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鱼公主 第三章 注释二

人鱼公主 第三章 注释二

大師兄救命


*成为骑士:

 中世纪欧洲主要为长子继承制,庶子出生后没有关于土地不动产或世袭身分的继承权,通常庶子都会选择当神职人员或成为骑士(就是靠获得敌国骑士的赎金或雇用获得钱财发家致富的军人)。

 (更早还有古希腊的么子继承,据说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会慢慢分配财产,但最小的儿子却没东西能留给他,于是把剩下的所有都给么子继承,这个从希腊神话中的宙斯能看得出来,明明是么子却得到管理人间的大权,并且获得最高主神的管理人身分,但这里就暂不多谈了)

 这一般也被认为是欧洲之所以能发展「资本主义」的原因,东方流行「分家」继承,分到后来大家都穷穷的,除了个别努力奋斗致富外其实手上从祖辈继承来的钱财都有限。而中世纪欧洲则是长子继承一切,庶子成年后完全靠独闯,但假如作为神职人员或是骑士得到名望或权力,长子则可以选择「投资」弟弟的事业,两方合作一起赚更多钱。



*削鹅毛笔:真正中世纪使用的鹅毛笔管留着羽毛是相当碍事的事,所以一般在使用前都会把羽毛的部分削干净,只留梗来做笔管,长相跟今天的笔差不了多少。所以改天各位如果在其他地方看到中世纪的人用鹅毛笔书写时,如果画出或写出有羽毛的部分…请在心底偷偷嘲笑就好www。

 顺便讲一下书写过程中同样重要的墨水瓶,当时用兽角凿成瓶状来装墨水比较多,部分地区或时节肉类比较便宜,自然动物骨头就会留下较多,在人口多的地方通常是能拿来好好使用的。例如当时的玻璃价格太高(当时一个男仆一个月薪水是一个金币,叫一个妓女过夜要两个半,而一平方公尺的玻璃价格就要两个金币,可见玻璃昂贵),城市民的窗户都是用兽骨跟兽角等透光较不好的材质下去磨成,价位比较便宜。所以墨水用兽角挖凿盛装也就不奇怪了。



*金币使用:

 罗马帝国虽有铸造金币的技术,但在中世纪时却因为战乱与消费力不高而被搁置了数百年,一直到13世纪初,才由佛罗伦斯商人造出中世纪的第一枚金币「弗洛林」,当时商人都会在身上携带钱币秤跟钱币对照框(将金银铜币等放入其中测量大小与重量符不符合规格),方便往来各国做生意。

 各国开始铸造金币、银币、铜币后,虽因语言差距对货币的称呼各有差异,但重量与兑换率并不会差太多,通常是24个银币换1个大金币,8个铜币换1个银币,并以此往来各国与各城邦。(幸好本文时间线赶上金币的通行)

 在过去,货币价值与其金属用量有直接关系(纸币未发行时皆是如此),但在使用过程中贵重货币必会有磨损,每隔几年就会消失重量,因此城邦领主或国王就得将其回收,回炉重铸。

 虽说每隔几年就重新铸一次币,但这中间的损失是领主们不愿意负责的,为了补足这些贵重金属不足的重量,便选择去掺一些价格便宜的贱金属,融成合金铸成货币,这就是金融学名词「货币贬值」的由来。

 而部分国家开始这么做之后,开始会有不肖商人将那些劣币引进、扩张使用,不少地方直接立法将输入、制造劣币列为与杀人抢劫同等重罪,但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这仍然阻止不了劣币的流通,因此经济学名词「劣币驱逐良币」又从这个时代背景出现,并持续造成影响。

 

 

*男女工资不平等:

 与一般人印象中的很大不同,中世纪的女性基本没有就业限制,几乎什么工作都有女性任职的纪录(像是乡村最受尊敬的酿酒品尝员、作家、妇产科医生,甚至是城邦治安官),甚至还有女教宗若安的「传闻」。但薪水总是比同职位的男性稀少,这现象在劳力性质的工作特别明显,极端状况出现过女性薪资只有同地位男性的二十分之一,好一点的有十分之一。

 因为女性工资便宜所以相当合算,当时领主或庄园愿意雇用许多女工帮忙筛面粉或初步处理食物原料等,在中世纪的乡村或城镇中,女性人力很好的被运用在职场,因此虽然中世纪仍是男权为主,但女性也拥有一定的地位跟继承权保障(视地区不同,虽然分到的比男性还少,但若没有兄弟时女性是可以继承财产的,这已经远比中世纪结束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时期这几百年里的法令好上很多)。至于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将会在下方与其他女性地位的注释一起叙述。

 

 

*朗读故事会:

 这是中世纪时期城堡中侍女的重要活动,在当时听故事是很重要的娱乐活动,侍女除了日常工作跟照顾贵族起居,还负责在宴会或公开场合朗读诗句给宾客听,因此她们一有机会就会聚在一起轮流朗读书籍,而选择的书籍也包含了短篇故事与小说等当代文学。

 然而中世纪的当代文学虽然在公开场合还是以武功歌和征战故事为主流,但民间却出现相当多关于爱与性的文学,例如将爱的神圣与肉欲的动物性结合在一起的情色文学、爱欲与优雅结合的宫廷诗歌、色情与自然并具,追求解放与自由的田园诗歌,这三项几乎占据了大半的中世纪民间文学。至今中世纪的情色小说与短篇故事还留下很大一部分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的国家图书馆是现存最多国家古今中外情色小说的大重镇,现存最多中国古典色情小说的地方也是法国,就连中国自己想研究那些失传的明清禁书都得到法国去要资料)。

 每当遇到这类题材的文学时,朗读中的侍女也不会停止或跳过,而是正常的念完(毕竟也不好扫了别人的兴)。而许多妹子也喜欢聚在一起听偷情故事、露骨的描写,这种朗读故事常会变成小黄书研讨会(?),场面相当刺激,非常有趣。

 

 

◎被误解的中世纪女性【上】

 如果保守、脆弱、宗教倾向强烈、被动的受人保护,就像童话故事里的无助公主一样是常人对中世纪欧洲女性的想法,那接下来要说的现象可能会让人对那段历史印象整个大翻转。不同于现今大部分人对中世纪的女性应保守的印象,虽然是由基督教主导民众思想,但其实当代的社会风气比想象中还要开放。

 就「性」观念来说,文学的状况上述已经提过,当代许多文学都跟性欲与爱欲脱离不了干系,留下有名字与内容的色情小说也不少,例如《一百个新故事》(15世纪),那就是一整本淫荡故事集,纪录很多当代背景的露骨故事。

 而在绘图上,因为当时用于绘画的颜料技术没有很好,较难保存且价格高昂,现在较为人所知的绘画作品与艺术革新都是以文艺复兴为主,中世纪则较少为人所提起。但偶尔能在教堂壁画、牧师的椅子还有伯爵家的地毯等地方看到「作风开放」的图案,内容包含裸体、交媾,放在房间的隐密地毯还会出现强暴与类似春宫画的画面。

 虽然中世纪几乎是基督教主导的世界,宗教理想的妇女应该像圣母玛利亚---又是母亲,又是处女。并且认为女人不应该诱使男人犯罪,不该穿着暴露或进行以繁衍为目的外的性行为。

 但教堂的推崇很难跟现实接轨,在女性劳动力为市场所需求的背景下,中世纪的女性时常做跟男人一样的工作,在一般家庭的地位也是日渐提高,甚至在不少文学作品与当代纪录中,家庭主妇在家庭的地位常常是凌驾于男性,而男性也多依赖于女性的管辖。

 这个现象与识字率有关,当时女性的识字率比较高,因此就能替丈夫看管文件、记账、教导孩子、写信写申请书,以及处理一些生活琐事。而上述侍女负责朗读故事也是中世纪女性识字率较高的表现,在当时即使是城堡侍女,都有可能是贵族家的女儿,到城堡当侍女主要原因是向领主夫人「学习」该如何当好女主人,而领主夫人往往亲自教导,除了礼仪、规矩,还有该如何打扫整理、服侍丈夫之类的事情。在小城邦中即使领主也可能目不识丁,许多事物需要交由领主夫人管理,这也是为什么侍女们要聚在一起识字说故事,若有领主夫人在,这活动往往由领主夫人带领。(贵族或更有权力的女性放在「下半段」中解释,同文艺复兴时期对女权的压抑于第六章注释中介绍)

 在当时,虽说世俗法律与宗教法庭允许丈夫「动手」管教不听话的妻子,但真正的中世纪许多丈夫只要不是在喝醉的情况下,夫妻冲突时还是挨打为多,甚至出现因酒醉的问题被愤怒的妻子打死的纪录。(尤其是对识字的妻子,因为识字所以管得东西多,若不慎惹怒往后生活就很麻烦了)

 当时的法律对妻子单方面诉请离婚的「保障」也很多,像是丈夫打算从事不好的工作(例如从事制作骨螺紫等染料,这项第六章注释解释),或是夸张点的如「口臭」,在当时不管平民或是农奴,只要丈夫口臭太严重而妻子难忍,就能诉请离婚。(接近近代的牙刷雏形是15世纪末的时候明朝皇帝明孝宗朱佑樘发明的,到19世纪才在欧洲广泛流行,在此之前欧洲人习惯拿块破布擦拭牙齿,用牙粉配以蜂蜜或小茴香的种子保持口气清新。由于当时农民吃得粗粮多,很容易堆积牙垢,口气也不太好,因此时常有妻子因为丈夫口臭而离婚)。

 但这些理由都不比接下来要说的这个令人错愕,法律规定若丈夫「不举」,无法带给妻子性生活的满足,做妻子的不只有足够的理由去外头寻欢作乐,还能够控诉丈夫并且诉请离婚。

 中世纪的时候谈色性变并非美德(工业革命后维多利亚时期才是),这种基本生理需求的事情对生活的意义还是挺重大的。以英国为例,当时法律有保障跟留有不少纪录,倘若妻子因为丈夫不举而申请离婚,英国政府将会派出12位「正直且颇具美德的女性检查员」来「检查」丈夫,并且给出结论。历史上也确实有几名可怜男子被12位女性轮流检查完后确定性无能,不只妻子诉请离婚成功,他们的姓名还被记录在案,供后人查询嘲笑(没有)。

 当时也出现个别丈夫气质太迷人,让部分正直的女性检查员意乱情迷,激动且迫不及待的冲上去为对方宽衣解带,并且亲亲抱抱摸摸(而且是摸该次出勤的重点检查部位),这也是被明确记录在案的事件。

 甚至法律规定若家中没有男性子嗣,女人可以继承家产,现在看来虽很正常,但从文艺复兴开始到近代两百年法律对女性继承财产的权力大多处在削减状态,工业革命时期甚至若家中没有男性子嗣,那家中女性只能得到一部分动产,而主要的不动产收益则得找远亲的男性继承人或是直接充公。这非常的不公平,相较之下中世纪反而在男女平权上更接近现代。

 

 当时女性做为重要劳动力任职是无极限的,上述说的那些工作中,有些甚至由民选产生(乡村的啤酒品尝员),还出现了专为男女平权议题出书批评男权主义的女性作家(这项在我们看来很摩登的事在中世纪后断了几百年)。女性上大学受教育也是被允许的事,这不只出现于雕刻作品,在当时「附属于大教堂」的萨勒诺学院甚至有读医科的女学生留下妇产科著作,成为当时女性参与受教育与医学体系的证明(早期不少历史学家形容中世纪的教育体系是将女性排除在外,即使贵族亦然,这说法其实是受文艺复兴后长久以来的「抑女」观念影响,不少中世纪学术书籍都是这样形容,但倘若找到的是医学史的资料,就会发现当时已经有女性医学生在求学时期留下医学著作,并且是有明确地点年份与作者姓名的)

 在最极端的状况下,甚至流传起女教宗若安(或译琼安)的故事。大纲是这位名为若安的女性女扮男装,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优秀表现在宗教体系中一路攀升,最终被选为教宗。后来因为不守清规,在骑马时诞下一子而让事迹败露,这才让大家发现原来教宗是女人。

 近代的学者多认为关于女教宗的事迹仅只是传闻,最初被创造出来只是为了嘲笑女性若掌权定会因经不住欲望诱惑而引发丑闻,奈何这种女性凭借才智战胜男性的故事对当时民众影响实在太大,使不少人深信不移,最后居然在13世纪的时候作为正式的「历史事件」被记录在《教宗和皇帝的大事记》年谱中,并将女教宗任职的年份定在西元853至855年。由此可见当代人们普遍对女人才能与智慧的认可,还有对女性「任职无极限」的想法。

 这事件搞得后来被选上的教宗继任时都要坐在一个戏称为「便座」的木椅上,外型很像正式的木制皇位,差别是在坐处挖个圆形中空,新教宗脱了裤子坐在上面。让另一位见证人从正面下方的小洞伸手进去摸索是否存在睪丸与男性性器,用来确认性别。

 

 虽说女性做为劳动力而被家庭需要,但女性婚姻关系却仍然是贫穷人家的大问题。由于贫穷出不起嫁妆,即使平民家庭生出许多女儿,大概也只能全家劳动存钱,选当中最漂亮或最有能耐的女孩出嫁,其他的女孩没那么幸运了。

 这些女孩后续可能孤独终老,为了原本的家庭付出劳动力过一生。也不少选择进入修女院,将此生奉献给宗教。(也有不少贵族女性做此选则,虽说修女院规定不能拥有私产,但在中世纪后期规定松绑,如果进修女院时捐了很多钱,那贵族修女则可能过上较好的生活与得到较好的待遇,修女院变成寻常安置女性的地方)

 而那些想结婚有对象却无法获得婚姻生活的女性也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当情妇以满足生理需求(这也造成当时的私生子非常多,许多历史有名的人物有不少是私生子),甚至放纵的贵族也出现交换情妇的现象,由于当时平均寿命只有30到35,很多贵族因为政治联姻在7岁到13岁左右就订亲(但因为战争频繁,男性人口比率因为死亡而少于女性,让不少的贵族公主还没嫁出去就成为寡妇,后来换个对象再嫁的情况也是很常见)。虽说是一夫一妻制,但这样的贵族婚姻其实是没什么感情的,因此对于情妇与婚外情的问题看得比较松,法国等地贵族居然还出现了丈夫在外没有五六七八个情妇证明自己有行情,妻子还会因此丢脸的状况。

 另一种则是与心仪的对象策画「抢亲」,到时候自己再故意假装被掳走,跳过嫁妆的问题直接「私奔」(这也让部分欧洲地区保有抢婚的习俗,但只是过过仪式而已)。这样的社会背景也让婚前性行为及婚后不轨行为相当普遍,任你宗教再如何提倡,面对真实生活的需要还是推动有限。

 


 但为什么我们近代对于中世纪的女性形象会产生这么大的误会?那些保守、宗教性浓厚的贞节观念又是怎么被植入中世纪的?

 其实不只女性形象,现今近乎所有对中世纪的想象与误解都是同批产生,并且在近现代影响深远,甚至到了能改变城堡建筑、扭曲性别刻板的地步。


 而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蒙蔽近代人对中世纪情形的重要艺术阶段----「浪漫主义」时期。


 如何定义浪漫主义就跟定义「浪漫」这个词汇一样暧昧模糊,能够明确解释的资料如浪漫主义时期始于18世纪末,发生于工业革命前后。是在人欲横流的工业化社会对原本的家庭形式、文化观念造成剧烈冲击,人们因此想要回溯到更贴近大自然、浪漫、情绪激昂的中世纪,既回到文艺复兴的辉煌,又跳过启蒙时代以来政治科学文化的理性化,提倡以感性战胜里性,追求复古与高贵品德的结合,并更加重视各地区的语言、传统、习俗,贴近生活,但又高于生活。

 除了建筑与绘画艺术表达之外,「文学」也是当时相当重要的表现手法,毕竟提倡当地语言运用,文字在创作上也比远其他需要技术的知识更加廉价,只要识字跟会写字还有买得起文具就能进行创作。

 而在浪漫主义萌芽时期,「小说」作为一项自由的体裁在浪漫主义时期大爆发,从事小说创作的人非常之多,甚至作为近代许多历史小说、传记小说等重要文学作品的先河,浪漫主义时期的小说创作、通行量都达到了空前的数量,小说体裁盛行一时,大量作家投入其中,出版业也因此获得发展。

 但浪漫主义时期为人所知的作家却多为男性诗人,虽说小说影响人们甚深,但大多数的推荐读物中都没有小说的存在,唯独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作为代表出现在文学史的书籍上。

 究其原因其实挺令人心酸,许多文学发展都是由少至多,除了记录文字的用品随科技进步而广泛推动,人们可以记录更多的文字外,也是因为字数更多更能直接展现作者才华(这现象在中国文学史上尤为常见,例如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再到明传奇跟清小说,都是朝字数多的方向发展流行)。

 而「小说」这一体裁通常就是文学表达的极限,小说硬性规定极少,发展自由,字数长度毫不受限,但却很吃作者本身的写作才能,并且因为其写作的门槛低得几乎只需要识字就能创作,不像诗歌还讲求韵脚、音韵、几句几行字内完成,也让写小说的基本难度大幅降低,这也让不管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中,小说最初推行时都是末流,是文学界的最下品,许多有才华的文学家不屑为之,这事不只出现在中国文学,西方文学的发展也是这样的。

 但不寻常的是,这一现象在浪漫主义时期尤为明显,浪漫主义开启之初,不仅文学家不屑写小说,甚至「男人们」都不愿意动笔写小说,认为写这种东西有失身分。这种背景正是因为当时几乎所有从事小说创作的都是「女人」…严格来说,是在那种社会背景长期压抑下,几乎没什么历史知识、擅长技能,甚至也不能出去工作的家庭主妇,因为闲在家没事做而写作兼职,凭借着浅薄见识与当代思想幻想出来的作品。

 这就是为何「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学能够如此「重视情绪」且「贴近生活」的原因,那是因为再更进一步的广袤知识在当代根本没几个女性小说创作者明白。


 让我们把时间线推回中世纪刚要结束,即将进入文艺复兴的那个过渡时期。

 中世纪战争频仍,瘟疫肆虐,在人口比率女性比男性高的状况下,优秀的女性可以获得婚姻(主要还是识字既能),帮助家庭、继承财产,即使是一千年前保障女性的法令也不少,让女性在家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世纪末黑死病爆发,一下削去欧洲一半左右的人口。此后因为人力稀少而更加昂贵,不少底层农民成为稀缺的劳动力,因此获得更多的金钱还换取自由,使用的衣物及物品、置产的数量有时还会赶上在人口减少税收降低后没落的贫穷贵族,甚至还要订定法律来规定平民不能穿的衣服与使用的用具。不久后因为自由人数量暴增而使庄园制度崩坏,维持中世纪千年稳定的经济制度一下子大崩盘。富有的商人、百姓的从业自由,直接让主流推进到「文艺复兴」的人本思想,而宗教与贵族则相较失色。这个事件就是著名的「中产阶级兴起」。

 在这个阶段同样作为劳动力的女性地位自然不减反增,她们获得了更高的工资,提升了金钱流通的购买力,这点能直接从中世纪末期女性服饰上表现出来,她们在那个时期将自己打扮得更加的华丽、妖娆,在原本风气就开放的中世纪简直没人拦得住女性展现自己的方式。


 然而这一切却在文艺复兴时期造成了大反弹,这是后世很难以想象的一件事,毕竟文艺复兴提倡的是「人本」,为何反而压抑起女性权力?

 主要还是财产问题,成因大概就是上述那些,因为女性有继承权,又识字可以管理财产,在男性因为战争而死亡率高的年代,女性权贵坐拥财产的相当多。甚至很多的财产都掌握在女性手上,这也让想瓜分去逝亲戚财产的贵族将那些「未亡人」视作眼中钉肉中刺,不惜以任何方式攻击女性,以获得她们手中的财产。而在这个背景下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流传至今仍恶名昭彰的「猎巫行动」,在瘟疫肆虐的背景下,藉由宗教扇动群众,屠杀大量女性来达到抢夺财产的目的。不惜造谣、编出极其荒谬的女巫判定法,都只是为了从女性手中抢夺资源。

 关于文艺复兴猎巫的情况这里就卖个关子,放到第六章注释里再进一步说明。以免读者们弃坑(喂


 也同样是因为这个背景,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中,有许多都是「刻意」提倡女性的安分守己、柔弱无助的形象,并将其绘制在图画中。因为文艺复兴时期本身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被长远的流传到近代。(那个年代的艺术、绘图目的都是为了「宣传」,对于影响宗教、政治与民众思想有着直接效果,在当时画家、雕刻家、艺术家都有很高的话语权,甚至在稍微后世一点开放平民从政之后还有不少画家靠着其影响力直接成为政治家,成为左右国政的菁英份子)

 瘟疫背景、猎巫行动、杀人夺权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提倡影响了此后数百年欧洲抑制女权的风气,在性命的要胁下女性不得不乖乖听话,主动放弃权力与参与重要事件的机会,让历史舞台由男性主导,成为男性附属数百年,并且在工业革命前夕推到最高峰。

 女性的权力与性的开放程度有着相当接近的关系,通常一个时代两性的风气越开放,女性的地位也会相对高(毕竟这事情除却暴力因素,大部分时候一个人很难嗨得起来)。而到了工业革命时期,对女性应该压抑性欲的观念简直到达了病态的地步。

 浪漫主义流行时期基本自英国乔治王时代末期跨到维多利亚时期,而现今我们所有听闻对传统女性应该压抑性欲、保守到底的奇闻,大抵都出现在这个时代背景。

 当代对于「淑女」的理想形象正面如秉持忠贞、克己复礼、信仰虔诚,对丈夫与婚姻完全忠顺,而且还要完全的厌恶「性」。当时的想法认为正经女人都是性冷感,而且越是正经的女性就应该要对性毫无感觉,不能对其产生一点点的好奇跟探问,就连读圣经都要拿剔除「雅歌」的洁本圣经。

 对当时理想的女性形象来说,婚后性行为那是为了繁衍后代的重要责任不得不承受的「罪过」,为此淑女应该要很纠结、很厌恶,新婚之夜将丈夫拒于门外,最后像是勉强接受了这种身为女性的天责,闭眼忍耐着让丈夫触碰,以达到繁衍后代、成为母亲的结果。这简直违逆人性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再举个常被后世误会的例子,以压抑女性性欲为人所知的「贞操带」其实根本没有明确证据使用在中世纪女性的身上,甚至连准确的创造期间都无法有效的确定在19世纪之前(以「传说」来说是始于十字军东征,但真正考古挖到最近似的「装饰品」却是文艺复兴时期下葬的墓,并且至今全部「遗失」,找不到更可靠的纪录),这也让许多史学家认为,「贞操带」的制造与使用应该是始于19世纪,也就是「浪漫主义」盛行的维多利亚时期。


 于是一连串的误会开始了,在长期被压抑思想与见识,阻挡学术与工作机会的欧洲女性竟因为平时在家除了做家事没其他事能做而开始写起小说给其他那些平时在家除了做家事没其他事能做的女性阅读。

 在有限的知识流通与压抑女性思想的背景下,那些女作家只能藉由浅薄的见识和那留流传至今的中世纪传说(童话故事与地方诗歌),激昂的情绪与浪漫的爱情,架构出一半以上都是幻想出来、缺乏求证与历史常识的「中世纪」。

 举几个各位绝不陌生的例子,闹鬼的歌德城堡、浪漫优雅的骑士、逍遥自在行侠仗义的亡命之徒、脆弱可怜的公主、极端压抑的女权、纠葛的言情故事、愚昧的教廷(启蒙时代后的反扑,以后有机会谈),还有最经典的---动不动就脸色苍白激动晕倒的脆弱女主角,这都是从那时候开始流行起来的!


 而我在看资料的时候,看到了一个贴切到让人会心一笑的形容。当时那种幻想出来的中世纪言情小说因为投入创作的大量女性作者跟阅读小说的大量女性读者以及出版介入后的大量流通率,就跟「晋江」网路小说的草创期是一样的。


 这就是为什么《傲慢与偏见》这本无论题材还是内容都是十足「言情小说」的作品能成为文学史上重要名著的原因,除了本书剧情架构完整、贴近当代的法律与女性困境(这本背景不是中世纪,是当代生活)等等优点,也是因为浪漫主义萌芽期那个时代其他的言情小说的阅读价值无法与之并驾齐驱,其他写的都是那些幻想出来的「理想」中世纪。

 但就是这么一批幻想小说影响民众甚深,不只史学家把它当真,经过浪漫主义影响后的艺术家、建筑师,还直接将其「变为真实」,第二章注释中的哥德式城堡就是这样被硬生生「捏造」出来,更别提其他我们被影视、文学作品影响而「信以为真」中世纪形象。

 这还得说西方史学家与东方史学家一个很不同的观念,西方史学家很容易把相差几百甚至是几千年的纪录「当真」,例如上述的「女教宗若安」,居然把13世纪的传说纳入编年史并且订在九世纪。在找耶稣与抹大拉的玛利亚的爱情故事「证据」时也是引用五百多年后的六世纪笔记手稿。不只如此还很认真的纳入历史考量,开启一系列的证明与考证行动。


 这些都是差了几百几千年的「第一手资料」啊!这种年代差如果没有个实际依据那就叫幻想,那个不能当真啊!真TM不能当真啊!!


 但这却是西方历史网钓鱼文的常态,东方这边较不能理解,中国的正史虽然编在一个王朝覆灭之后,但自司马迁写史记开始就讲求最好越快纪录下来越好,时间拖得越久越不可信,长久以来影响着东方人对历史证据与其时效的看法(还有政治目的、社会背景的研究,这使东方人在读历史的习惯上思考比较全面),但西方人好像很认真的看待这相隔几百年的资料,甚至将「小说」当作正式依据去研究,开头所说的拿19世纪哥伦布传记小说来证明中世纪认为世界是平的看法,在资讯还未像现今一样流通的当代就被深信不疑的引用了…

 于是我们对中世纪形象误解的现象就好比现代那些初中生写的未经查证、没读过多少书跟参考实际资料的晋江穿越清朝玛丽苏小说被一千年后的考古学家挖出来,并当作研究清朝女性地位与文化的依据,那就知道我们现代对中世纪的误解是怎么来的…


 妈的真是蠢到令人想哭(我是真的边写边哭,太TM蠢了)


 要不是为了写这篇文我也不会去找相关资料,可能会因此被这些愚蠢的资讯蒙蔽一辈子,想到这我就后怕(瘫


 

*贱贱所认为的繁衍方法:那是鱼类的繁衍方法之一,鱼类分为卵生、卵胎生、胎生。卵生多为体外受精,一样经过发情期的调情步骤,接着在靠近的地方同时排出大量精卵来提高受精成功率,属于体外受精方法。而卵胎生与胎生则为体内受精,因鱼类的差别而定,也有鲨鱼是插入性的交媾,伴随着疼痛伤害跟暴力互咬。但本文人鱼设定是像文中叙述的体内受精法,调情且靠近,主要的欢乐点应该仅只在亲亲抱抱蹭之类的亲昵举动。

 

 

*男上女下的正面动作:即「传教士体位」,原因真的是因为中世纪的宗教提倡。当时的宗教认为应该要抑制繁衍以外的性行为,而这个动作正是所有动物都做不出来的体位,充满智慧、爱恋且人类独创。中世纪时期行房如果有除了「传教士体位」以外的动作通常是有轻重不一的责罚,不过详细的运作跟判别方式则放到第九章注释讲解。

 

 

*两情相悦的行房受到上帝祝福因此怀孕:看上去挺荒谬不过这的确是中世纪的主流想法,虽然当时索拉纽斯的妇科疾病一书模糊的提到女性受孕原因,但在中世纪人的想法中,若非「两情相悦」女性是不会怀孕的,甚至出现过女性明明是被强暴的受害者,却因为事后怀孕而被法庭判通奸罪的悲惨事件。

 

 

*平均寿命:

 在我看到的资料中,中世纪平均寿命约30到35岁(其实到20世纪未发明青霉素之前人类平均寿命也才40),因为瘟疫横行小孩死得比较多。极端情形下的资料小孩长到15岁的机率只有五分之一,在文艺复兴绘画技术进步,艺术家开始有些人本主义的尝试时,就将天使画成婴儿形象(圣经中天使形象并非孩子,虽然说婴儿的纯洁改变了这一表现方式,但其实也是中世纪时期死太多婴儿)。

 甚至在宗教盛行的中世纪中还发展了「剖妇产」的雏型,在当代剖妇产的目的是要赶在「一尸两命」孩子无法上天堂之前赶紧将子宫剖开,给接近死亡的婴儿受洗,让母子都能上天堂。而过程中偶尔会有婴儿意外存活,成为开后世剖妇产的先河。(这里说个题外话,剖妇产原文为Caesarean section,翻译为「帝王切开术」,日本的汉字也直接写作「帝王切开」。相传是因为开头Caesarian为形容「凯撒的」意思,而被人认为罗马共和国的统治者凯萨是经由剖妇产出生,也因此「错译」成帝王切开术。事实上拉丁文的Caesum原本就是指分离、切开的意思,跟凯萨沾边指是穿凿附会)

 孩童的短寿让中世纪民众对死亡并不陌生,甚至常常能直视死亡。例如教堂旁的墓地经才变成公共聚会的场所、游商活跃地段跟夜间妓女出没的地方,不过这里就不多谈了。

 

 

*罚叔的年纪:请不要试图考究漫画原作罚叔年龄问题,真的,请别去考究了!打过越战的人类系未变种英雄有什么好考究呢?照电视剧挺好,三十出头四十锒铛岁(?)这样可以,可以就好(比OK

 

 

*痲疯病:

 痲疯病在中世纪欧洲各国相当常见,大概是各种烂脸化脓,反复损伤需部分截肢,虚弱、失明、失去感知等等,当时的欧洲各国对这样的病人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例如英国就是采隔离制,后期痲疯病在英国灭绝),对他们的看法也不同,有人被鄙视与隔离,也有人即使得了痲疯病还是当上教皇。但总归在黑死病的时候因为长相太过吓人而被当成恶魔的助手跟犹太人绑一起被民众抓来烧(噫)

 这病自古是绝症,西元前一千年就有埃及人得到此病的纪录,各种不同的症状都有,分类也很多。过去的欧洲有这类可怕病症的人挺多,直到20世纪抗生素问世才得以治疗。

 现在指的「痲疯病」是19世纪后半叶一位挪威医师发现麻风杆菌后才特将「痲疯病」的范围缩减为汉生病与其相关感染,但事实上「痲疯病」在中世纪的指称范围要比现在广得多,但凡皮肤病或是皮癣都可以被称为痲疯病,因此在当代的纪录中常常把一堆病因病理搞混在一起,甚至连「梅毒」的红疹现象都被推类到痲疯病里面,留下很多人去嫖妓回来却得了「痲疯病」的纪录。

 这事件其实是一个过程复杂的误会,纪录中那些经由性行为传染的红疹其实就是梅毒,跟痲疯病这个名字混合放一起好几百年,甚至神职人员跟修道士还因为怕得「痲疯病」而不敢嫖,被迫「坚守禁欲誓言」。前文第二章医学关注释里有提到神职人员需要定期排放体液要不然对健康不好,既然不能嫖或手淫,部分神职人员居然开始鸡奸小男孩,这项「传统」还留到现在(前几年美国教堂发生神职人员鸡奸小男孩的事件,不少搞笑节目都以此挖苦)。

 我还记得高中上历史课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梅毒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从美洲传来的,这事件还延伸了一堆互相传染疾病灭绝种族或什么的冤冤相报网路新闻。

 但其实梅毒原本在中世纪就有,只是大家不叫它梅毒,统称为痲疯病(皮肤病),而因为性病传染方式相当不名誉,各国对它的称呼也是各种推卸责任,例如义大利人称其法国病、法国人叫它那不勒斯病、荷兰人称为西班牙疮、西班牙则说那是波兰疮,反正怎么称呼都不是从自己国家开始的。

 所以自从美洲被发现之后当时欧洲人就有了一个推卸责任的地方,由第二章中世纪医学观注释中提到,中世纪的医学是由阿拉伯人阿维森纳所编的《医典》、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盖伦的著作共同成为当代重要医学参考书。其中盖伦的学说中就认为任何疾病都必然伴随着可以治愈它的药品,刚好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船员从美洲带回来的一种当地人用于治疗皮肤病的「愈创木脂」,并称其为「圣木」高价贩卖,对当时一些跟着被称作痲疯病的皮肤病很有帮助。

 所以在盖伦医学观的背景下,还有当时欧洲人互相推卸责任的习惯,就直接把「梅毒」的传染源问题抛向美洲,并且在许多人的「认同」之下就这么定案了。

 

 

*割五官:

 前文有述,在当时城邦里的居民是能够自由迁徙的,也因为战争频繁领主通常不会做人口普查或身分探究,这造成罪犯离城后其他人无法辨识的问题,因此中世纪许多刑罚都是在犯人的脸上动手脚,烙印或割去五官成为很常见的处罚方式,让其他民众一看就知道这个是犯过罪的人,可以主动远离或保护自己。

 若是因为医疗关系割去五官则另有一纸证明,保障病人的就业与日常买卖,不至于跟罪犯混在一起。

 

 

 至于原本要说的农民生活跟都市生活都写在本文中了,这里挑特别的说其他就不重复解释,有点懒(喂

 

 

*常在屋子中间生火:

 壁炉和烟囱在15世纪才开始在城市建筑普及,在此之前其实在农家或是城里大部分都没有壁炉,直接在中央生火取暖,而农民房子又没窗户,满室黑烟完全排不掉,活在那种房子对健康危害也不少。

 (说个题外话,后来在英国还收过「窗户税」,属于房屋税的一种,因为他们认为越多窗户能够越体现房屋的价值,当然后来太多人避税就改掉了。另外也有过「壁炉税」跟「玻璃税」等等,如何制定收税法令真的是一门艺术)

 

 

*新鲜酒类:上述注释的解释中,中世纪往往最新鲜的酒类价格最高,举凡葡萄酒、苹果酒、杨梅酒、谷物酒等等,都是农村农民能尝到最新鲜的饮料,常常村长也会在家中常放一壶葡萄酒来请前来求助或商讨事情的农民,在当时算喝得很不错了。

 

 

*国王之病:见第二章注释,认为国王与领主带有天命,可经由触摸治好民众的淋巴结核。

 

 

*避孕方法:其实当时避孕方法挺多,包括在腿上挂着啮齿类动物大便的袋子,跟用动物肠子做出保险套,还有直接拿东西塞往阴道中之类的,反正各种方法不是没用就是挺可怕,而我只是选出了最难以接受的那种放在文章里而已,不能只有我一个被这种方法恶心到(笑)。

 

*很多条路只能勉强让一个人通过:城市自由发展后会有挺多这种曲折小路贯穿居民来往的地方,现在有很多中世纪城市都重新翻新过了,少数保留下来那种原始道路。部分地方还会在小路的首尾处挂铃铛,要经过前先摇一下铃知会对面,以免两人擦身挤不过去。

 

*处理人肉的梗见上述「腌肉」项,不过这里亨利只是开玩笑,指火烤后肉差不多熟了可以进行下一步处理。

 

*卡尔迪罗:法文的「小心,水!」,因为语言结构跟系统性的关系中世纪时虽然西罗马官方语言是拉丁文,但百姓较常用法文沟通,法文作为通用语一直到了18、19世纪才逐渐被英文取代。(据说近代法国人都因此不太喜欢学或说英文)

 

*城市生活与其他:有些城市人的习惯不想先破梗,放到下一章注释补述。

 

 

*伯爵:

 其实文中这个位阶不是太重要,反正后来出场说要娶贱贱的那个人一定在这个等级以上,要解释有点懒,直接引用网路资料:「欧洲黑暗时代是一个封建社会,社会阶级森严,下面的阶级要对上面的阶级进行纳税、从军等义务。阶级自上而下是国王、大封建主(公爵、侯爵、伯爵)、中等封建主(子爵、男爵)、小封建主(骑士)、平民、奴隶,阶级中平民较少,因为每一位自由人都需要一位主人来效忠。而奴隶的定义也跟现在不太相同,农民、仆人、工人甚至军人也可当成奴隶,因为他们都可被主人随意买卖。」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