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酒店易主,“纽约酷”变“加州范儿” - FT中文

伦敦酒店易主,“纽约酷”变“加州范儿” - FT中文

FT中文




来自FT中文网的温馨提示:如您对FT中文网的内容感兴趣,请在苹果应用商店或华为应用市场搜索“FT中文网”,下载FT中文网的官方应用,付费订阅。祝您使用愉快!

四年前,东伦敦Shoreditch的“帘街”(Curtain Road)上拔地而起一幢6层高的精品酒店,取名就叫“The Curtain”。当时来自纽约的酒店主人买下该区一块空地,实现了自建120间客房、两家餐厅和酒吧、水疗区、楼顶泳池,外加560平米演出空间和电影放映厅的会员制酒店俱乐部空间。然而酒店开业刚过一年,2018年底,英国亿万富翁鲁本斯兄弟以9千万英镑买下了酒店,今年夏天,伦敦在疫情解封后,酒店已将所有客房重新做了装修,换装变身为加州Mondrian Hotel在伦敦的新店。

酒店挨着的小马路对面有一幢被废弃的高层停车场,外墙涂满涂鸦,熟悉伦敦的人大概都会说一句“这里很Shoreditch”。酒店所在地的几步之外还有一家亚文化风向标式的酒馆Old Blue Last,这幢前身是青楼的三百年建筑如今是著名的“坏孩子刊物”Vice旗下物业,至今仍是新晋乐队现场演出的热门场所。“帘街”的取名,则来自过去这条街上曾有黄、赌、毒等见不得光的生意,在这些店前通常都挂有门帘。时过境迁,昔日青楼已拆,成了涂鸦墙。新写字楼、新公寓如雨后春笋。

从二战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之间,东伦敦Shoreditch区是一处无人问津的破落街区,曾建起大批廉价公屋,贫穷而且罪案多发。随着其他街区的发展,越来越多租不起房的艺术工作者搬到了东伦敦。久而久之,这一区的蓬勃创意越来越显眼。紧接下来的街区“士绅化”,使得Shoreditch整个地区焕然一新。例如名声在外的“砖巷”,就是最先成为各国游客慕名来“打卡”的时尚之地。

酒店所在前身是一片1970年写字楼的空地,今日是一幢工业风格的红墙砖建筑。但在伦敦建新楼并不简单,比如要为二战时埋下未引爆的炸弹购买保险。酒店前主人告诉我,根据伦敦一张旧地图所指,这个地点有可能是中世纪黑死病的一个乱葬岗,幸亏后来证实只是在附近。在打地基的过程中,每挖掘几英尺都需要暂停施工,等伦敦博物馆派人来验证过挖掘出的物件并非历史文物后,才可以继续施工。

酒店换主后,我看到才几年新的内部装修已完全被颠覆。原来的装修,从公共空间到客房都在不动声色呈现“纽约酷”。如今英国的设计师团队Goddard Littlefair将原来冷色调的“酷”感,整体换成了明亮色系。东伦敦的“酷”,在新团队眼中被解读成为“趣味”和“生动”。大堂吧放进了芭蕉树,又用上以酒店附近一家教堂为灵感写下的英国童谣《香橙与柠檬》作为色调参照。家具、内装都离不开橙色与柠色。临街的大堂吧早上作为一间面包房和咖啡屋开放,到了夜晚则成为酒馆,但氛围仍然保持敞亮清醒,与一般昏暗的酒馆区分,还挺独特。但是,客房原来的工业气息基本上都被去除掉了,如今的装修有点看不出地点的特质来。屋顶带泳池和露台的餐厅,重新设计成为带藤椅的凉爽空间。依然走简餐路线,早上11点后只供会员使用。

楼顶泳池

原酒店的一大特色是在为住客提供服务之外,这还是一个会员制俱乐部。楼内设有联合办公空间、会员专享的演出、放映、讲座活动,以及地窖专用酒吧。酒店里自带如此规模的联合办公空间,迄今在伦敦酒店当中依然凤毛麟角。不过,瞄准创意产业从业者的会所型酒店则是近年来走红伦敦的新模式。在此之前,Shoreditch区早已有同样瞄准潮牌爱好者的会所式酒店连锁Nobu入驻。而针对创意产业从业者的酒店会所先锋Soho House,自24年前创办以来,早就在伦敦市中心开了一家又一家分店。离The Curtain最近的对手是只隔了几条街的Soho House旗下的Shoreditch house。

不过,这些邻居竞争对手对于会员的身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申请者须是创意产业的从业者。原来酒店的纽约主人希望打破这个局限,对会员制度的设定更垂直化,制造机会让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去利用这个共享空间打成一片,从而衍生出新的产业形态:“同一产业范畴的人聚到一起只能谈论自己,而不同专业领域的人聚头更有可能创造出新的事物。”在酒店被收购之前,我了解过,进店的客人偏爱交流与媒体、科技、社交媒体相关的话题,因此酒店的会员活动也偏重于这类主题。迄今会员数量接近两千人,希望申请“入会”的人需要经过会所“审核”。

新酒店依然保留了原来的会员制度,申请入会者除了“专业人士”这一条件,还希望具有“开阔的头脑”。会所会对所有申请者进行审核,成功申请的会员每月需缴纳接近一千英镑的会费。不过,原来的空间设置已经更改。会员依然专享地下一层茶水整体免费供应的办公空间、健身房等,但原本最特别的酒店与在线音乐合作策展的演出活动已经消失。

客房里也重新做了装修,色调变得更柔和。硬件上,最有特色的依然是原酒店留下来的带蒸浴的浴室。走出走廊,看到刚刚去世的摇滚乐摄影师Mick Rock拍下的大卫•鲍伊照片,依然留在墙上。

章鱼西班牙饭

改变是酒店业的恒常状态,装修设计和风格更多是个人喜好,难说高下。酒店易主后唯独能够令人做出“有进步”评价的,就是原来主打炸鸡汉堡的北美风味餐厅,如今摇身变成为西班牙的米其林三星厨师Dani García在英国的首家餐厅Bibo。伦敦汇聚各国美食,但要找到特别好吃的西班牙饭却并不容易。毕竟要照料在马拉加的总店,Dani并不经常在伦敦,但这里连一般冷清的周日晚上生意也相当好。一个人进来点几碟伊比利亚火腿炸丸子、牛肝菌炸丸子等招牌小吃,喝一杯就离座的有不少;点完这种拌土豆泥裹面包屑炸的特色丸子小吃后,再点龙虾或章鱼拌西班牙墨鱼汁烤米饭的三五朋友聚会,也很多。纬度偏南的地区,米其林星级厨师的手笔就跟小家碧玉的北方风格很不一样:西班牙饭只做三人份起。章鱼从西班牙北部进口,食材简单,但极入味。芝麻花生酱拌西兰花苗和甘蓝、芝麻酸奶烤茄子也是份量大,滋味足。甜点里包括有来自巴斯克地区的轻奶酪蛋糕,底部不放饼干,蛋糕松软。Bibo餐厅的灯箱招牌打到了酒店门前。看样子,这家与本地生态圈有一点违和感的餐厅,恰恰会是新酒店的“救世主”也说不定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摄影/张璐诗。责任编辑邮箱:haolin.liu@ftchinese.com)




本文章抓取自RSS,版权归源站点所有。

查看原文:伦敦酒店易主,“纽约酷”变“加州范儿” - FT中文


[点击] 加入书友群 1.5TB电子书资源 @ideahub_ml

[点击] 全网福利资源|薅羊毛·省钱中心 @rss_news_list


[点击] 路透中文 @lutouzhongwen_rss

[点击] 纽约时报 @niuyueshibao_rss

[点击] 美国之音 @meiguozhiyin_rss

[点击] 知乎日报 @zhihuribao_rss

[点击] BBC中文 @bbczhongwen_rss

[点击] FT中文网 @ftzhongwen_rss

[点击] 双语新闻 @shuangyunews_rss


[点击] 法国 国际广播电台 @rfi_rss

[点击] 德国 德国之声 @dw_rss

[点击] 澳大利亚 广播公司 @abc_rss

[点击] 俄罗斯 卫星通讯社 @ru_rss

[点击] 新加坡 联合早报 @sg_rss

[点击] 韩国 中央日报 @korea_rss

[点击] 日本 日经中文网 @jp_rss

[点击] 台湾香港 当地日报 @ttww_rss


[点击] 跳转到商家页面

[点击] 跳转到商家页面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