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察:世卫组织拆台中国清零政策?

下午察:世卫组织拆台中国清零政策?

察客
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周二公开批评称,中国坚持实行的冠病清零政策是“不可持续的”,引起中国官方的反弹。(路透社)

曾高度评价中国防疫措施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周二(5月10日)在媒体简报会上罕见公开批评称,中国坚持实行的冠病清零政策是“不可持续的”。



谭德塞解释,病毒未来还会变异,而人们对冠病已有更多了解,也拥有更好的对抗冠病工具,这意味着是时候改变策略了。



“不可持续”论引中国反弹



中国官方显然无法接受谭德塞的批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昨天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说,希望有关人士客观合理地看待中国国情和防疫方针,要弄清楚事实,不要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官媒《环球时报》今天针对“不可持续”论发表题为《坚持“动态清零”,这是中国的最大清醒》社评。文章称,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正是对全球疫情防控最大的负责任。



文章把主要矛头指向西方国家,称“那些自己抗疫无能、还要求别人跟着‘躺平’的行为,在科学和道义上都是有亏欠的;那些对内漠视生命、对外‘甩锅’推责的国家,才应该受到质疑和谴责。”



 《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昨天也在个人微博上发文称,中国的探索作为当今世界一条独立抗疫路线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



文章写道,中国在付出代价和牺牲,世卫组织这个时候谈论中国的事情,理应要考虑他们的话会在中国产生什么影响,“他们(世卫组织)不应从外部拆中国抗疫的台”。

 

联合国官方微博发布的谭德塞“不可持续”论相关文章昨天也被删除,微博上几乎搜索不到相关新闻。



联合国官方微信公号的相关文章虽未被删除,但有关中国的内容已被过滤,谭德塞发言的完整视频也无法显示。



世卫组织和中国的蜜月期



事实上,正如病毒在不断变化一样,世卫组织和中国官方的关系也在过去两年发生着变化。



回到疫情在武汉暴发初期,世卫组织在2020年1月初,对中国官方的说法予以认可,认为没有证据显示冠病病毒存在人际传播,并称中国卫生部门已经建立了一套检测方法。此外,世卫组织也未对中国发出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



中国宣布武汉封城后不到一个星期,谭德塞亲赴北京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他当时高度赞扬中国政府在疫情面前展现出坚定的政治决心,采取及时有力举措,并称中国的做法不仅是在保护中国人民,也保护世界人民。



不过,这次会面后,世卫组织的权威受到西方主要国家的质疑。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指责世卫偏向中国;日本副首相兼财务大臣麻生太郎说,有大量声音将世卫称为“中国卫生组织”;甚至有人质疑,谭德塞当选世卫总干事存在暗箱操作。

 

即便这样,谭德塞依然不吝对中国的肯定,并在面对媒体时力挺中国,强调“中国的努力应该得到认可”,“此时此刻,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污名化或攻击一个国家,而是抗击共同的敌人——冠病病毒”。

 

中国官方也投桃报李,多次表达对世卫和谭德塞的坚定支持。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2020年4月与谭德塞通电话时称,支持世卫组织、支持总干事,就是维护多边主义的理念和原则,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习近平同年5月18日通过视频出席世卫大会开幕式时,也公开赞扬谭德塞,称在他的带领下,世卫组织为领导和推进国际抗疫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际社会对此高度赞赏。



王毅在还在当年的中国“两会”(全国人大、政协年会)记者会上,为谭德塞发声说:“谭德塞先生是高票当选的总干事,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信任……给世卫组织泼脏水的人只会弄脏他们自己。”



溯源调查报告:关系滑坡的开始



中国和世卫关系下滑始于冠病病毒溯源调查的启动。尤其在去年1月,溯源小组因签证原因无法入境中国,谭德塞罕见地公开对北京表达不满,称“非常失望”。  

 

世卫和中国关系的真正转捩点出现在第一份溯源调查报告出炉后。去年3月30日出炉的这份报告,得出了病毒由实验室泄漏的说法“极不可能”的结论,但遭到了美英日韩等14个国家的质疑,并呼吁中国给予专家“完全的访问权”。



谭德塞也意外地公开表达担忧,提出病毒是否来自于实验室的说法需要进一步调查,并委婉批评北京,指出团队在获取原始数据时遇到困难。



世卫专家团中方专家组组长梁万年当时回应说,“可能有些数据按照中国的法律是不能带走的,但我们在武汉分析时,数据库是大家都能看到的”,“(谭德塞)这个问题的提法是不成立的”。



谭德塞四个月后再次公开喊话称,第二阶段调查对象应包括武汉所有的实验室和市场,呼吁中国分享关键数据,还称不应排除实验室泄漏的可能。



中国则直接拒绝了这一要求,并驳斥病毒实验室泄露等说法,抨击世卫组织提出的第二阶段调查计划透露出“对科学的傲慢态度”。



谭德塞最近一次要求中国配合溯源调查是在去年12月的一场发布会上,他说,中国须更加积极地提供与冠状病毒来源有关的数据和信息。



是拆台还是支招?



尽管双方因为冠病溯源调查发生了几次摩擦,但言辞都留有余地,并未撕破脸皮。谭德塞今年2月还应邀出席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并同中国总理李克强会面,关系似有回暖迹象。



然而,中国决策层上周四(5日)刚为“动态清零”定调,并且强调“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中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一个星期后,谭德塞却公开否定清零政策,被解读成“拆台”也在意料之中。



一种猜测是,随着美国在拜登入主白宫后于去年1月重返世卫,华盛顿正重新发挥在世卫组织的影响力,这可能是谭德塞态度转变,从早期高调赞赏中国抗疫,转向频频提出质疑的一个原因。从时间线来看,世卫与中国在病毒溯源调查上的摩擦,也正好发生在那之后。



不过,谭德塞此次对中国“清零”政策提出质疑,相信与疫情全球发展的整体局势密不可分。



有关中国“清零”政策是否适合应对奥密克戎病毒株的讨论,在中外学界早就被广泛关注。



在奥密克戎来袭前,中国的“清零”政策尽管受到一些西方国家的质疑,但也得到了不少西方学者的肯定。美国外交学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黄严忠去年12月曾说,中国实施“动态清零”防疫策略是正确的。



隶属于德国联邦卫生部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长罗塔·维勒(Lothar Wieler)也承认,奥密克戎之前,中国的清零政策运作良好,因为关上国门就不用担心染疫。



然而传播力极强、致死率相对较低的奥密克戎,改变了全球疫情形势。维勒认为,奥密克戎无法清除,他对中国现在仍执行“动态清零”政策表示不解。



黄严忠上月受访时则指出,这波(奥密克戎)感染的致死率已经达到很低的水平,为“共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中国专家也曾表达类似的看法,包括中国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都提到过“共存”,但这些声音在中国并不是主流。在上周中共政治局常委会议后,这样的讨论空间进一步缩小。



以中国目前的疫苗接种率和医疗资源分配来看,立即放弃清零的风险很大。黄严忠和一些中国专家都认为,中国若现在采取“共存”,确实有可能出现大量死亡病例。上海复旦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这个数字可能达到160万人。

 

然而,病毒和疫情都在不断变化,当全球主要经济体都走向共存,迈入后疫情时代,中国的防疫政策若不与时俱进,也面临陷入“孤岛”的风险,未来可能陷入被动。在新一轮疫情冲击上海、北京的重要城市,尤其是上海一个多月的封城,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影响时,疫情暴发初期沿用至今的“清零”政策,是否在应对奥密克戎时可长期持续,也是中国需要面对的问题。



对坚持“清零”的中国而言,谭德塞的批评肯定不中听,但这位世卫组织总干事到底是“拆台”,还是旁观者清,一切还由时间来证明。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