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地上的圣人:阿西西与圣方济各|欧旅·圣迹①

圣地上的圣人:阿西西与圣方济各|欧旅·圣迹①

财新网 - 首页 (文|葛琪)

阿西西最重要的瑰宝在山城脚下,正是位于小城北端北广场的圣方济各宗座,在那里又分为上下两座教堂

高地是富人云集之处

《壬寅欧旅十二周记事》“财新mini”连载中,查看已更新内容

比起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这些游人蜂拥之处,坐落在意大利东部翁布利亚大区苏巴修山西侧的阿西西(Assisi),是个并不顺路、可望难及的地方。


制图:张梅婷

“可望”,概因阿西西和一个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圣方济各,或称圣弗朗西斯(Saint Francis of Assisi)。美国的旧金山市即以其人命名。这里也是每年仅次于耶路撒冷的基督徒朝圣之地。“难及”,是因为附近一线景点不多,对旅游团或普通自助游者并不那么方便。而且,意大利可停可看之处太多,总要选择。

我们今夏在意大利的借居之处离得不远,算是方便,也因为神往已久,我们终于去了这座小城。

阿西西是大山脚下的谷地小城,坐落在一处山坡之上。进入城中,每一条街道都意味着向上爬行。中心广场四周,每条街道既有景观又有故事,还有赏心悦目的小铺。通往山顶城堡的小路,全部由灰色镶边的玫瑰色大理石砌成,喃喃自述着小城的富庶。而从山顶居高临下,可以看到四周一望无际的谷地,浓绿中点缀着一片片金黄。

阿西西最重要的瑰宝在山城脚下,正是位于小城北端北广场的圣方济各宗座(Basilica),在那里又分为上下两座教堂。以常人眼光,教堂外形并无出奇之处,不过只要跨进大厅,从穹顶到四墙有巨幅彩色壁画扑面而来,那壮丽的场景立即使人震惊不已。

我正待举起手机拍照,一位身穿教袍的神职人员过来阻止。在欧洲自由自在了几周之后,意大利的这座阿西西圣方济各教堂也是惟一要求戴口罩参观的地方。

方济各在去世两年后的1228年7月15日才被封为圣人。次日,教皇格利高里九世在他生前选定的安葬地铲土,为以圣方济各命名的教堂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这里处在城市的坡下西北角,属于被遗忘的角落,过去主要埋葬下等人和罪犯。因为方济各的遗体眷顾,这里的名称从“科林斯地狱”(Collis Inferni)变成了“科林斯天堂”(Collis Paradise)。


低地埋葬了圣人,从“地狱”到“天堂”

教堂虽然随着时代变迁逐年富丽起来,却仍按方济各的原则保留了相对简朴的外观。与我多年来参观的百余座教堂相比,这处圣地乍看上去实在不够豪华。从远处看,这里顶部为三角形衔接两个长方条,后面的钟楼也像一个高耸的方形烟囱,看不到突出的建筑装饰;走近了端详,教堂是经典的罗马式设计风格,外观雄浑庄重,有一种简洁大方的美。穿过广场后,右侧拱型大门静静敞开,人们鱼贯而入。

那些让游人惊叹的内容,教堂内部四墙和拱顶上绚烂的壁画、辉煌的天顶、巧夺天工的祭坛,都是在建设中及建成后一两百年间崇敬者们奉献的结果。这种崇敬按捺不住,熊熊燃烧。在教堂1230年完工之后,有主宰权的骑士团将军又决定为之修建一个上层,实际上建成了一个相连接却又大得多的有尖顶的哥特式教堂。新的教堂或说上层在1367年峻工,这就使今天的教堂有了下教堂和上教堂之分,我们先进入的是下教堂。


阿西西的圣方济各教堂

下教堂内景

按当年的标配,教堂后面还有一座占地面积很大的二层楼的修建院,名为圣方济各修道院。此后,因为全世界圣徒蜂涌而来,教堂广场的外围加修了廊柱;又因为有太多的捐赠和更多的东西需要摆放,下教堂加建了横切面的若干小教堂。

对于后人,这一切当然都是庆幸。因为现今两座相连的教堂里,可观赏之处极多。下教堂的主祭台下的地下室,摆放着装有圣人遗骸的石棺,简陋如其所愿,也更显真诚;上教堂有哥特式的高耸拱顶,玫瑰花窗,还有为了贴近穷人安放的较为低矮的唱诗班席,安放着120把木雕座椅。

教堂主装饰是大幅精美的彩色壁画。方济各教义面向穷人,教堂装饰也主要用绘画的方式讲述圣经故事、圣史大事,当然还有方济各本人的故事。在教堂内,除了前后殿的蓝天花板装点着金色星星,四侧的每一处墙壁,主穹顶上十字交叉的每一个扇面,还有教堂两侧小教堂,全部装饰着巨幅彩色画作。这些作品出自当时最富有才华的大家之手,构图精美、色彩绚烂、人物传神,一经问世就使教堂也成为一所艺术圣殿,被称为“世界上最漂亮的祈祷所”。

在这里,最有名的画家就是文艺复兴的开山画师乔托(Giotto di Bondone,1267—1337)。阿西西因乔托而更为知名,甚至我住的那家惟一能在城内停车的四星级酒店,据称是“温泉酒店”,也自名乔托酒店。在方济各教堂,乔托贡献不菲。其他颇有名气的画家例如奇马布埃(Cimabue)、西蒙·马丁尼(Simone Martini)也在此留下许多传世之作。但是,真正吸引我长久驻足的,是乔托在上教堂中殿下部留下的28幅系列壁画,那是关于圣徒方济各本人的故事。人的故事就更有趣。

方济各1181年生于意大利阿西西的一个富商之家。他的早期经历有点像贾宝玉,浪荡纨绔,遭到父亲鞭打关禁。不过,贾宝玉出家后,曾有一次披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在江苏毗陵驿向乘船经过的父亲贾政倒身下拜;而方济各则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脱去父亲购置的华服,放弃身份和遗产,从此再也没有回头。

贾宝玉出家做了和尚,究竟在哪所庙宇至今仍有人查考,而且至少有一僧一道看管。方济各则大不相同。

中世纪早期的基督教修行,主流均依6世纪出现的本笃派教义,主张僧侣过远离人群、自食其力的生活,于是才有了众多修道院的兴建。而方济各在脱离世俗生活后清修,仍选择在市井之中,乡野之内。他居无定所,主要住在破旧的教堂或毁倒的房舍,但偏而不远;他经常和穷人一起在城镇行乞,在集市上、大树下、打谷场向民众传教;他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住在麻风病人当中,悉心为他们服务。但凡获得施舍者给予的钱物,他也主要用于帮助穷人,修建多处供穷人使用的简朴的乡村小教堂。方济各把所有跟随他的信徒都视为兄弟,在制定教义的时候也不主张在会内分设等级。出生不能选择,但贫穷和平等是他清晰的选择。

这种行为都和本笃派式修行差别甚大,后来被称为托钵僧派。

乔托笔下的方济各当然已经“圣化”,头戴光环,但乔托描绘他衣着简陋,不带行囊,却是真实的还原。在系列生平作中,乔托还记写了方济各和小鸟的著名故事:他对追随者说,“你们先走,我要向这些小鸟来传教。”数十只白色的小鸟站在地上仰视圣人,空中又有三只鸟儿飞拢过来。方济各双颊微红,目光柔和,头上顶着一轮圣光。

鸟儿们在真实生活会当如何可再推理,但是,所有关于方济各的记叙,都有他称鸟为“鸟姐妹”的记载。这和他修行传教中的良爱之心其实相当一致,因为他从来认为,万物都是人类的兄弟姐妹。


乔托笔下,圣方济各在向小鸟传教

乔托绘,向教皇出示圣痕

乔托笔下还有一个场景:教皇在睡梦中,方济各站在床前,右手撩起衣襟,肋骨流出了血。据说,此后教皇才相信方济各是真实的存在。

依我理解,这个稍微有些神化的画面其实折射了一个事实:教皇早期对方济各的修行法可能并不太信任。从资料上看,方济各在追随者众多之后,成立了自己的教派,曾于1209年到罗马请求教皇认可申请,但获批条件相当苛刻。直到14年后的1223年,他那个小兄弟会新一版比较宽容的教规才正式获得批准。此时的方济各已经体弱多病,三年后离世。

系列画作究竟是否为乔托真迹,也有许多争议。我倾向于采信为乔托所作。他笔下的圣方济各就是永久的圣像。后来,我参观许多大教堂,都能在人物众多的画作和雕塑中辨认出圣方济各,全靠这套系列力作打下烙印。

方济各45岁去世,那是1226年,而乔托1267年才出生。很多网络文字互抄,都说乔托见过方济各,所以凭记忆都可以画得逼真,这一说法显然没有依据。乔托的圣方济各能成为流传最久远、广泛获得认可的圣人形象,只表明了大师的悟性、技艺与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游完圣方济各教堂,再进阿西西小城,我们寻访了当地的主座教堂和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认可的其他几处景观,登上城中小山去了城堡,还发现了一处方济各父母的宅地。

那座有些纪念馆性质的宅地看上去并不豪华,内中也无详细介绍,只是院子里有一尊父母站在一起的雕塑,当为后代信奉者爱屋及乌者所做。雕像中的父亲神情依然威严,而母亲面容慈爱,纤细的手上握着一根长长的铁链条,让人联想起方济各当年被捆受罚。

其实,方济各修行后虽游走四方,但常在阿西西城郊破屋留住。他贫病交加辞世之时,离家必也不远。以我步行丈量,从后来惊动教皇、大兴土木的方济各教堂到他父母之家,不过走20多分钟的路。但是,没有文献记录方济各离家之后围绕他的家庭所发生的事情,“九死不悔”的性格或许属于父子两代人。


方济各父母雕像

这一天上上下下走了近两万步,有些累了。D说,差不多该回去了吧?我提醒,还要去看“可怜的圣嘉勒”(Poor Santa Chiara)。于是,我们按地图再一路寻去,在小城东南部角找到了嘉勒圣殿(又译克莱尔圣殿,Basilica di Santa Chiara)。

嘉勒比方济各小11岁,出生在1194年。她出身贵族,父亲有伯爵头衔,母亲平素乐善好施。她原本就是虔诚的信徒,后来在多次聆听方济各的宣教之后,决定要以他的方式修行,加入他的教派。嘉勒18岁那年,就在家庭安排婚嫁之前,设法在一所教堂正式拜见方济各。她剪去头发,换上素色长袍,成为弗朗西教派的成员。那是1212年,方济各教派的教规严格得有些不尽人情,成员只能靠街头乞讨生活,将贫困做到极致。嘉勒则甘之如饴,立誓做“贫穷的嘉勒”,家人力劝也绝不肯回头。她周围也聚集了一批同样追求贫困和简单生活的女信徒,包括她的妹妹。

13世纪的风俗所限,嘉勒和女信徒们不能和方济各的其他“小兄弟”一样在意大利和国外游走传教。方济各将她们安置在一处本笃会修道院。方济各1226年去世后更加声名远震,教皇格里高利在决定对他封圣的同时,也想到要让同属方济各教派的嘉勒获得较好的生活。他表示,可以免除嘉勒曾经有过的“严格贫困”誓言。这番好意却遭到嘉勒的回绝。最终,教皇给了她一项新的权力:Privilegium Pauperitatis(privilege of perfect poverty),中文可译为“贫困特权”。

嘉勒文化教养较高,曾经帮助方济各整理书写教规;她的追随者同属方济各教派,但因由女性组成规制有别,这套“第二教规”也由她制定。她力求在这套后来被称为“贫困教义”的教规中明确,不能接受任何财产,包括来自社区的财产。这一条款,在她59岁去世前两天才得到教皇依诺森四世的批准。

今人在一些经典大教堂观看宗教题材的巨幅油画时,时常可以看到圣方济各附近会匍匐着一个褐衣女子,那就是贫穷的嘉勒。嘉勒于1253年去世。两年后,她被封圣,然后以一度存放过方济各遗骨的圣乔治亚教堂为基础,嘉勒圣殿开始兴建。

我看到的这座罗马式圣殿端庄美丽,正面是为粉白相间的大理石条纹,门前还有一只石狮子。曾经方济各教堂之“沧海”之后,内部装饰给我印象不深,只在临出门的一刹那,看到右耳堂下墙有一扇透着暗黄色光线铁格窗,里面竟有一个女子在跪拜祈祷,不仅心中一惊。这是14世纪一位意大利艺术家创作的圣嘉勒雕像,和圣殿一起流传至今。(未完待续)■


圣嘉勒教堂,贫苦的嘉勒

(以上图片除特别说明,均摄于2022年6月)

相关链接:《米施泰尔:脱落墙皮中的惊人发现|欧旅·圣迹②》

《圣多明哥:一个人和一座城|欧旅·圣迹③》

更多内容详见:【话题】壬寅欧旅十二周记事

作者为自由旅人

Generated by RSStT.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Source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