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召开委例行发布会

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召开委例行发布会

@nCoV2019

3月31日,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西直门办公区新闻发布厅召开委例行发布会,介绍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有关情况。发布会邀请了联合研究中方专家组组长梁万年、流行病组组长冯子健、动物与环境组组长童贻刚、分子生物组组长杨运桂先生介绍本次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梁万年:蝙蝠和穿山甲中的冠状病毒不是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

清华大学教授、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在发布会上表示,今年2月9日,中外联合专家组结束了在中国的溯源研究工作的时候,召开了联合发布会,当时是在武汉。就这次新冠肺炎溯源工作,中国部分研究的过程、主要结果、结论,以及对下一步全球溯源工作的建议等关键信息,给大家都作过比较系统的介绍。3月30日发布的总报告是在武汉工作的基础上,考虑到了更广泛的信息来源,站在全球研究高度上进一步完善、撰写的。

报告的各主要部分与2月9日跟大家介绍的基本一致,没有原则性的差异和区别,语言表述上也仅是为了更准确地表达。报告就双方近期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分别涵盖了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动物和环境几个主要领域,数据分析整理工作量非常大,下一步的工作建议也站在了全球共同溯源的角度,仔细地斟酌,统筹布局。所以现在能发布出来,和专家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中方的专家特别感谢外方的专家的努力,向他们表示敬意。

这次联合溯源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在蝙蝠和穿山甲中发现了与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的冠状病毒,但相似度尚不足以使其成为新冠病毒的直接祖先。水貂和猫等动物对新冠病毒高度易感,提示蝙蝠、穿山甲或鼬科、猫科动物以及其他的物种都可能是潜在的自然宿主。通过广泛的早期病例手术及流程样本检测发现,2019年12月,武汉人群中发生了新冠病毒一定规模的传播,目前发现的最早病例出现在12月8日,与华南海鲜市场相关的最早病例出现在12月12日,大部分病例集中在12月的下半月发病。华南海鲜市场是新冠疫情的暴发点之一,但同时传播也有可能在武汉市的其他地方发生。

在华南海鲜市场关闭后的环境取样检测显示,环境中普遍有新冠病毒的污染,其中水产摊位尤为明显。提示,这个市场可能存在通过感染者被污染的冷链产品、动物或动物制品引入病毒的可能。对该市场的动物制品大规模检测,未发现阳性。冷链产品,我们还未进行相关的检测。对湖北省蝙蝠以及中国各地大量的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等检测均未发现新冠病毒,未发现疫情发生前后,有新冠病毒在家畜家禽、野生动物中循环的证据。联合专家组对新冠病毒从自然宿主通过冷链食品传人、直接从自然宿主传人、经中间宿主传人、实验室传人等四个引入途径的可能性进行了科学的评估,评估的结论分成五级,分为极不可能、不可能、可能、比较可能、非常可能这五级,是一个五级分级法的等级划分。人畜共患病直接溢出被视为一种可能到比较可能的途径;通过中间宿主引入,被视为一种从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的途径,这是有一个区间的,尤其是中间宿主,是从比较可能到非常可能;通过冷链、食品链产品引入,被视为一种可能的途径;通过实验室引入,被视为极不可能的途径。

联合专家组已经达成共识,这些假设从科学角度来看,是没有地域限制的。专家组从一开始就秉承开放的理念,因为病毒的传入,病毒从动物传入到人,一直涉及到华南海鲜市场疫情的暴发可能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也可能是长距离的移动,包括跨境的活动,所以我们需要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不局限某地,而是要关注世界各地,将全球各领域、各渠道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聚集在一起,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病毒,进行病毒溯源,以及武汉疫情暴发前到底发生了什么。

关于下一步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由于我们需要在全球多国多地共同溯源的广阔视野下来思考,在下一步研究的建议上,世卫组织专家与中国专家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科学讨论,主要建议有:

一、要扩大全球统一的数据库,包括分子、基因序列、临床、流行病学、动物监测以及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库。

二、要在全球更广阔的范围内继续去发现可能的早期病例,在中国我们已经开展了相关的工作,未来还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找更多的检测材料。

三、关于动物宿主,全球科学家都要共同努力,在多国多地共同开展相关的研究,更多元地去寻找可能成为病毒宿主的动物种类。

四、要进一步了解冷链及其冷冻食品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这次溯源报告中国部分结束,但并不是溯源工作的整体结束。我们共同希望,这仅仅是走了一步,希望未来在世卫组织的领导下,全球科学家能团结协作,继续以科学的方式来开展新冠病毒的溯源工作。(央视新闻


【中国是首个和世卫联合溯源的国家】

中方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是第一个和世卫联合开展溯源研究的国家。纵观传染病历史,要想真正找到新发传染病的源头,并被全世界公认,要花很长时间。即使世卫说全球溯源不做了,中国科学家仍会努力研究下去。早报告的地方,不一定是病毒最早出现的地方,这一点科学家是有共识的。基于此,溯源的视角必须更广泛。(央视新闻 @ 微博


【梁万年驳斥中方未提供部分领域原始数据说法】

路透社记者:30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中国没有给专家团队提供部分领域的原始数据,他也说,现在无法排除病毒从实验室泄露的可能性,还是需要作进一步调查。请问中方为什么不提供这个原始数据?现在愿意提供吗?中方是否会接受另外一个专家团队来对中国对实验室泄露的可能性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清华大学教授、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首先,说中国没有提供原始数据问题的假设或者理论是不成立的。从中方和外方专家组到武汉开始,一直是共同在做研究计划,共同在分析我们掌握的研究信息和资料的。我们所掌握的信息和外方的专家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存在差异的,不同的专家在他的领域按任务分工进行分别分析,然后汇总。中外双方专家一直都在高度融合性的研究。这次工作方式不是说中方专家研究中方专家的,外方专家研究外方专家的,我们从一开始就是把专家按照专业分成三大领域,专家们是在一起工作的,所以,说我们不分享的这个假设和提法是不成立的。当然有些数据,按照中国的法律,是不能带走、不能拍照。但是在武汉共同分析时,我们的数据库、资料都是在一起做的。比如说涉及到病人隐私的,需要病人知悉同意的一些数据,这是法律的规定,这一点也是国际上的一个基本规则。

第二,对这些原始数据,什么叫做原始?这个问题可能对数据的性质和概念,我从专业的角度再解释一下,数据有很多种,有些最基本的数据可能是很纷杂的,牵涉到方方面面的条款,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把数据进一步整理,就变成了我们能够分析用的这一层数据,可能进行归类,比如按照性别、年龄症状分了类,这个数据就成为整理的数据。分类的这个数据可能还不能进行分析,需要把这种数据再进一步进行挖掘、集成,它就可能变成一种情报性的数据,就能够提供相应的信息。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从一开始,从最基本的数据起,到最终分析可用的那种数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据库,是有一个过程,一个很繁杂的大量工作量的整理过程。你很难想象我们的专家到现场以后,对每一例病例,对每一个动物样本,从早期采取的原始记录,一条一条看,看到我分析的东西,这是不现实的,科学研究上也没有这个需要,它都是分工做的,所以这一点我想是要讲清楚,所谓的原始是指什么。要把那一大堆几万份、几十万份的东西堆在那儿,我们专家从哪看起?肯定要建立一个可供分析的数据。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中方专家所能看到的和外方专家所能看到的是一样的。

关于刚才谭德塞博士所提的那个问题,我不太清楚他是怎么理解的这个问题,因为这是科学家的事情,科学家根据大家共有的数据得出的研究报告,充分不充分是科学家来说,是历史来说。关于下一步的溯源,我说了这是个全球性的溯源,我们只是做了中国部分,肯定是进一步要做的。尤其是更广泛的视角来开始。中国科学家也特别愿意和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共同合作,把溯源的问题聚焦在科学上,聚焦在我们为了追求真正找到病毒的源头这种科学技术问题上,我想,大家努力肯定能够达到目标。(央视新闻


【美国等14国称中方推迟报告发布 梁万年:为保质量 我们拿出“绣花”的功夫】

韩联社记者:针对新冠病毒溯源联合研究报告,美国等14国发表联合声明,对报告推迟和推翻完整数据感到担忧,请问中方的立场是怎么样的?

清华大学教授、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 梁万年:2月9日,我们在武汉联合专家组开的新闻发布会,报告主要就过程、发现和建议做了介绍。那个时候我们形成的共识是框架性的、结论性的,因为时间很紧。我们在武汉工作28天时间,回来以后写成完整的报告是需要花时间的。中外专家对每一句话、每一个结论、每一个数据都是要进行认真的核实、梳理。另外,每个段落之间都是要做逻辑判定和推理,科学上是否言之有理,这是个科学家的研究报告,科学性是最为重要的,证据为基础是它必须遵循的。同时,科学家2月10日从武汉分别回到各自祖国后,我们联动起来也有时间上的问题。这个报告是中英文版本同时推进,每一个英文版本要翻译成中文,中文的版本过来以后,外国的专家也要再看中文的翻译和英文是不是完全一致,所以多个来回的反复磨合,这里面牵涉到很多。

专家都说,写这个报告,我们拿出了“绣花”的功夫。因为我们深知,全世界在关注这份报告,不仅仅是专业人士在关注,我们的公众、媒体,甚至普通的老百姓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这个报告。所以报告的总体框架、每一句话的逻辑关系和科学性必须要确保在力所能及的水平范围之内做好。基于这种情况,我们专家之间似乎没有建立过推迟发布这个概念,当时的原则是质量第一,时间一定是服从质量的,只有中外双方联合专家组共同认可了这个报告,这个报告才能发布。所以,我们并没有预设时间,当然我们也知道,全世界都在关注,我们是夜以继日地赶时间。所以,不是因为某些干扰,更不是科学家们的懒惰,也不是因为其他的什么原因使这个报告推迟发布,我们是在保证质量,让它在更科学、更完善的前提下进行发布。(央视新闻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