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集体“被消失”的背后

下午察:集体“被消失”的背后

联合早报
中国最大同志交友平台“Blued”2015年发布的白皮书显示,中国有近7000万同性恋者,约占总人口比重的5%。(互联网)

在中国,不少人对LGBT群体持“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但最近风向似乎变了。

LGBT是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者等少数性别群体的简称。本周二晚(6日),北大、清华、复旦等多所中国大学的LGBT学生社团及相关社会组织的微信公众号,突然被集体封杀。

周二晚(6日),北大、清华、复旦等多所大学的LGBT学生社团及相关社会组织所属的微信公众号,突然被集体清理,相关账号全部被停止使用。(路透社)

中国互联网上流传的截图显示,这些公众号的名称一律变成“未命名公众号”,页面则显示“接相关投诉,违反《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已被屏蔽所有内容,账号已被全部停止使用”。

被封的账号包括清华purple、北大colorsworld、复旦知和社、人大性与性别研究社、华师圆人舍、南大同一片天空、武大性别性向平等研究会、华科HGP小组等,几乎遍布中国各大城市的高校。

武汉大学WHU性别性向平等研究会目前已封号。(互联网)
成立于2015年10月的清华purple,其微信公众号已被封。(互联网)

这些账号的简介中,不少提到了“关注性少数群体权益,性别平等文化”“性别性向平等”“关注性教育、性少数群体权益”等。目前,这些账号在微信上已找不到,之前发表的文章也一律消失。

昨天凌晨近2时,复旦知和社在微博发表题为《聚焦社会性别,拥抱勇气与爱》的声明,证实了此事。声明称,其微信公众号在6日晚9时54分被永久屏蔽。

至于被屏蔽的原因,声明说,微信平台称违规内容为公众号名称本身,同时也提到:“很显然,知和社原来的公众号在短时间内不存在恢复的可能性。”

网络资料显示,知和社是中国第一个以社会性別为主题的大学生社团。

这起“清洗”事件在中国社交媒体上炸开了锅,很多人认为,官方似乎要对这个边缘群体“动真格”了。

一些中国网民为表达不满,纷纷在微博贴文中标注“#未命名公众号#”关键字,声援被停用公众号的LGBT团体。

有网民感慨:“40年前,白先勇先生伏案写下《孽子》这部巨著,冀希能为一群黑暗里无所依归的孩子在精神世界找到一片容身之所。40年后,树犹如此,人间依旧。”

中国在1997年把同性恋行为除罪化

中国LGBT群体的处境相当复杂,尽管官方早在1997年就把同性恋行为除罪化,并于2001年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名单中剔除,但LGBT群体的生活,仍有不少灰色地带。

2015年底,隶属于中国广电总局的两个官方协会发布《电视剧内容制作通则》,把同性恋与乱伦、性变态、性侵犯、性虐待一并列为电视剧中禁止出现的内容。

该通则一出便引发民众哗然,但从此与同性恋相关的影视作品、小说,常在中国互联网上被屏蔽和删除。

在社交媒体平台,2018年4月,微博一度表明将根据《网络安全法》清理同性恋内容,但后来因大批网民反弹,取消了该计划。

不过,LGBT相关内容的影视审查和舆论空间收紧同时,中国LGBT的法律处境有了一些积极改善。

2019年以来,上海、南京、北京公证处先后开放为同性恋伴侣办理意定监护协议公证,允许监护人在另一人丧失行为能力时履行监护职责。

同年12月底,在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一场记者会上,发言人透露,有大量民众提议“同性婚姻合法化”应被写入民法典婚姻家庭编。

这是中国官方罕见地在正式场合提到同性婚姻相关议题,一度让外界以为官方态度有变,要将同性平权提上日程。不过,这很快就被贴上“休止符”。

6月13日,一对异性恋情侣在上海拍婚纱照。(法新社)

2020年5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民法室主任黄薇接受中国媒体访问时称,分析发现,“这方面意见很多都是有组织的”,“包括寄来的信封都一样,内容也一样,网上意见语言也一样,就是复印粘贴”。

 

黄薇也称,关于同性婚姻合法化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已作出回应,“将维持一夫一妻(一男一女)婚姻制度”。

换句话说,中国同性婚姻被正式立法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不承认同性婚姻,同性之间结婚在中国不具法律效力,也不受法律保护和约束。

多所大学的LGBT学生社团微信公众号“集体消失”,显示多元性別议题的空间收紧。背后的原因众说纷坛,但各方的猜测主要围绕在这几个方面:

小标:社会风气取向保守

尽管不少中国人对LGBT群体更宽容,但中国社会主流对LGBT群体仍持保守态度。

中国一名关注LGBT群体的不具名人士,在接受法国国际广播电台采访时说:“社会上有许多人看不惯这些社群,有可能在许多人举报之后,政府可能因此认为必须采取措施。”

近年来,中国娱乐圈和社交媒体上追捧“阴柔气质”男性的趋势,也遭到批评。

中国全国政协常委斯泽夫去年5月提出,中国许多年轻男性变得“柔弱、自卑、胆怯”,追求“小鲜肉”的形象,这种“女性气质化”的趋势,除非进行“有效治理”,否则“必将危害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

这名同时担任国企董事长的政协委员还指出,很多影视剧里“奶油小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这意味着许多孩子“不想当‘战斗英雄’”。他因此建议,学校应该在确保中国年轻人获得均衡的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今年1月,中国教育部对中国全国政协提交的一份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所作出的回应称,为了防止中国男性青少年变得“女性化”,将改革学校的体育教育,更多注重学生“阳刚之气”培养。

6月11日,新疆塔城市一所小学的几名学生进行曲棍球训练。(新华社)

配合人口政策?

 

另一种猜测是,官方清理LGBT账号,是促进生育率提升的相关动作之一。

中国少子化、老龄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早前出炉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10年中国人口增速放缓至60多年来新低。

“全面二孩”推出的2016年,中国有1786万新生人口,之后连年下降,2020年只有1200万新生人口。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也已下降至1.3的低位,低于人口更替所需的2.1。

中国最大同志交友平台“Blued”2015年发布的白皮书显示,中国有近7000万同性恋者,约占总人口比重的5%。

有分析认为,由于LGBT群体无法自然生育,这意味着给生育率拖后腿,封杀大学的LGBT社团微信账号,旨在限制LGBT社群在校园的宣传,缩小其社交空间,防止LGBT的风气影响更多年轻人。

防止外来势力渗透?

在中国舆论场上,一直有“LGBT平权运动与境外势力勾结”的说法。有观点认为,非法势力会从高校学生寻找突破口,而LGBT被视为“纯粹的舶来货”,被煽动和渗透的风险更高。

有分析认为,随着中美博弈加剧,官方或许为了防止境外势力借LGBT群体渗透,才会把“枪口”对准大学的LGBT社团微信账号。

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披露,这一举措早在今年5月就已悄悄进行。报道引述三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说,今年5月,中国大学中的共青团代表,就曾与学生团体讨论大学中LGBT社团对政府和中共的忠诚问题。

他们不愿说明这些讨论发生在哪所大学,但披露LGBT学生社团被问到他们是否反共或反华,以及他们的任何资金是否来自国外。

“我们解释说我们的LGBT教育工作只局限于校园”,一位学生告诉路透社。“5月的会议之后,我们的团体就解散了。”

封杀大学的LGBT学生社团微信公众号,到底是何原因目前不得而知。不过,如果这些群体被认为对国家安全构成风险,封杀社团的微信公众号,很可能只是官方“动真格”的第一步。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