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鱼公主 第六章注释

人鱼公主 第六章注释

大师兄救命

人鱼公主 第六章 注释 

   

*夜魔侠(DD)公主的创生与引用设定:当初跟好友聊大纲跟想法的时候,最开始只是想让他太盲了到不了罚叔的国家。但随着剧情与政治局势的安排设定逐渐演变成这副样子,当中一些跟罚叔从小一起长大或替罚叔辩护的设定见罚叔的平行时空漫画,但因为我不吃这对所以我就故意不说是哪刊了,挺有名的,算罚叔几大秀战力的漫画之一,比平行时空贱贱最有名的战役还早上几年,但题材一样(亨利摊手)。DD公主是我在这部里最喜欢,但最后悔让「她」出场的角色,无时无刻不是抱着纠结苦恼、又爱又恨不起来(?)的心情在编写她的部分。本篇罚叔跟DD两人没有感情线,就算周围有流言蜚语或调侃也没有实质感情,从友情演变到政治层面居多,请不要抱着不必要的期待,要就吃D罚!!(喂) 

*法庭辩护与律师职业:在12世纪英国重整法律后已有律师事务所,负责处理替民众整理法律资料、辩护、打官司等流程。中世纪居民对打官司的热情就如现今美国人,对于请不起律师的穷人亦有法律援助,并接受使用农产品来支付律师费。打官司的过程会巨细靡遗的记录下来,到现在都能查得到。甚至因为当时太爱打官司,弄得「亡命之徒」(三次不出庭的人)满街都是,英国教会还得出钱盖世界第一座监狱。但这个在先前的注释已稍微提起,这里就不再赘述。 

*白胡椒粒:在中世纪属于极奢侈的香料,因为价值太高,一粒白胡椒的价值等同一枚金币,还能代替金币流通于世(称「胡椒币」,付账可用)。若是贩卖胡椒粉末还曾发生过「不肖商人以银屑参入白胡椒出售」的事件,在中世纪时价值比同重金币还高。

*赎金:中世纪贵族或领主因为打仗被敌军抓走而要求赎金的事屡见不鲜,较著名的如英格兰狮心王理查一世回国路上被抓,要求缴纳15万马克(西欧银币单位)才得以放回,赎金就从税里扣,国民为了救他课重税课得民穷财尽。


*修道院研发:

  这个我得特别提出来说。欧洲历经启蒙时代之前(经过中产阶级兴起、文艺复兴人本等等,民众有钱有知识后,使科技逐渐归于民间,与宗教分家),科技与宗教的关系一直是互相依附,罗马时期已有发明家制作无人搬演的木偶戏、蒸汽引擎、自动门(在门口点火催动神庙底下机关,在信徒面前拉开两片数层楼高的厚重石门,水冷却后会自己关上)、投币式自助圣水(藉由钱币的重量调整水阀,投多少钱出多少圣水),这些科技有些比耶稣出生还早,而作用大多是为宗教服务(吸引信徒信仰宗教)。而这点一直到中世纪西欧都还是这样,教会与修道院拥有当代最先进的科技,大至得痲疯病的修道院长率领建造计算日月蚀的天文钟,小自民间常用的生产工具革新、医疗技术与建筑、教育,与院内自来水水龙头、自己的铸币场等等,至今还留下修道院出产的民生用品为当代质量最高的记录。而当时修道士笔记也是现在探讨中世纪科技的重要资料,时常有惊人发现,如飞行器雏形、瘟疫医学报告,都出现在修道士的笔记中,里头还不乏记录如「实践是科学研究唯一安全指南」等科学思维,可以说修道院与教会体系在中世纪的地位相当于各式科技研究院。

  「修道院」发展至此有几个主要原因,一是相同宗教间毫无保留的科技交流与传播,二是各地领主出资盖修道院养修道士,使其资金无虞,三是修道士间几乎「没有语言隔阂」。

  这得稍微提到修道院这项「机构」的由来跟作用。

  最早记录的隐士之组是西元六世纪本尼迪克特,因一身黑衣而又被称为「黑修士」,当时他跑到山洞里修行,许多追随者共同在义大利卡西诺山创立了「隐士派」(创立者为圣本笃,又名「本笃会」),隐士派认为上帝让人类降生于这美好的世界,因此人类必须压抑一切美好的感受来感谢上帝(逻辑谜),成为往后隐士戒律的基础,如茹素、禁欲、戒言…等等。 

  修士与修道院发展到九世纪时推广甚远,而在十一世纪末、十二世纪初这段时间派内大改革,分支出了「熙笃会」。熙笃会在本笃会的基础上更加严格的遵守教义与守则,修士的生活也清贫,清规更加森严。(因在黑衣里着白衣而又称「白衣会」、「白衣修士」)

  除此外,熙笃会有个更「直接」的外号,叫「哑巴会」。修士除了祈祷之外严禁交谈,吃饭也尽量不发出声音。而在这样的禁言环境下,语言沟通几乎行不通,正好在本笃会时期就有人开始编写手语书籍(本笃会在吃饭时不可交谈,但可用手语,后来归纳出一些日常词汇),熙笃会便严格执行,还在现有手册外新增许多词汇,全欧洲的修道士人手一本,也让他们在沟通中减少了语言问题,增快技术交流,因此修道士如果掌握某项技能,能以比平民更快的速度传播向全欧洲(修道士常要出去其他国家传教,当时的人们除了朝圣生活范围最远不会超过小镇十公里,相比之下修道士有更多机会「见多识广」),使修道院掌握多项科技技术,即使不识字也能交流技术。 

  然而修道院在欧洲大陆上林立的原因却与战争有关,中世纪欧洲战争频仍,宗教氛围浓重,戒律与信仰上自王侯,下至平民的影响着大部分的欧洲人,但教会所推广的戒律就连百姓床笫之事都列为管辖,更别说王侯出外战争时肩上背负的人命了。当时杀多少条命伤多少人需要几天祈祷修行都是规定好的(明确价码一条人命祈祷180天),但这样一来王侯与骑士可能打一场仗后下半生都在祈祷,于是教会提出一种「替代方案」,就是建修道院、养修道士来替战士们祈祷。假若一条人命要祈祷180天,那么养180个修道士为领主祈祷只要一天就解决了。更何况修道院提供许多医疗、知识、科学、器物(铸铁技术尤其有名)、草药种植与蜜蜂、绵羊养殖研究,本身对领土内的贵族或居民来说都是好事,在战事频仍的年代里修道院便建得到处都是,吸收无数出体力出脑力的可用人才。久之「修道院」与「修道士」便成了一项有利可图的职业,除了能自行课税(路经的航船与周围的摊贩)、有自己的铸币场、有钱养军队、有些修道士跟神父一样富有,配合之前讲述中世纪医学观那章注释,修道士去嫖的也不少,钻控子吃肉的也有(修道院规定病人才能吃红肉,后期有些修道士直接搬到修道院附属病房去吃饭,饭堂没啥人),在加上彼此用手语沟通,几乎说不上有什么戒律了。(而文中DD公主所在的虚构大国则同时控制领土内修道院与教会体系,几乎是国家级科技院) 

  这样有钱有势有人才又遍布全欧洲的组织,究竟掌握多少科技力量可想而知。而当时所有最先进的造物几乎都由教会体系创造,其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圣奥尔本修道院的院长于14世纪初造出的第一座天文钟,用于计算日月蚀、星相运转、月亮周期等,精密且美观。

  配合开头介绍,早在许久以前人们已经经由光线计算出地球为圆形,中世纪教会推崇「地平说」这一误会是十九世纪小说家华盛顿欧文写作哥伦布传记时所添加的艺术之举,这个场景完全是虚构的。而另一件被当做「证据」宣传的还有一张教廷提供的「地图」,当中所画地球为平面,而神明围着看,因此让后世人们认为中世纪教廷主张「地平说」。其实这也是语言误会造成的,这张图虽叫「Mappa」,但拉丁文的意思为「布料」,这张图也不是「地图」,而是大略的提供神学与哲学与其相对的地理知识教科书图。这张图所显示的「地球」恰恰不是那块图画一样的平面,而是上方天神手上拿的「球状物」。(不过当时认为地球是圆的原因挺特别,早期哲学家认为世界由四元素组成,这四元素都是球体,世界包覆成球状) 

  天文钟亦是以地圆说来做为计算基础,唯一美中不足的设计理念仍是以托勒密的地心说当作宇宙运转路线,这项学说也引发后续各种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宗教与科技冲突就是伽利略事件。

  中世纪晚期经历了黑死病蔓延所造成的人口比例失衡,引发封建制度瓦解、中产阶级兴起,随后便发展出了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时期最有名的天文学家非哥白尼莫属(他也同时是医生与经济学家,之前注释中「劣币驱逐良币」理论前身就是他总结的),经由天文观测与数学计算后,他发觉托勒密的地心说并不正确,就轨道来看宇宙应该是以太阳为中心(日心地动说,最早在公元前310年已有天文学家提出,但没人信),但担心天文学界的批评与教会反对,他拖到快过世才同意出版「天体运行论」。他的学说改变当代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并动摇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甚至影响道明会教士布鲁诺(教会体系的人)提出「无限宇宙论」,指称地球在宇宙中并非唯一,太阳只是诸多恒星的其中之一,地球也只是诸多行星的其中之一,当然人类也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体。但这样新颖的观点直到上个世纪末卡尔萨根还在向人类极力推广,更别说十六世纪末那个时候人们的对宇宙的认知,1600年布鲁诺因为与圣经解读有所冲突,在罗马被当众处以火刑。

  教会体系虽然有科学精神(知识分子多),但触及长久以来的圣经解读那问题还是挺大(在当时就是近两千年解释世界形成的主流,人们深信不疑)。在文艺复兴发展人本思想进行承先启后的作用后,紧接着来到启蒙时代,也就是科学与宗教正式分野的重要运动。中世纪时期,宗教与科技结合除了更能展现神创造万物的强大,也更展示了神学「真理」完全不怕被科学验证,但前有文艺复兴哥白尼以及追随者触及上帝造世的重要议题,后有启蒙时代(非贵族、教士的商人百姓开始有钱,人才与科技势力等资源遭瓜分) 的各界学者大佬。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日益紧张,为了处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地动说这件事,教会出地出资请伽利略用最新科技(天文望远镜)来证实原本的地心说,未料观测结果却证实了哥白尼的日心说,此后教会才真正害怕了,更明显的划分与科学的关系,也造成后世对黑暗时代就是宗教蒙蔽世人的想法。但其实只是中世纪时期大家对世界的认知都还不到程度,自古以来受世人推崇的「主流科学」一直都是「能解决最多问题」的理论,就过去演算来说,地心说确实可行,只是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调整,在未发现更多有效理论之下横空出世的理论通常会被当成异端而为世人所唾弃。而过去那个年代里的宗教依然协同科技和谐互助、共同造福世人,正如现在的主流科技与我们。

  假如察觉却无法解释就算是「蒙蔽」的话,直到我们自认为科技时代的现今,这种「主流机构蒙蔽世人」的情况也没少,只是在资讯控制下人们接触有限,不知道自己被蒙蔽而已。最近我听到一个有趣的例子,在这里稍微简述一下,建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而提出的「宇宙大爆炸」假说理论一直使我们深信不疑,但随着科技研发、探索宇宙的新发现,使这项理论逐渐受到挑战。例如计算宇宙扩张来推测年龄却找到了更古老的星团,还有宇宙间连结星球旁边碎屑的「暗物质」从来没被找到过(光靠引力支撑不了那么远的质量引力,但那些小星球也不会飞出去,而是照着轨道跑,所以假设有一种「暗物质」在连结着它们),以及太阳的形态根本承受不了核聚变(如推算出跟地球一样的核心温度六千,无法进行核聚变,但中心温度若太高又无固体存在可能,同时太阳又有地震现象,另外能一直执行核聚变却不衰弱这件事也很吊诡,以及冰河时期成因与太阳温度消长无法解释)等等问题。而近年日本有位从NASA退休的教授公布惊人讯息,1998年他们已经测过太阳表面温度,仅26度,根本无法支持核聚变的说法,使一切原本令世人深信不疑的宇宙理论遭受到挑战,所以NASA也选择隐瞒这个信息,过好多年才侧面公开。

  能解决以上问题的事实上尚有另一套相对之下乏人问津的理论,叫「等离子体宇宙论」(电浆天体物理学),此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就存在,并且各自分区自行分裂(因此某些星体彼此距离拉远),并非原本从一个点向外扩张。而宇宙间也没有暗物质连结,主要由引力与电磁力相互作用。这个宇宙并非真空,而是充满了能作用电浆的星际介质,分中性氢区和电离氢区,各自强弱不同。这些导电介质与带正电的恒星相互作用,在恒星经过介质丰富的区域时会吸收负电产生强力能量,在介质少的时候能量减弱,并推断地球的冰河期就是因为太阳经过介质少的地方无法作用电浆。这套理论也解释了日冕喷发能量即使拉长距离还是越跑越快的原因(核能辐射导热则不可能,照理说会越来越慢),因为本质作用是利用宇宙间的导电物质形成电浆,而太阳无限放光的长毛状能量条其实都是电浆,能量到了地球与地球的大气摩擦作用生热,并由地表吸收使用,这也是越跑到高山空气稀薄反而气温越低的解释之一。电磁力的存在亦完美解释了即使没有暗物质星球旁遥远的碎屑仍然可以不被引力抛开的原由,等离子体宇宙论也能解释古老星团为何超过宇宙大爆炸计算的宇宙年龄(宇宙本就存在)。

  然而现今许多天文学与天体物理运行的概念都是由相对论理论延伸,倘若贸然使用另一种理论作为主流(此理论其实在宇宙创生部分无法解释得清),那等于将过去数十年研究成果尽数推翻。因此一项假说理论推出,必然会经历许多需要科技与佐证证明的「阵痛期」,还有人类文明与人类对世界认知的转换,都需要时间逐步去应证。 而以此为例,即使是生活在现代自认为优于过去数百年科技的人类,这样「重蹈覆辙」的状况依然发生在我们周围。若从探索世界更透彻、发展更加先进的遥远未回头看这段历史,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与中世纪人类在对「真理」认知方面又有何高下之分呢?(望天) 

  

*时钟:最早的时钟雏形自14世纪初发明擒纵器就有,这种「高科技产物」最初广泛用于僧侣(修道士)之间,为了计时祷告的时间与起床。一般百姓也能藉由修道士的祈祷、教堂敲钟得知时间。在有时钟之前计时方式大约是将白天黑夜各分12等分各称小时,因此也常出现黑夜的一个小时有一小时半,而白天的一小时仅有半小时,一直到时钟发明才较为确定。但「时区」概念却得等工业革命铁路发展之后,全世界有铁路的国家才广泛运用时区计算,计时也发展得越发精准。 

*『泰尔紫』染料:即最高等级的「骨螺紫」,颜色非常讲究,据说要似「发黑血块」的染料才能称为泰尔紫,为古罗马时期最推崇的颜色。

  骨螺紫的提炼非常麻烦,半盎司的骨螺紫需要25万只骨螺的腺体才能制得出(还染不成一件袍),当时地中海周围甚至为了制作这种染料补捞骨螺到几近灭绝,许多人「参与」这项染料制造,不过通常贡献尿液比较多(这也是在第三章注释中关于「杯子」的另一种用途,以英国为例,当时家里有厕所的人不少,通常拿来排大的,尿液则存放于杯中,集好一起拿去制作染料)。骨螺腺体分泌的乳白粘液需要混合人类尿液再拿去曝晒才能形成紫色染料。因此染布坊总是臭气熏天,不只染布坊都盖在城外,染布工人手上也沾满鲜血,身上总散发着刺鼻的鱼腥味,因此法律也规定如果丈夫从事制作骨螺紫染料,妻子有权提出离婚。但为了这种染料值得!同重量的骨螺紫价值为黄金三倍,可说是非常贵重的染料了,泰尔紫更不必说,必须得是上上之选才配得上此名。(在过去骨螺紫作为极尊贵的颜色,很少国家敢在旗帜上使用,不只「用不起」,更是怕染在旗帜上等于昭告世界「我的国家超有钱,快来打仗吧!」只有极少数真的是非常繁荣或武力极强的国家才赶在上面用上一点点,据说这也是世界上诸多国家国旗没几个有紫色的原因。) 


*佛像珠:正式介绍前先提一下珍珠在中世纪的价值、海珍珠与河水养殖的差别。 

  珍珠在中世纪时期被视为具有宗教价值的美德与宝物,在陆上基本是同等宝石价格贩卖,亦是相当贵重。

  过去珍珠养殖以河珠为多(近代在大溪地等地方则开始养殖海珍珠,需要等比较久),河珠产量高,一个蚌要拿出一二十颗不是问题,但珠小颜色差,形状还不好看,通常需要抛光上蜂蜡。海珠则又大又圆成色好,但一个珍珠贝里顶多找到一两颗,而且几百个蚌可能也遇不到一次,非常稀有珍贵。 

  中国十一世纪时已有河珠养殖的记录,「北珠」甚至还有被采到绝种的记录,当时的政策是产珠者大颗上贡,小颗或成色不好便弃之江河,不许私藏。而在十三世纪时元朝的侯昌孚尝试以铅或锡刻成小佛像(菩萨核)植入养殖蚌壳中,产出的珍珠浑然天成,且有宗教力量推动,每颗珍珠价值连城,虽然时间线吻合,但此商品中国境内都供不应求,更别说外贸。放在此处只是暗示DD公主神通广大,弄得到这种宝物,且每颗大小相当,晶莹温润,更属不易。(而这项技术随着侯昌孚去世而失传,成了传说中的稀世珍宝)

  另外说个题外话,本篇在设计的时候海底人鱼是以珍珠当做货币,成色与形状衡量价值。最初的珍珠来源除了海珍珠,更大量的是中国北珠产地的河底,鲛人(山海经记载的人脸鱼身善纺织的物种)去捡来当做贸易货币之后才广泛使用到西方人鱼手上。中国神话中鲛人哭泣眼泪会变成珍珠,这项传说也让早期部落战争时西方人鱼为了货币价值把他们抓来准备打一顿,没想到鲛人马上就哭了:「拜托你们别打!鲛人眼泪会变成珍珠那是冰夷族为了占领我们地盘造谣的…oTATo」(冰夷为山海经记载的水神之一,为水族之首,冰夷族为其族人) 

   

*龙凤团茶与密云龙团:

  在此先简述一下这段时期的中国饮茶文化,就如那首歌歌词一样,唐朝陆羽写茶经三卷流传了千年(?),早期饮茶作用偏向治病,处理茶常会加其他东西弄成抹茶,调味跟汤挺像(所以有茶汤之名),也比较像传到日本之后茶道的样子。北宋的时候基本延续,普遍使用茶饼(团茶)这种保存法,因为配合茶汤方式使用,在处理成茶饼时重量越轻、茶叶越细致品质越好,因此团茶除了对茶叶本身讲究,处理的流程也十分重视,也才会有文中叙述那种越小反而越贵的状况。而到了元朝时烘焙、储存技术改良,开始习惯泡散茶(类似我们现在泡的茶叶),明朝开国后直接下令罢造团茶,成为历史绝唱。而文中刚好对应元朝时间线所以还能苟延残喘一下。(不过造团茶的技术仍流传到现在) 

  文中所述龙凤团茶是北宋时期的指定上贡团茶,处理流程繁复,产品细致。在分等级处理好之后整批上贡,再依等级分给帝王皇后王侯将相与在朝官员,该有怎么样的包装跟等级都按照规定记录在手册中。刚开始的时候龙凤团茶八饼一斤(价格十万钱),后来改良出品质最好的小龙团二十饼一斤(价格二两黄金,欧阳修曾记下「金可有,而茶不可得」),后来密云龙纹路细密,更精绝于小龙团,重二十八饼一斤,每个只约二十克,虽不逾吋,但价值百金(亦有直接说价格为四十万钱,但那时候可能有这钱也买不到,哄抬到百金亦不无可能)。

  我这直接引用一段网路找的资料(文中形容包装也是参考这段),宋李公麟《山庄义训》画题云:「世有灵芽,产夫七闽,匦包底贡,贵于上春密云龙之珍,圆不逾寸,价兼百金。」「北苑试新,方寸小銙,进御只百銙,护以黄缎软盈,藉以青箬,裹以黄罗夹袱。臣封朱印,外用朱漆小盒,镀金锁,又以细竹丝织笈贮之。凡数重,此乃雀舌水芽所造,一銙值四十万。」  

  这个密云龙究竟多珍贵,除了文中皇亲国戚乞赐难得,欧阳修在朝为官二十年也只被赐予了一片,而他完全舍不得喝,常拿出来给人家观摩(欧阳修:「自以谏官供奉杖内,至登二府,二十余年,才获一赐,藏以为宝,时有佳客,出而传玩尔。」),至于一般官员百姓可能连看上一眼都难,足见珍贵,这也是文中亨利「恰巧」没听说过的原因,境内自己都供不应求,应该没什么机会能传说到西欧去。

  当初会选密云龙当五项礼物的压轴其实有原因,中世纪那个时候茶跟咖啡才刚透过十字军东征带入西欧,在贸易容易受阻(交界处有穆斯林国家),交通极不方便的大背景下,能送到欧洲的茶叶价格已经堪比黄金,连贵族也舍不得饮用,更别说这些御用贡茶,那价值简直难以估量。

  当初在构思DD公主出场这段的时候,正好不久前接触太平洋南岛语族的文化资讯,他们有项习俗挺特别,结婚或庆典总需要很多远洋贝类或人造物,越多这个家族越有面子。但这些东西既不能当货币也无实际价值,这种赠礼形式令人类学家好奇。经过研究探讨后,得出这些「礼物」的目的其实是在衡量这个家族背后拥有多少可运用的资源(人力、物力),赠送祝福礼物其实看得并不是礼物的本身价值,而是代表他们「有能力」获取这些资源。于是在构思这段的时候引用了这种展现显赫势力的表现形式,文中五项礼物除了白胡椒粒,大多都是难以衡量其金钱价值的稀世珍宝,但背后其实是暗示东边大国的国力与政治运作(包括与修道士科技院结合)、商贸能力等。不过主要原因是写过瘾的,现实的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只能在写小说时爽一把XD 

   

*在私处上抹醋:此为真实中世纪留下的解酒法,另外喝催吐用的蓍草汁也有作用,两者的共通点是都很难受。   

*没带什么贵重的礼物:感觉不特别明显,这其实是种文化差异,东方人比较会谦虚说「招待不周」或「小小薄礼」,西方人说没带什么贵重的礼物就真的对他们来说是没什么贵重。文中DD公主收到信后「低调」前来应援,带的都是些对他来说挺日常,或罚叔王子可能会用得上的东西,并不是冲着价值送的。

*「你知道我感觉得到你扮鬼脸对吧?」:梗出漫威官方兵人动画,DD跟罚叔合作调查罪犯,但DD要求罚叔绝对不能使用暴力或枪械,但罚叔都因为一点小事而暴怒用枪或跟人打架,回去办公室后DD继续要求罚叔不准惩戒,罚叔敢怒不敢言于是趁DD侧过头去的时候各种装鬼脸比中指,随后DD抬头说:「你知道我感觉得到你在干嘛对吧?」罚叔一脸「OAO」的逃离现场。官方动画基本就是逗比卖萌大集合,罚叔尤其萌(噫) 


*妇女权贵抢掳男子事件:中世纪真实发生事件,当时有钱有地位的贵族妇女或女城主出城掳心仪男性回城堡强制成婚的事件屡见不鲜。 

  也不知道为什么去年写前段注释的时候要说把中世纪女性地位的部分分两段写,好累人(噫)。但还是简述一下当时未写完后半段。

  先前已略提过中世纪时期女性地位与被后世曲解的始末,而造成文艺复兴时期规模最大的「猎巫行动」主要还是财产分配问题。在先前的注释提到,女性权贵因为识字所以能管理土地契约,身为王侯骑士的丈夫多在外打仗身亡,再加上黑死病之后人力匮乏中产阶级兴起,自贵族到平民妇女多半手头上有资产(这可以从消费力与女性服饰华美程度看出),而且不少有关于富可敌国的女权贵记录。

  中世纪时,其他贵族对于有手握财产的权贵妇女通常有几种较常见迫使重新分配财产的方法,一种是国王赐婚(给征战有功的骑士赏赐领地中有钱的贵族寡妇),还有一种是送进修女院,这也使原本的修女院改变规矩,原本成为修女不可拥有自己的财产,但后期太多妇女权贵被送到这度过于生,于是采捐献分级方式,进修女院时捐得越多待遇越好,但也有个别不甘心的女性贵族率着其他修女造反的事件(克罗蒂尔德公主带着普瓦蒂埃圣十字隐修院的修女造反),可见后者被亲族所迫无可奈何的情况。 

  但中世纪普遍的女性权贵仍然强势,再加上善于理财,大多女性手中握有可观的财产,这个现象一直到十五世纪末,教皇正式向世人宣告「女巫」的存在,经过数十年惨无人道的猎巫行动,女性手上的资源财产才得以重新分配,女性的地位也因此逐年降低,从此被压抑了好几百年。 

  「猎巫行动」其实是由几项中世纪现象共同配合而成,最初女巫的恐怖形象始于西元两世纪左右,到中世纪前期逐渐发展成相貌恐怖、有些年纪、需要新鲜血液、吃小孩、会飞等等形象,而到了中世纪后期与寻常妇女的形象结合是因教会提倡下「性压抑」的后果,教会认为无关生育的性行为都是没有必要的,因此他们提倡四十岁以后妇女最好不要有性生活,过度禁欲的生活使她们产生极度性压抑以后的幻觉(据说是正常生理现象),症状多为梦中与恶魔(非人类形象)交媾,对方精液冰冷等,延伸出女巫藉由与恶魔交媾获得魔力的传闻。另一个原因也是部分妇女为了排遣寂寞,去找来诸多草药依配方混合成一种涂在阴道中的迷幻药,涂抹后确实会感觉到飞腾的幻觉并获得高潮,但副作用是精神混乱、行为失控,且口中像念咒语一般念念有词。这两种现象层出不穷,且共同出现在稍有年纪的妇女身上,结合过去女巫的形象形成一部分是未婚的年老妇女,也就将女巫的帽子扣在这些妇女头上。 

  另一件事是「魔鬼存在」的说法在中世纪前期开始流行,原因仍是因为教会提倡性压抑,当时男性手淫自慰若被告发会要求连续多少天到教会祈祷、修行,再加上过去注释中提到家庭成员多半没有自己的房间,这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转而跑向无人经过的广袤森林好好发泄,只要被抓到或告发,他们多半会把责任推给恶魔,供称自己是由恶魔诱惑才到森林里做这些失常行为,久了大家就传说恶魔出没在树林里,综合上述才会出现森林里的恐怖女巫会设陷阱吃孩子等形象。(至于女性自慰状况则另当别论,当时的医学认为「子宫」是一种寄宿在女性体内的怪物,定时将女性的腹部咬得到处是血,唯一能安抚的方法就是刺激阴蒂,因此女性若有情绪不稳、贫血、身体虚弱,甚至在街上昏倒,家人或是女性助产士类的医疗人员就会使用刺激阴蒂或是在阴道中涂油摩擦的方式让女性苏醒…这景象真是非常诡异…所以相较于男性自慰,女性自慰算是种治疗手段,较不用跑到森林里去) 

  虽说许多现象结合成女巫的具体形象,但在百年来基督教的教化之下,大多民众相信那只是迷信,只存在于幻想与吓小孩的童话中,许多知识分子不只不相信,还产生许多辟谣的文学作品。一直到黑死病事件之后大家找不到病因,跟着烧犹太人、痲疯病患者、异常性行为者、破戒的同性恋修士,还有些行为看上去很恐怖的未婚老妇人,才有几次规模不大的「猎巫」记录。

  一直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教廷腐败严重,过去的注释稍有提到贵族庶子除了当骑士、做劫匪,还有很多人选择当修士、教士、进入教会体系,并运用当时相当于政府机构的权力、财力、军力来扩张家族势力,因此在贵族与教会高层勾结的情形下,为了瓜分权贵寡妇的财产,十五世纪末教皇「正式」向世人宣告「女巫」的存在,并且藉由瘟疫疾病来引发人们恐惧,让这些贵族有理由用些似是而非的「女巫判别法」去杀他们想夺财的权贵妇女,并趁机瓜分财产。这项令牌一样的杀人理由自上至下流传整个欧洲,他们靠着极荒谬的判别法,如将妇女丢进河里,浮出水面代表神不接受此人(基督教认为神会藉由水进入人的身体,因此受洗才会使用圣水),会被当成女巫焚烧。还有身上的胎记也会被当成恶魔的记号、拿针刺身上的痣如果流血代表没事,没流血代表是恶魔印记,还有会制作草药香料的女性、看相算命者、异教徒、外来者,反正判别法非常多样,这些「可疑」的妇女都被当成女巫焚烧,最惨的记录还有一个小村杀到只剩两名妇女,猎巫后女性数量大量减少,大多妇女选择成为男人附庸,选择主动放弃尊严,处处听话配合,以求苟延残喘的保命生活。

  此后欧洲女性的听话顺从成为一项必须遵守的品质,例如十七世纪法王路易十四发明高跟鞋是为了禁锢宫女以免到处乱跑(乱跑发出声音容易让人察觉),但他的一位情妇却自愿穿上不便行走的高跟鞋来证明自己的服从忠诚,随后越来越多女性效仿穿上,才让高跟鞋成为女性穿戴的重要物件。而发明者路易十四本人看宫女穿看得很喜欢所以自己也改良然后穿上并推广给所有贵族(亦有说是他身材矮小所以特别让人设计,但那款式似乎只是后底垫高,跟高跟鞋还是有些差别),一直到现今这类穿久还会让脚受伤的鞋子依然是职场女性的穿著主流,甚至某些工作场合还被要求一定要穿,真是辛苦… 

  而遭受这场贵族分夺财产目的性极强烈的猎巫行动受害者中,最著名也最典型的便是匈牙利伯爵夫人巴托里•伊莉莎白(被指控的时间刚好离教皇公布没多久),她聪明漂亮,精通多国语言,有商业头脑,与其夫拥有庞大军力,响应国王征招常派出手下保家卫国捍卫疆土,在丈夫战死后手里掌握富可敌国的庞大资产,而她虽喜好科学与天文学,却因为「行使巫术」被控告,罪名为杀害年轻女子饮其鲜血与用鲜血泡澡来永葆青春,死亡人数的传说从三十几到两百甚至六百都有(当时没户口普查也没人口记录其实有没有这些人都不清楚,这些差距夸张的数字也不知道怎么生出来的),仅依照一位「逃出城堡」的少女证词就将其定罪,最后连起诉审问的程序都没有便直接将她砌在墙里等死,而她雄厚的财力领地与军队则在她被判刑后遭亲族彻底瓜分。也因为「用少女鲜血美容」如此骇人听闻的事件为后世所知,根据她被诬陷的始末还翻拍成电影。 

  稍微说个题外话,大约十几年前西方流行召唤血腥玛丽的都市传说随网路兴起传到东方,有不少人将「血腥玛丽」与这位伯爵夫人的事件相混淆。大纲是说血腥玛丽是当时著名的美人,但因害怕衰老而饮用少女鲜血并用血泡澡。这其实是三个事件的混合讹传,以血泡澡是上述事件,「血腥玛丽」是亨利八世的女儿,当年亨利八世为了离婚另娶而与罗马天主教反目并推行新教改革,离婚上瘾之后不断离婚再娶,但最初的妻子便是这位玛丽公主的母亲,玛丽在父兄过世后继位,推翻父亲改革的新教并恢复罗马天主教,过程中烧死三百多名宗教异议人士,于是得到「血腥玛丽」的称号。而当时欧洲著名的美人「玛丽公主」并不是这位玛丽,而是她的姑姑,之前注释里那位查理二世就是娶了她之后才精进人亡。玛丽公主非常得其兄亨利八世的疼爱,因此亨利八世也将自己的女儿取名玛丽,由于两人同名同姓可能造成误会,也不知怎么搞的当年传闻把诸多事件混成一团,大概是因为调酒「血腥玛丽」颇富盛名吧… 

   

◎人鱼辞典:形容女人是「小丑鱼」

*人类语:男人婆

*意思解释:形容女人相当强势,个性跟男人一样,根本是「男人变的」。

*生物解释:小丑鱼为雌雄同体,一般刚出生都是雄性,只有最大最强壮的那只会变为雌性并负责繁衍后代。当这只雌性死去后群里最强大的雄性又会转变为雌性,根据诚实预告片的说法,马林急着要找尼莫原因大概是…(别)


*新安外海:传说中世界几大最有可能藏有宝藏的海域之一,早年中国与其他地区贸易商船往来频繁,但容易在这里失事,据说沉船货物价值连城。文中主要是引用宋朝研发出来的火药炸弹「霹雳火球」,随贸易商船出海时沉船,因此让人鱼发现。 

*霹雳火球:宋代《武经总要》记载使用火药的炸弹,球状并以一根竹管置于中间,外部球状含火药与铁片、薄瓷,从露出的竹管中引火,属于一次性爆炸武器,据说是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弹。

*生切水果和炒时蔬:这正好与中世纪饮食习惯相反,中世纪欧洲医学认为水果属寒,要吃就要火烤或炖煮(烤苹果跟梨还有炖李子),加盐或胡椒调味,只有住农村农奴阶级才生吃水果。而大部分的蔬菜如萝卜、白菜、卷心菜、芜菁、洋葱等等,大多时候习惯生吃,正好跟现代人相反。   

*凉拌珊瑚草:珊瑚草为海草的一种,又称麒麟菜,生活在干净无污染的水域,十分营养,富含胶质,加醋凉拌就很好吃,咬着会有天然的甜脂味。据说吃这个对跌打损伤骨折的复原与美容抗老有很好的功效,之前我偶然有机会吃过一次,真的好吃XD   

*大王具足虫(道氏深水虱):生活在大西洋海底,外型长得像多对足的白色大蟑螂,其下的一种亦分布在日本本州以南的深海,在静冈县的烧津市只要「捐款」给地方政府达到一万五千日币 (日本2008年开始的「故乡纳税」制,但不是自己的故乡也可以选择喜欢的地方缴税,部分地区会赠送高额礼物),就低温配送两只道氏深水虱到府上供料理食用,据说味道吃起来像鲜美虾蟹,也有说像鸡肉。不过在料理的过程中道氏深水虱腹部最先被取走的液腺会发出剧烈臭味,连带料理好后肉中都有点腥臭。或蒸或炸之后用柠檬汁滴在肉上食用则能完全消除那种臭味,凸显鲜美细致的肉质和丰富的味道(我看的影片市说像日本螃蟹之王松叶蟹的肩肉)。这个我没实际吃过,不过在油管打「虫 料理」搜寻后道氏深水虱调理影片会出现在第一或二个,害怕蟑螂的朋友建议不要看XD 

*炸鱼骨:之前我自己吃过一次,外型炸得跟大薯条挺像,外层薄骨酥脆,鱼骨中空的胶质软嫩鲜甜,非常好吃。文中用得可是天然深海鱼骨,应该会更好吃的吧XD   

*薄面皮做成布包状的碎肉包裹:其实就是大一点的汤包,有鲜虾口味、鱼饺口味、口味较重的蔬菜。   

*生浸酒味螃蟹:其实就是江苏醉蟹,会用在这的想法源自于许久之前看过一本介绍明末才子金圣叹的书籍,里头有关于金圣叹的种种轶闻,据说醉蟹的吃法最早由他开始,家住在西湖边的他在自家酒缸中发现一只不知道怎么爬进去的螃蟹,一般人应该会连酒带螃蟹的倒掉,但才子的思路异于常人,好奇之下拿来生吃,结果竟意外的好吃,这才开启了此地吃醉蟹的风潮。不过传说归传说,目前可追溯醉蟹最早处理方法是童氏家族远走卖蟹时便于保存,将螃蟹或生或煮的放置在调味过的酒中,并发展出许多吃法(生吃或调理皆有)。文中只是借用金圣叹的轶闻当巧合,觉得这种误打误撞的剧情挺有趣就引用了。

*腌渍鱼露:经发酵的盐腌小鱼,据说味道似酱油,甘甜且富有鲜味。  

*分五次增加不同比例的酿酒原料:最初参考日本清酒的酿制方法(分三次),也有人用在酿制蜜酒上。原理是酵母菌在分解糖度的过程中会损耗五成的糖度(若糖度20%酿成后酒精浓度会只有10%),但初酿原料糖度太高则会因为渗透压抑制酵母菌生长,若要得到酒精浓度更高的原酒只能计算比例与分次添加,既保证酵母菌在最佳糖度下持续作用,也能提高整体的酒精浓度,减少蒸馏时造成的损耗。另外在中国古法制酒中也有听闻分九次之多,其香味之强烈,口感之温热,若不是亲身经历委实难以想象,这里参考使用五次。

*分馏蒸馏器:原理不困难,一般蒸馏管是外覆冷却水循环系统的单枝玻璃螺旋管,新增的第二重是在比冷凝管还更接近原酒的部分放置玻璃珠管,先经过第一层使酒精以外杂物与气味分子凝结过滤,让更纯的酒精跑到螺旋管中,而获得相比下味道与比例更纯的酒精,通常用于酒精浓度更高的酒,如高粱、琴酒、伏特加、烧灼等。

*酒头:蒸馏出的酒液一般分作三份,蒸馏器是利用酒精沸点比水低的原理进行逐渐加热原酒的方式做冷凝,除去最初带着大量影响味道的气味分子的酒液,正式可使用的为「酒头」、「酒心」、「酒尾」,酒精浓度随着煮沸温度升高逐渐降低(水份也跟着蒸发飘上遇冷凝结)。酒头的酒精浓度常态可达到60%,但水果酒的酒头可能产生甲醇(毒性强)所以通常不使用,榖物酒则无此顾忌,因此还有米酒酒头味道更浓烈、价值更高的说法。

*吐沙:如果没有先让螃蟹吐泥吐沙,制成醉蟹后蟹肉可能有明显土味。另外醉蟹有分甜咸浸渍的吃法,本文引用属酱油醉蟹,主要吃蟹黄。   

*鱼骨酒:日本人的喝法,据说口味丰富鲜美,搭配食用海鲜还能提升海产料理的味道。

*甲壳海产腐坏:这一直是甲壳类食材保存运送的大问题,据说至今也很难找到除了活体运送外不影响味道的方法。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