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分工》?阴谋论终于从货币战争进军科技制造,开始贩卖焦虑了

《危险的分工》?阴谋论终于从货币战争进军科技制造,开始贩卖焦虑了

黑科技旅行家

贩卖焦虑见多了,但在科技领域,现在最不应该的就是贩卖民粹和封闭

网红戴老板团队出了一片10万+雄文:《危险的分工:从苹果陷阱,到特斯拉幻影》

我微信朋友圈很多人在转,甚至包括政策制定者。苹果和特斯拉真的在给中国制造产业链挖坑吗?

最近正好从苏州到东莞一路调研精密制造,这些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老板们,为什么没有那样骂苹果的?

倒是有企业对特斯拉在中国的产能爬坡和降价竞争十分忌惮,会不会是最近这类自媒体文章密集出炉背后的恰饭背景?

01

最好的可能:那是一篇憨憨的文章

我担心的是,其他阴谋论写手会从前几年《货币战争》的金融领域,开始进军这两年的大热门科技制造。

文章煞有介事拼凑一些专业名词和所谓内幕,把什么是原因什么是结果完全颠倒了。

还给出参考文献,但你真正去翻后面,发现都是二手网文报导。

以前做记者还要采访,现在从自媒体转行所谓科技智库,连采访都不需要。

洋洋洒洒写那么长,连一张这样自己拍的照片都配不出来,更进不去车间,引用的都是台湾杂志上谁谁说的一个八卦,这样科技外围写的东西,你敢信吗?

02


最坏的可能呢?那是一篇坏坏的文章

要用一样哗众取宠的套路,我也会这么写:

文章请的外援是金融行业分析师,按理来说台湾毕业的对电子制造行业应该是内行,毕竟大陆这套就是从台湾一点一点学过来的。但内行如果还这么说,难道是离间计?

我用小字澄清一下,这是戏谑,讲道理的文章是不能攻击对方动机的。但是讲道理的文章,大部分读者也不会看到这……

《分工》一文的“参考文献”和“专家支持”。能做“拆机视频”没什么好吹的,B站上的up主多的是。要有人在流水线上跟你讲当初为什么这么设计“装配工艺”,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感触。

当然如果有反间计的话,自古以来都为的是让大家搞混那个最要命的问题:

到底谁是咱们的盟友?谁是咱们的敌人?

03

谁是咱们的盟友?

苹果是盟友,不是敌人。因为苹果这样给订单、帮扶教同时又严苛要求的方式,叫做市场经济下的产业组织。

中国这些年,从精密装配到模组生产诞生出来非常多优秀企业,构成了股市上除了科技骗子之外不多的龙头亮点,他们从哪冒出来的?缘起是什么?

不绕圈子说:

并不来自部委的产业政策,也不是哪个院士的规划,更不是央企领头的研发,是苹果这些新一代跨国企业全球价值链的带动和外溢。

也是奇怪,很少有学者去研究这些问题。政策和文献上不会写这些老板怎么起家,苹果在其中起了哪些作用;不做面对面的访谈,外人是听不到他们爬梯子的故事。

歌尔声学则是苹果供应链扶持起来的元器件厂商代表,你得先把手机用这样的不干胶把镜头贴起来,进去以后才能找老板聊一聊这个产业是怎么逐渐转移过来,不断壮大的。

至于苹果有没有对供应商的拿捏、培养备胎,那叫商业操作无可厚非。你以为华为的供应商培育体系是跟谁学的?

至于是不是压榨上游,看你跟谁比。你听说过格li电器扶持出什么上游供应链的龙头吗?

还有个细节:《分工》一文在一开始说,苹果和特斯拉在中国只找工厂不设研发中心,暴露了作者是彻彻底底的新手。

现在更有效率的研发,早就不是通过大企业内设的研发中心了,而是分散在价值链中,通过生态来整合。

04

谁是咱们的敌人?

都听过代工厂利润率低的抱怨吧?如果我想操控你的情绪,我也会这么写。

但那一半是愿打愿挨的苦肉计;另一半是交情不够,代工厂老板没有跟你说真话。

代工厂老法师的一大绝活,就是怎么在采购和研发里头藏利润,新手才只看报表上的利润率。

只不过苹果也不是傻子,当然会挤水分。不过老板们跟我说,这也是从库克的时代比较明显;在乔布斯的时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意让利给你,不会那么苛刻。

中国制造参与国际竞争最大的挑战是生态,技术还是第二位的。

如何学习苹果这样做一个生态,培养一帮小弟绑在一起,去跟欺负我们的打群架?如何像特斯拉那样拉拢中国的产能,去干传统资本主义的燃油车公司?

从起家时最简单的一台机床开始,从下游的检测设备,逐步向中游的自动化装备,再到上游的基础零部件进军——苹果的供应链生态,扶助起本土一大批自己打出来的民营企业

这恰恰是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分工》一文把它描述成给咱们挖坑,这种民粹主义、缺乏经济学常识的因果颠倒,是内卷的微观基础,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05

那未来怎么走呢?

这恰恰是《分工》一文啥没有说的。

下游,当然要对接全球市场。《分工》一文竟然说苹果、特斯拉要把咱们往内卷里面带,要是听信这个当初就不应该加入WTO,那才叫内卷呢。

上游,当然需要往研发上走。但是这个恰恰需要我们自己学习如何组织生态,像苹果那样通过赋能量产,拉动上游做研发的初创公司,而不是寄希望于别人发善心。

《分工》一文有一种怨妇情节,好像苹果没有做慈善拱手送我们技术转移~ 还要怎样,研发难道不应该自己做吗?

给你足够订单的量,用最严苛的标准要求你,向你开放下一代产品的研发要求,你自己去厮杀承担风险——这才培育出一票中国最能打的民营企业:立讯精密、歌尔声学、瑞声科技、博众精工……

这套生态管理办法,恰恰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相比传统补贴性的产业政策、象牙塔主导的科技成果转化,搞出来好多供领导观赏的温室花朵。哪个是陷阱?哪个又是幻影?

敢问路在何方?史博士刚刚在珠海拍摄的港珠澳大桥。我的爱好其实是摄影,不是上网吵架


我是史博士,探索黑科技的旅行家。要不是气不过,是不会写这么激烈的东西的。平时主要在知乎(ID:黑科技旅行家),这个公众号还是年少无知搞智库的时候弄的,也重新启用了。

希望志趣相投的朋友们给我留言交流讨论,科技和制造对国家太重要了,一线干实事的企业又不会说,不能把话语权让给道听途说。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