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柏杨?

如何评价柏杨?



案例:房顶漏了,大家都在等着别人去补,最后没人去补。

哈丁(Hardin):公共物品因产权难以界定而被竞争性地过度使用或侵占是必然的结果。这就是“公地悲剧”。

哈丁于1968年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公地的悲剧》论文。

奥尔森(Olson):当集体规模足够大时,容易出现集体成员不作为等待“搭便车”的现象。

奥尔森于1965年完成《集体行动的逻辑》著作。

纳什(Nash):博弈的纳什均衡落于“每个人都不作为”这个点时,理性博弈的结果必然如此。

纳什成为博弈论的重要开创者,并因此获得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奥斯特罗姆(Ostrom):楼上三位说得都很有道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主张“多中心自主治理”理论。

奥斯特罗姆成印第安纳学派代表人物,并因此获得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柏杨: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懒惰、贪婪,中国人自古如此!!

柏杨将此说收入《丑陋的中国人》

哈丁、奥尔森、纳什、奥斯特罗姆:你TM在说啥??



案例:路人摔倒了,很多路人不去扶。

拉塔尼( Latane )和达内(Darley):1964年在美国发生过类似的Kitty Genovese事件,我们通过对这个事件的详细研究,发现了“责任分散效应”。

巴格拉斯(Berglas)和琼斯(Jones):我们发现每个人做出消极选择时都存在极力给自己找借口的心理倾向,我们将其定义为“自我妨碍”。

达内(Darley):继“责任分散效应”后,我又做了“慈善的撒马利亚人”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现实中大部分喊着口号号召拒绝冷漠帮助他人的人,现实中也不会这样去做。

以上三种理论被收入《社会心理学教程》,被诸多心理学研究领域引用。

柏杨: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冷漠、自私,中国人自古如此!!

柏杨将此说收入《丑陋的中国人》

拉塔尼、达内、巴格拉斯、琼斯:你TM在说啥??


柏杨所处的年代,由于世界学术水平、信息化水平,以及其所处时代的教育水平所限,写出这样逻辑混乱的书也算情有可原。

但今天不用你费尽亲自做研究,动动手指就能在网络上找到前人理论文献的时代,如果还像某国师一样将柏杨的书奉为圣经的,那就只能认为是学识太浅。


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11854/answer/115673654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