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明代商船沉沒位置撈出逾900件文物 首次發現罕有琺華瓷器

南海明代商船沉沒位置撈出逾900件文物 首次發現罕有琺華瓷器

兩岸國際 | Now 新聞

【Now新聞台】國家文物局在南海海底的兩處明代沉船遺址撈出逾九百件文物,並首次發現非常罕有的琺華瓷器。


這些不是深海礁石,而是在南海1500米深海底沉寂幾百年的陶器和瓷器。


國家文物局公布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的水底考古成果,確認兩艘沉船分別屬於明朝正德、弘治年間,估計船上的貨以景德鎮窯瓷器為主,推測是從福建或廣東出發,前往馬六甲等貿易中轉站。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館員宋建忠︰「當然更重要的,我們在一件紅綠彩的碗上面發現了丙寅年造的紀年款,丙寅年是(明)正德元年1506年,這樣對於我們之前一直判斷一號沉船屬於正德時期,就等於是完全證實了。」


一號沉船上有逾十萬件整齊堆疊的船貨,包括陶器、瓷器及銅器,今次更是內地首次在沉船考古中發現琺華器。


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館長辛禮學︰「目前來看,琺華釉瓷器可能是最驚豔的,最特別的是琺華釉瓷器的表面出現了主體紋飾貼上黃金金箔的工藝,這是以前沒有發現過的,製作工藝非常高超。」


琺華器只有在明代中期短暫流行過,導致流傳下來的琺華器少之又少。今次的發現證明中國明代曾經對外銷售琺華器,見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往來。




Generated by RSStT. The copyright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author.

Source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