船业)非常困难,我们无法与亚洲国家的迅速崛起与物美价廉竞争。」

所以欧洲发展观光:「贩售『过去』是我们在这种转换里找到的路,一个权宜之计」。这里保存了俯拾皆是的过去,「你看,我转一下我的镜头给你看,我书房的窗外看出去就是个古迹,主教座堂。」菲辅转镜头的时候,我趁机也瞄了一眼作家书房,画作、雕塑品,还有那种我们在历史课本看到、跟哥白尼画像一起出现的那种望远镜。

博物馆、纪念碑、古建筑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光客,变成欧洲(尤其是南欧)的重要收入来源。观光改变了欧洲人的生活,给社会带来了很多戏剧性的动荡,「有好处,也有坏处」,他说,语气中性,个人好恶在银幕上难以辨认。活在这样的大观光时代,是小说家写《大饭店》的初衷,「我想,而且我必须,讨论大众旅游。它是构成今日欧洲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欧洲的多样性本身就是文化特产之一。之前他为了《一流的热那亚(暂译)》(LA SUPERBA)一书出版宣传去了趟美国,他跟美国人聊起自己生长在荷兰、定居在意大利所遇到的文化冲突,「美国人似乎不太了解我在讲什么,因为从阿姆斯特丹到热内亚只有1200多公里的距离——他们不懂离得这么近的两个地方,会有什么文化差异?但对我来说,荷兰与意大利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美国人好像很难了解。」再微观一点看,意大利本身就拥有很多样复杂的文化,每个地区都截然不同。「这个国家在十九世纪时治上统一成功,但在文化上永远做不到……如果有一天,我们看见一个集成过的欧盟,我希望它会是像意大利的统一那样,有把文化多样性好好保留下来。」

问他那荷兰呢?没有那种多样性吗?「荷兰是个小国家啊,整个国土的尺寸大约相当于一个意大利的区,比如伦巴底区。你不能期待太丰富的多样性存在这样的小国。但如果你跨越国界去到比利时(同样说荷语),你就会发现比利时拥有完全不一样的文化。回去想想国土广阔、政权强大的美国,对我来说,那(在文化上)就显得贫脊。」

Ilja Leonard Pfeijffer 所着之 LA SUPERBA(暂译为《一流的热那亚》) 。图片来源:©Ilja Leonard Pfeijffer 个人网站。


翻译与改编
——「我不想要、也没必要去保护原着,原着写好了、存在那里就好了。改编者应该要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做出一些他们想做的东西。」

《大饭店》这本小说已卖出超过二十国的版权以及电影改编。他又转了一次视频镜头、转到他的书架上:「我每一个版本都有收藏,俄文版是唯一例外。因为对俄经济制裁,他们没办法邮寄过来给我。」问他有特别偏好吗?他说难以只选一个。他喜欢意大利文版,「因为我住在意大利,这本书也提到很多意大利,所以本身就很有意义」;捷克版本的也很喜欢,整本装帧得很漂亮;北马其顿版也很棒,因为「马其顿文的字母看起来很超写实,很怪很美…… 」

菲辅对于作品的诠释与翻译,一向不干预太多。

「每个不同国家的编辑也都有自己的方式去找译者、找封面设计、行销手法……,而且国外的出版方等于是投资这本书,所以全权交由对方决定是很合理的。」译者也一样,有些从头到尾独立作业;有些会不停联系、提问、加注脚。「就是不一样的工作方式而已,我不会觉得哪一种比较好。」举例来说,意大利版本的译者克劳蒂亚.柯奇(Claudia Cozzi)是业界相传的一流译者,「她翻得很棒,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她本人,也没收过她的email。说到底,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个人是否真的存在?」

他烟草在指尖慢燃,烟圈弥漫整个视频画面格,在我这个东亚人眼里,那在视觉上好似一幅华丽的巴洛克画作。但他聊起作品时的一派舒适,却又让人想用佛系这个形容词。

小说的电影版权也已经卖出去了,他照样没去参与电影改编的过程。「我不想要、也没必要去保护原着,原着写好了、存在那里就好了。改编者应该要可以自由自在地、去做出一些他们想做的东西。」停顿了一下,他眼睛又闪出那种小孩发现新游戏的光,「不过首映会我会去,我很好奇。」

问他若看了首映不喜欢,会诚实讲出来吗?

「不会。哈哈哈,我一定会说很喜欢,但可能实际上有可能是不喜欢的。」

Ilja Leonard Pfeijffer 所着之 Alcibiades。 图片来源:©Ilja Leonard Pfeijffer 个人网站。


荷兰丰饶的文学环境
——「创作阶段就去考量读者,会掉到陷阱里的。」

荷兰国土面积不比台湾大多少,人口数小于台湾,因此我听到《大饭店》在荷语市场的累积销量已超过三十五万册的时候非常震惊。以文学书来说,这在如今的台湾是不太可能的梦幻数字。荷兰的火车和捷运上的确满多人在看书的,但我仍旧想听听当地作家对当地阅读文化的观察。

菲辅说,就文学活动与阅读习惯来看,荷兰的确有个非常好的走向。「这个国家有许多有趣的作家、有趣的诗人、有趣的读者……提供了文艺活动一个能蓬勃发展的环境。」他拿现居地意大利来比较:意大利人口几乎是荷兰的三倍,但书市是小于荷兰的。「我在荷兰的时候,大部分的时间都待在台上,朗诵啊,签书啊,对谈啊,访谈啊……活动很多,群众也喜欢参与,这对卖书是很有帮助的。」不过《大饭店》仍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它销量实在是太好了(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不在一般书的讨论范畴里。

问他、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畅销作家吗?「从来没有。我年轻时喜欢上的第一本书是诗集,你能想像吗?我一直以为自己会成为那种曲高和寡的作家,结果现在我在写畅销书,」他笑笑说着,又边再卷一根烟,「我不是在抱怨喔。」

我问他那可曾有过在「我想要写什么」和「读者想看什么」这中间挣扎?「从来没有。」快又笃定地回答后,他接着解释自己的创作状态:「我在书写的时候就是被『自己必须写什么、想写什么』驱使的。我不能在这种时候做任何妥协。创作阶段就去考量读者,会掉到陷阱里的。」因为,关于书写,他很在意自身的获得:要尝试并找到东西,不要遵循既有规则。比如他绝对不会再写一本类似《大饭店》的小说、再期待另一次的畅销大卖:「我觉得那太蠢了,极蠢无比,那只会造就一本史上最烂的书。」所以在这本小说后,他后续出版每本书都不一样,是读者根本没料到的东西,「我要写给他们一个完全不同的作品,一个他们不想要的作品。」

书写的过程多半是痛苦挣扎的。他热爱写作,觉得写作非常有趣,但也非常困难,「而且必须困难 。」菲辅每每感受到麻烦和痛苦的时候,就会知道自己正在写一部好作品;如果太舒服简单,那就表示他正在复制自己过去写的东西、没有新的学习。这很重要,「我每写一本书,都想去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所以必须谨记:不停去发掘新事物,去解决从未解决过的问题。要确保自己有在进步的方式,就是去感受那个过程里有没有挣扎。

图片来源: ©Ilja Leonard Pfeijffer 个人网站。


真实与虚构之间
——「我一次又一次地、想再去到那在真实与虚构边界,那模糊而广大的地带。」

在阅读许多非写实书写时,无论作者用的是第几人称、无论多少虚拟奇幻的元素掺杂其中,我有时就无可免的感受到:在层层叠叠的面具舞后,那里有一个存在感再强不过的作者本人,赤裸、别扭、不知所措。这种感觉逬出来时,我心里那种不小心偷窥到的害羞,会阻拦我继续阅读。而读菲辅的小说时,我却感受到一种姿态,仿佛在邀请读者:嘿,我知道你在偷窥,来啊——但你看到的是真的吗?要确定欸。

「我很着迷真实与虚构间的探问。所有我写的东西,任何文类,都有尝试去触碰到这个主题,它让很多文学游戏变得好玩。」比如像《大饭店》里的主角,跟他同名、也叫伊利亚.伦纳德.菲辅、也是个中年作家。在小说里,当他描写主角记忆中的威尼斯、热内亚与马尔他,用非常写实精密的刻画。读者很可能就会觉得「啊,这一定是根据作家本身的故事吧。」相对于城市的描摹,饭店部分的写实细节就被模糊了,这是一座位在欧洲某处的饭店、无法确定是何处,于是又提醒了读者「啊,时间地点在哪里并不重要,它毕竟是一本小说啊。故事本身是虚构的」。

他很享受这个引领(迷惑)读者的过程,因为我们生活着的当代,就是个越来越难去辨别虚实的时代。以他自己也有在使用的脸书举例:「脸书的设计好像是某种让你可以写日记的地方,让你分享日常的切面。但大多数人却拿脸书来创造一种理想的样貌。以上班族来说好了,假设他有一个月年假,其他十一个月都在工作,那如果脸书是真,它就应该每天如实纪录上班的过程。但通常脸书会展示的,是那一个月假期里的度假照片。上班的日子是假期的十一倍,度假照片却是上班照片的十一倍。」那是关乎幻想(Fantasy)的,不是纪实的。人们大量将幻想/理想投影上社区媒体,「我一次又一次地、想再去到那在真实与虚构边界,那模糊而广大的地带」,他说。

人类生活的虚实难辨,似乎正在加速,而且只能加速。我问他,对于科技快速发展对文学带来的影响,堪忧吗?比如人工智能。我坦诚自己在采访作家之前,一方面怕自己数据搜集不足,一方面也带着实验的心,第一次尝试与ChatGPT对话,我问ChatGPT该怎么拟定采访题目。它对Ilja Leonard Pfeijffer迅速做了科普调查,给了全面但无聊的答案,所以我没有采用。「嗯,我也觉得ChatGPT就是无聊」,菲辅说(显然他也用过了)其他没什么好批评的,但目前,就是无聊。对科技发展的态度,菲辅说害怕和反对是没有意义的,它就被做出来了,而且只会越来越好,「我们可以去学学怎么使用。」

作家眼睛里的光,应该是玩心所燃吧?我后来一直在想这件事。

想想虚与实这一题,菲辅用数十年的创作里常探,好像在这一小时的访谈里,我无法再多问什么。访谈结束在我与他分享上一届台湾「林荣三文学奖」散文首奖争议事件。若不是因为这次访谈,人在异乡的我也不会想起那波文学奖的争议讨论。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擅于遗忘;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都是(许多意义上的)观光客,日日在生活里实践大观光。计划着未来的观光,搜集以往的观光。相较于旅游,观光用在中文里,似乎是带着一抹贬义色彩的词;相较于渴求深刻的旅人,观光客太过浅尝即止。而其实我并不讨厌自己去拥抱这种特质,偶尔浅浅路过,像是积极参与了这个快速的、大观光时代。

本文作者与 Ilja Leonard Pfeijffer之在线访谈画面。


写在2024台北国际书展之前

如果说今年书展有什么值得好好把握的,听菲辅聊聊时代、世界、文学绝对是其一。(至于米菲兔玩偶随时可以自己买,真的)。


到2024台北国际书展与 Ilja Leonard Pfeijffer 相见欢

2/20(二) 主题国馆 15:30-16:30 新书分享:《欢迎来到欧洲大饭店》(暂译)

2/24(六) 主题广场 11:45-12:45 从公民对话到儿童教育:荷兰的当代民主思辨(伊尔贾.伦纳德.菲辅、马可西姆.费卜瓦利、彼彼.迪蒙达克)

更多与荷兰主题国馆相关之消息,请至2024台北国际书展(Taipei International Book Exhibition, TiBE)官网查找。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留言

显示名称 *

电子邮件地址 *

个人网站网址

浏览器中保存显示名称、电子邮件地址及个人网站网址,以供下次发布留言时使用。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