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辨中追寻自我与正义—专访荷兰作家Maxim Februari - 14 2 月, 2024

在思辨中追寻自我与正义—专访荷兰作家Maxim Februari - 14 2 月, 2024

王幸慈 Alina Wang

图片来源:©Niek Stam。

马克西姆・费卜瓦利(Maxim Februari, 1963-)来自荷兰东部德伦特省,现为荷兰当代著名的思想家、小说家与荷兰自由派平面媒体NRC专栏作家 。具有哲学、艺术史与法学背景的费卜瓦利,其书写的题材涉猎广博,除了文学小说与散文创作,亦以哲学的角度,思索当代社会如何在法律人权与科技应用之间,取得平衡。 为荷兰文学奖P.C. Hooft奖2020年度得主。历年重要著作包含《当个正常人(暂译)》(Doe zelf normaal, 2023)、《不可靠的叙述者(暂译)》(De onbetrouwbare verteller, 2019)、《肿块(暂译)》(Klont, 2017)、《被建构的性别(暂译)》(De maakbare Man, 2013)《文学圈(暂译)》(De literaire kring, 2007)等书。


「要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是需要时间酝酿的。」

2024年是台荷开启商业与文化交流的第400年,而今年的台北国际书展以荷兰为主题国,首次介绍多位在荷兰举足轻重、但著作尚未在台湾出版中译本的作家,马克西姆・费卜瓦利便是其中之一。 在2024台北国际书展主办方与荷事生非牵线的机缘下,笔者有幸抢先获得访谈费卜瓦利的机会。透过几周时间阅读作家的作品,又查阅许多文评报导后,考量荷兰与台湾的社会动态,笔者才确认想要与他讨论并介绍给台湾读者的内容。由于费卜瓦利探讨的议题非常广泛且深刻,加上目前最好入手的英译本,只有作家记录跨性别经历的著作《被建构的性别》,笔者最终选择以《被建构的性别》和新书《当个正常人》这两本书,做为台湾读者认识这位作家的入门砖。


幸慈:在您众多著作中,2013年《被建构的性别》在荷兰面市,尔后也翻成英、西、土语版本畅销欧洲。这是一本揉合跨性别身心理转变的纪录与提问的随笔作品,也是向社会大众揭示您变更性别的历程。在您书中提及,彼时荷兰的跨性别者需完成性别重置手术,才能向政府申请变更法定性别。而手术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以及门槛(财务与健康条件等等),对跨性别者而言皆是困境。12年过去了,如今荷兰的跨性别者可凭医疗诊断书,免术换证;社会大众也逐渐对跨性别有初步的认识。您对这样的改变有什么看法呢?

费卜瓦利:在我写这本书并向大众公开变更性别的时候,很少人对于「变性」或「性别重置」这类的字词有概念,也鲜少人进行医疗的服药与手术。我必须深入浅出,有时也得巨细靡遗地解释所有一切。我不是以个人回忆录的方式进行书写,而是针对跨性别族群如何在法律上争取应有的权益,以及处理在社会与家庭之中,因身份转换带来的议题。以前,一些尚未完成性别重置手术的人们,选择先付高额的费用更改护照上的名字,至少在称呼上与开始服用荷尔蒙的外观相符,更不用提日后风险高且人权受损(绝育等等)的手术。现在的转变,的确是很大的进步。

值得玩味的是,在我成为跨性别者的那个年代,没有充足的学术理论支持我的转变,我需要以一位已具名气的作家身份向社会大众说明;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也可以畅所欲言。而今,除了大环境的氛围不同,相关的学术研究随之衍生,更多书籍、大众媒体以此为题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可说,但也容易被各种叙事面向和理论所淹没。但总而言之,做为当时打头阵的先锋,我是感到开心的。

Maxim Februari,2013,De maakbare Man《 被建构的性别 》之英译版:The Making of a Man: Notes on Transexuality。图片来源:Maxim Februari 个人网站。

幸慈:在书中,您描述了服用睾固酮之后身体与心理上巨大的变化,我觉得这些内容对于了解跨性别族群的需求和现象,非常实际和受用。这让我想起这几年来,台湾在免术换证和性别友善厕所的讨论。因为文化和习惯,台湾的学生宿舍和厕所,基本上都会在性别上做出区隔,而部份人士认为有未施术的跨性别族群(此指男跨女)在女厕里性骚扰女性的隐忧,因此不愿跨女性人士进入女厕。我想这是基于对跨性别的认知不足,导致错误的想像与指控。像这类的偏见,不只贴了标签,也伤害了跨性别族群。虽然说这本书出版已有一段时间,但目前的台湾,还是很需要这样的书籍做为参考。

费卜瓦利:这也是我这次拜访台湾时,特别想谈的内容之一。我成长的荷兰和几年前拜访哥伦比亚的经验,让我体认每个国家有各自的国情与习惯,面对的问题都不相同。回应这个话题,服用荷尔蒙之后的身理变化,在外观上就已经有很明显的差异。你想想,这些人要求未施术的女跨男人士上女厕,或是男跨女人士上男厕,主要的顺性别族群会感到自在吗?这样的措举,事实上同时造成双方的不适。当然,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对方真的很难想像跨性别到底能有多大的转变。

这本书是我进行荷尔蒙疗程不久后写的,依照我当时的状态进行记录。12年过去了,我的心境和身体状态和早期有些差异,近几年来,我在思考是否能另外增加篇幅,或是用其他方式出版。举例来说,我以男性身份生活好久好久了,荷尔蒙带来的转变,一些过往关于身为女性的感觉与想法,其实真的很难唤起,早已不复记忆。

另外,在写这本书的当下,我尚在适应自己性别认同和性倾向的转变。从往日的女同到现在的异男,如何在不同性别和身份之间拿捏分寸,对我来说是相当复杂的。这导致我当初在书写时,有些过度顾虑以男性观点做为主体进行陈述,是否符合两性平权或女性主义者的期待。然而,随着时代推进,社会的权力结构不同以往,女性的声音与权力大幅提升,撼动一直以来由「老白男」把持的霸权。不过,社会可以容纳不同族群进行大量的流动和讨论,总体而言,这是件好事。有趣的是,过去的我,身处在小众的同志圈和跨性别圈,而现在的我,反倒成了「老白男」这个主流群体之一。


幸慈:虽说如此,但您当时也是面对真实的自己,勇敢做出这样的抉择。我相信这对很多还在过程的跨性别朋友来说,是很大的鼓舞。您这次首度拜访台湾,有什么话想对台湾的跨性别族群说呢?

费卜瓦利:我很幸运,在跨性别的过程中,我没有受到太多的歧视和负面经验。(笔者按:在书中仍可见部份大众向作家提出探人隐私、可称上冒犯的问题。)我的建议是勇于开启对话,耐心解释。你无法要求整个社会在短时间内立刻理解你的处境,所以适度给他人时间理解,是必要的。但你可以做的,是保持你内心的平静,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民主的法律制度,需要不断地审视和调整,
有些时候,甚至必须保留让公民挑战或冲撞现有体制的空间。」


幸慈:接下来想谈谈您去年出版的新书《当个正常人》。在这本书中,您探讨在当代社会中「民主」和「数据化科技」之间的扞格。因为此书尚未有其他语言的译本,我们目前只能从网络上的书评推测您细谈的内容。想请教您讨论的是社区软件上常见的假消息、信息战、以及言论自由或相应的法条规范吗?

费卜瓦利:如何在社区软件上分辨信息的真假,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但事实上,我这本书主要的焦点不在假消息,而是讨论当法治社会以数据做为规范人民的工具时,可能产生的问题。首先,我们需先定义何为「正义」。再者,这是「谁」心目中的正义?机器、算法背后的编程语言(code)与指令(command)是由谁来制定?在探讨这整个结构的过程中,「人」与「民主」的角色至关重要,但我们忽略了社会正义的形成,是需要人们反复挖掘探究,不是单纯的对或错就可一言概之。如果我们放任政府体制依赖科技掌握一切信息,成为社会规范的唯一准则,不给予弹性和容错空间,公民便逐渐丧失独立思考和讨论现行法规不足的权力了。

这正好可呼应我们一开始谈的免术换证。正是因为有人对法律提出质疑和要求,才有后来法规的修改,跨性别族群的权益才被正视和保护。所谓的「正义」和「合法」,并不是万年不变的单一标准。民主的法律制度,需要不断地审视和调整,有些时候,甚至必须保留让公民挑战或冲撞现有体制的空间,才有机会成长和进步。若非如此,我们和单纯服从命令的机器人有何区别?

Maxim Februari,2023,Doe zelf normaal《当个正常人(暂译)》。图片来源:Maxim Februari 个人网站。

幸慈:如您所说,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飞快,举凡AI、ChatGPT等等,快到有时我们都还来不及消化和思考,就把自己的隐私和个资都发送出去了。例如台湾大众对于隐私权的概念,目前尚在摸索和认识的初阶时期。以前几年的疫情为例,为了有效率施行国家的防疫政策,大多数的人是可以「相忍为国」,牺牲讨论保障隐私权的对谈机会。当然,现在大家慢慢开始重视信息安全的议题,不过公民需要时间去理解,政府的做法也是关键。

费卜瓦利:无论在荷兰或台湾,我相信人们注重隐私权的程度不一定相同,但最重要的一点,是公民应该有知且选择的权力。是以我们必须思考民主和数据之间的界线,不能盲目相信科技,也不能轻易放弃自己的法律权益。科技可以是很好用的工具,但取决于我们如何使用它,还有人们对于自主权是否有自觉。


专访,只是思考的开端

在这场专访中,费卜瓦利的言谈非常亲和且富含优雅的幽默感,对于有这个机会介绍这位作家给台湾读者,笔者深感荣幸。在结束专访后,一直萦绕在笔者心中的待解之题,是已经非常习惯凡事科技、数字化的台湾人,要如何认真地去思索被科技主导所带来的危机?

近年来的危机,一如公务机关的数据库数据外泄到中国,又如个人的个资被诈骗集团利用等等。信息安全相关的法规创建非常缓慢,加上目前政府成立「数字发展部」的权责与定位也并非完全明朗,人民该怎么合理主张自己的权力?而荷兰法制对于隐私权的保障,可以如何成为台湾的借镜呢? 以上这些问题,是笔者事后的一些思索和想法。期待作家访台时,能与台湾读者产生更多文化与思想上的碰撞,开启追寻自我与正义的道路上,永不停歇的对话与思考。这些终将成为改变社会的力量。


马克西姆・费卜瓦利个人信息

马克西姆・费卜瓦利官方网站:https://www.maximfebruari.nl/

马克西姆・费卜瓦利将在2024台北国际书展出席国际沙龙讲座,「马可西姆‧费卜瓦利谈新书《当个正常人》(暂译)」,详情请上台北国际书展官方网站查找:https://www.tibe.org.tw/tw/calendar/59/5004

延伸阅读:大观光时代:专访Ilja Leonard Pfeijffer,从一本文学畅销书聊起


内容企划 & 文本编辑:陈亮宇。

发布留言

发布留言必须填写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公开。 必填字段标示为 *

留言

显示名称 *

电子邮件地址 *

个人网站网址

浏览器中保存显示名称、电子邮件地址及个人网站网址,以供下次发布留言时使用。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