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太监是如何高明地啪啪啪

古代太监是如何高明地啪啪啪

老谈
文/老谈


姜文老师真乃神人也,演土匪能“申遗”,演流氓很雅痞,在《关云长》里和甄子丹飙戏,硬生生把一个配角演成了双雄争霸。

大概很少有人记得,硬汉姜文还曾演绎过李莲英,他凭着一嘴唐山话,也并没有完全捏着嗓子,却将一个大太监,刻画得入木三分。

姜文表演不那么娘娘腔,其实是有现实根据的,拍电影前,他特意拜访了中国最后的太监孙耀庭,而孙耀庭的声音,虽然有些尖,却给人很硬的感觉。

拜访之后,姜文终于醒悟:不是说那么着之后,太监就变成一个女的了,不是那么简单的。

无论拍戏还是演戏,姜文向来既考据又考究,他近几年拍摄的《让子弹飞》,到今天发展成所谓的“让学”,便是其追求极致的象征。

坦率地说,哪怕是他刚出道所拍摄的《大太监李莲英》,同样也在追求极致。而最极致的表现之一,就是李莲英的那场“床戏”。

怪 异

在电影里,李莲英的洞房花烛,处处模仿着帝王,他还故意叫“新媳妇”往自己被窝里钻,媳妇可劲儿往里面拱,李莲英则故意拿脚踹。

短短几分钟之内,他对女子的态度,也经历了一百八十度转弯,先是打骂、凌辱人家,之后又同病相怜。

电影其实并非胡编乱造,应该也有考据的成分在其中。据明清笔记记载,明英宗正统年间,有个叫于经的太监得志,其父亲听说后,便前往探望、投奔。

父亲大人来了,于经却高高在上视而不见,他怒斥父亲道:“你怎么就忍心阉割自己的儿子?”说完,还让手下之人鞭笞父亲。

打过之后,于经恭恭敬敬地请父亲上堂,两人这才互诉亲情,相拥而泣。

因为“去势”的缘故,太监的心理,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同样是明朝——太监玩得最花的朝代,民间有一句俗语:三个性儿,不要惹他。

是哪“三个性儿”?即闺女性儿、秀才性儿,以及太监性儿。

及至今天,书呆子气和女孩子的小家子劲儿,依旧让人颇烦恼。然而,传说中的“太监性儿”,兼具这两种性格的“优点”。

至于何谓“太监性儿”,当时之人总结出:其一,喜怒无常,任意闹事;其二,多泪常颦、一味娇嗔。

明朝的文人,也的确通过实际案例,表现过太监的怪异性情。话说某个剧场上演杂戏,观众席中既有太监也有妇女,戏曲到了高潮处,有演员投水自尽的场景,全场的太监和女观众,大都嘤嘤嘤地失声哭泣,而现场的男观众则不免哂笑。

然而另一方面,诚如姜文所言,他看过李莲英的照片,觉得那是一位敦厚将军的形象。姜文或者古人,有谁说谎了吗?其实都没有,于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人而言,具备任何的性情,都并不意外。

翻阅史书,你就会发现,长胡子的太监、大将军太监、有文凭的太监、大发明家太监、航海家太监,以及野心家太监,称得上比比皆是,经由小说家之手,还出现了不少武功绝伦的太监。

身体少了那么一点,性格则多了无限多种可能,而性格又决定着命运,太监不管耍出什么幺蛾子,impossible is noting。

虽然人人看不起太监,想成为之并不容易,用汤师爷的话,“就这,多少人想,还没这门子呢。”

首先要“去势”。单单这一个关卡,就能难倒很多人,曾几何时,太平天国的洪秀全也想用太监,因为没有掌握“核心科技”,他最终以失败告终,多少男孩因此成为了试验品。

挨完一刀之后,就变成所谓“净身男子”,他们要在京城潜住,找到合适机会,通过熟人从中介绍,这样才有可能在宫中找份差事。可想而知,其中每个关节都少不了钱。

净身男子真正成为太监的屈指可数,无法进入宫殿者,做乞丐、当强盗的占据大多数,更有甚者,有的净身者,还当众殴打礼部尚书等朝廷命官。

太监可谓吃得苦中苦,却成了人下人,他们的心理不奇怪,那就未免太奇怪了。

这样一群具有怪性情的人,如果与男女之事勾连起来,那一定有无限多的想象空间,我敢相信,连最会编剧的编剧,恐怕也编不出来了。

娶 妻

权利是最好的春药,此言果真不虚,哪怕丢掉了“作案工具”,有权势的阉人们,依旧能娶妻得子。

太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先秦,之前我们讨论《诗经》时,说到过“寺人孟子,作为此诗。”一句,这个孟子(当然不是儒家那个孟子)就是寺人,即太监。

同样可以这样认为,太监的历史有多悠久,他们娶妻子的历史就有多绵长。史上第一个成名的太监叫赵高,他大概率是有妻子的。

司马迁不屑于为赵高立传,但从别人的传中,我们依稀能够了解这个宦官的过往。

“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赵高有兄弟数人,都是生下来就被阉割了;“赵高教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劾不知何人贼杀人移上林。”,赵高指使其女婿咸阳令阎乐弹劾说,不知什么人杀了人却把尸体移到上林苑;“子婴即位……与宦者韩谈及其子谋杀高……夷其三族。”,秦三世子婴继位后,与宦官韩谈及自己的儿子合谋刺杀赵高,灭了他的三族。

后世学者张晏在注解《史记》时,特别提出三族即父母、兄弟、妻子也。从这几段零星的记录,我们不免得出以下结论:赵高幼年时卑微,生下不久即被阉割,得势后娶妻,还有了一个女儿(应该不是亲生的)。

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这个坏心肠的太监,最后被另一个太监所诛杀。

秦朝灭亡,汉代建立,外戚以及宦官的势力,却更加膨胀。有权势的太监,甚至能讨好几个老婆,史书中有“常侍黄门(即太监)亦广妻娶”的记载。不但数量多,太监们还将妻子们,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多娶良人美女为姬妾”、“皆珍饰华侈,拟则宫人”。

咱也不明白,咱也不敢问,太监们的老婆数量既多,质量又好,究竟有什么用处。

到了唐朝,社会风气更加开放,太监娶妻蔚然成风。据史学家统计,有超过一半的宦官,都曾拥有过妻子。

位于权利顶端的太监,不但在乎妻子的外貌,还关注起人家的品行。譬如高力士的老婆吕氏,史书中用“有姿色”、“躬行妇道,有逾常礼”来形容之,虽是寥寥几字,但一个楚楚动人、贤良淑德的美少妇,宛若跃然纸上。

高力士也没有亏待吕家,在他的操作下,岳父吕玄晤从一介刀笔小吏,最后做到了堂堂岐州刺史之职。

太监们虽然生理残疾,生活在宫闱之内,对于男女之事却也了然。五代十国时期,蜀国末代皇帝与太监王承林的老婆私通,王承林知道后,不但不恼,反而怂恿妻子去勾搭、取悦皇帝。

如果说高力士取妻还能讲究门庭,明清朝的太监就再也不敢奢望了。在明清皇帝(譬如朱元璋)的强势干预下,太监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低,虽然他们也有只手遮天的时候,但从心底里,别人往往鄙视之。

公元1868年冬,慈禧身边的红人大太监安德海,在北京前门天福堂大酒楼大摆酒席,安德海娶的妻子,乃是徽班名旦角、一十九岁的马赛花。为了给其撑面子,慈禧特意“随礼”白银一千两,绸缎一百匹。

然而,慈禧一切的努力,犹然改变不了安德海之妻“下九流”的地位。

人 道

太监结不结婚是一回事,能不能开花结果却又是另一码事。

要问他们有没有过子嗣,史书上还真有过有意思的记录,当然,以风月公案的形式。

《文明判集残卷》出土于敦煌,是一件重要的唐代法律文献,其中记录了一些颇有意思的案例。

《残卷》中的拟判案例之四,开头是这样说的:“黄门缪贤,先聘毛君女为妇,娶经三载,便诞一男。”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个叫缪贤的太监,娶了一个叫阿毛(无意冒犯)的女子为妻,三年过后,阿毛竟然生下一个男孩。

要说缪贤也真是想得开,他竟然心安理得地养育起孩子。五年之后,皇帝大赦天下,缪贤的西邻宋玉,从监狱里被释放,宋玉出狱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缪贤,说孩子本应是他的,自己就是传说中的“隔壁老王”。

缪贤责问阿毛,阿毛羞羞答答却不敢承认,双方相持不下,只好诉诸公堂。

公堂初步的检验结论是,“验儿酷似缪贤,论妇状似奸宋玉”。然而,他们从人性的角度出发,体谅阿毛说:“宦者之妻,久积标梅之欢,春情易感,水情难留,眷彼芳年,能无怨旷?”外加两家本来又是邻居,正所谓,“连瓦接栋,水火交贸,盖其是常,日久月深,自堪稠密”。

看完判官的分析,反正笔者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快把判词写成少儿不宜的小说了,由“水火交贸”演化成“水火交融”,法官把这个过程,描摹那叫一个细致,就差鱼水之欢了。

本案最终的判决如下:儿还宋玉,妇归缪贤。毛、宋往来,即宜断绝。不得不说,宋玉堪称最后的赢家,这也是有史以来“隔壁老王”,为数不多的胜利。

因为不能行人事,太监们可想而知是多么的痛苦。为了恢复“阳道”,本着“吃啥补啥”的原则,他们总会乐此不疲吃动物的“不典之物”。更有甚者,某些有权势的太监,竟然杀生害人,尤其是稚子孩童,此处略过不提。

所谓啪啪啪,说起来容易,其实并不简单,据现代的科学家分析,要受到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控制,其活动中枢叫作下丘脑。换言之,性心理以及欲望,与那个器官关系不大。

太监们即有性心理,想当然也会有相互慰藉的伴侣,同理,他们自然也会争风吃醋。

明代的无聊文人用一首诗,表达了太监们之间的嫉妒:

只合龙宫食菜苔,误从鹤厂看经回。

洞中枉作丹砂转,石上还翻白浪来。

明代的时候,太监强迫宫女,又被称作“白浪子”。这几句诗文用词典雅,毫无疑问,其文本内涵堪比网站上的“付费内容”。

既然都能在石头上“翻白浪”,所以,古代的太监们,究竟如何高明地啪啪啪呢?

《诗经》中有句话,“善戏谑兮,不为虐兮。”,太监们行“人道”时,大抵也与各式各样的“虐待”有关。

比如,激情澎湃时,男女双方相互咬啮,这种现象被称作“情咬”,温婉的江南人,还为之取了个雅致的名儿:撮俏痧。

同样是“情咬”,太监们在那事儿上不但不雅致,反而很猴急。明末学者田艺衡,性磊落,不可羁絷,他特意写了一篇《宦官妻》,其中还真写出过这个场景:

宦官每与女子交接,则将女人遍体抓咬,必汗出兴阑而后已。其女子每当值一夕,则必倦病数日。盖欲火郁而不畅之故也。

有一说一,即便是恶贯满盈的太监,大抵也都是可怜人儿。打从挨了那刀开始,他们的一辈子,几乎就与幸福和快乐绝缘。

索性,往事终于变成了往事,不幸的太监,以及更不幸的女子,总归成为了历史。


参考资料:

1, 陈宝良:《中国风俗通史:明代卷》

2, 司马迁:《史记》

3, 王伟、李新华:《太监娶妻杂谈》

4, 王斐弘:《敦煌写本<文明判集残卷>研究》

5, 谢志东:《唐朝宦官娶妻蔚然成风》

6, 张建国:《夷三族解析》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