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逝世享年95岁

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逝世享年95岁

联合早报

中国科学院原院长、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周光召星期六(8月1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中国澎湃新闻引述相关部门报道,曾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周光召因病医治无效逝世。

公开资料显示,周光召1929年出生在长沙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周凤九曾任湖南省公路局局长,被誉为湖南公路界的泰斗。周光召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对自然科学产生兴趣。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其家迁移四川。


1945年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改变了周光召原来想学电机的初衷,对核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周光召在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先修班,一年以后以优异成绩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1951年考取本系研究生,1952年转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彭桓武教授,从事基本粒子物理专业研究。1954年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物理系讲师。

他在1957年选派赴莫斯科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中级研究员,从事高能物理、粒子物理理论研究,发表30多篇论文,两次受到研究所的奖励。1958年在国际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态振幅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方法。


周光召在1960年推导出赝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PCAC),1961年回中国后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参加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计算力学等研究工作,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的理论设计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1996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国际编号为3462的小行星命名为“周光召星”。周光召在1999年被授予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物理》杂志曾在2024年第4期发文称,从1961年到1979年的近20年时光,周光召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奉献给了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为中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研制成功和核武器的设计、定型立下了不朽功勋。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