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愣住.png

l愣住.png

弗莱德劳

# 非主流经济学 - 大国的房子,老美的股市,财政,降准与放水,汇率

大号被删,原文丢失,黑了两天weibo才拿回文字版,聊以自慰,原图不配了。

前言

首先我们来回顾下三部门恒等式:

本国私营部门结余+本国政府部门结余+国外部门结余 = 0

拆解后:

(储蓄-投资)+ (税收-政府购买)+ (进口-出口)=0 亦即

(S-I)+(T-G)+(M-X)=0 其中(M-X)=-Nx(净出口)。

该恒等式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前英国财政部官员哥德利(Wynne Godley)在千禧年左右提出,此恒等式乃简单的会计原则,后来被应用到现代货币理论中作为其理论基础.

(此为基本会计原理​,主要用于阐述部门间的平衡关系。其动态描述为flow of funds 会计账户,参考FED的flow of funds accounts)

​(有兴趣可以参阅《Wiki Sectoral balances》)

一. 私营部门爆破

目前两国的主要“泡泡”都集中在私营部门,即中国的楼市,美国的(我也不知道是啥,可能是股市吧)。

从宏观恒等式可知:私营部门,可以通过拥有公共部门的金融债权及累积对国外部门的债权,来实现积累财富。​

要想私营部门快速累计财富,同时拥有另外两个部门的债权( 即政府部门赤字加上庞大的净出口 )是理想的途径,这也正是大国这些年走的路。

借用刘煜辉博导的一句话:“宏观账户就是个平衡的问题,国际收支坏了,对内收缩才能对冲找回来。”

也就是说,只要巨额贸易顺差一直存在,私营部门甚至可以在政府部门财政盈余的情况下实现盈余,房地产泡泡完全可以继续吹大。一旦贸易顺差消失,私营部门的盈利能力将会大幅下降,此时摆在大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走。

  • 全面减税,增加政府支出,稳定就业,稳定私营部门
  • 全面增加税收,削减政府支出,逐步刺破泡沫

第一种方法对大国来说,行不通,原因很多都不能说,免得被删,只能从货币这一个角度来说,在没有解决人纸锚的问题之前,我们的财政赤字是不能像老美一样玩的(具体看主权债务那篇)

而第二种方法目前看来是正在进行中,所以可以非常简单的判断一点,房地产税的推出就是房地产彻底被抛弃的一天,不需要怀疑。

反对者通常会以全世界其他征收房地产税的国家来反驳,房地产税和房价没有直接的关系。很可惜,这个并不适用于大国:

  •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在房价攀升到如此高位时开征房地产税
  • 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单纯靠政府支出抗住泡泡,当年的日本不行,今天的大国一样不行,尤其是一个盯着美元发币的国家

再回过头来看看美国,目前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良好,硬要说美国私营部门存在什么泡沫是很勉强的。但鉴于经济周期的不可逆性,从多个数据(例如美债10-2息差)来看,复苏在后半程。

联储加息缩表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美元回流,美国的国外部门结余已经在超庞大的贸易逆差和超强的美元回流动力下,达到了可怕的量级,严重压缩了私营部门的盈利能力。总不能因为预防过热而导致衰退吧,在不改变目前贸易条件的情况下,必须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来实现。这也是特朗普一上台就推行减税的最靠谱的原因之一。

对于美国来说,削减贸易逆差是理所当然,对于大国来说通过任何手段保住贸易顺差也是必然。

(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大家都赚钱这种违背基本会计原则的事情,午夜梦回,大国子民应该好好感谢国家感谢出口商,以及那些在私营部门内部背着一屁股债的筒子。没有私营部门的盈余以及私营部门内部大量的负债人,哪有你们看似人模人样的生活?)

二. 降准

作为Basil J. Moore水平主义货币供给论的支持者,我始终认为,信用货币形成于商业银行的贷款发放,而贷款发放则取决于公众对贷款的需求,商业银行不能拒绝合格借款人的需求。

商业银行只能顺从企业的资金需求,且商业银行随时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发行任意数量的有价证券,它们就可以减少流动性资产的持有,不必低价出售国债,即便央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它们都能随时获得足够资金的补充。

央妈对商行的控制力可以说是很弱的,它可以无限的满足银行对准备金的超额需求,但没有办法缩减它。比如QE期间,联储可以给银行提供近似无限的超额准备金,但不能仅靠这个办法就让他们去放贷。同样的,在现有的金融体系下,即使推行100%准备金,也不会改变第三方机构疯狂开展贷款业务的行为。

借贷行为,对央妈来说,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市面上的筒子们普遍接受的一个观点,降准是为了释放流动性,加快紧缩,加快回表。这一点问题都没有,是无比正确的解读,但是然并卵。

商行依然不会拒绝合格的借贷人的贷款需求,无论打着什么旗号降准,目的多么的明确,水还是会往它该流的方向流。只要房子还有利可图。这个有什么值得争辩?4月25号央行首次降准至今,去看看70城房价环比增幅。看看各地一次又一次的炸天抢房盛况,别没事就扯什么限购造成的,老百姓傻,没钱你买个屁?

货币政策着力点应该放在利率,但可惜又是一个进退维谷的事。

四. 汇率

之前微博里反复说过,指望人纸升值倒逼产业链变革并且改善老美经常账户逆差不切实际。

即使人纸大幅升值,美国的经常账户逆差也不会有多大改变。

相比美国,中国现在的工资依然在低位,而且出口的大多是低附加值产品,在中国直到今天,进行的劳动密集型的中间装配阶段产业还非常多不用怀疑。

1.大幅升值并不能相应缓解美国逆差的情况。中间装配阶段也只会在亚洲的其他地方进行,总之不会是美国。

2.短期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首先会导致大量失业。税收暴跌,支出爆增,经济下行,增长率降低,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负债率就会增加,对于目前的debt to GDP ratio来说,这明显是不能被接受的,结果就是,受影响的绝不仅仅是低端制造业,整个泡泡玩完。还提什么国际化?更何况我们一定会死保顺差。

总结:

对大国来说,贸易顺差保住与否就是走势判断的关键.如果贸易顺差失守叠加房地产税开征,那就是XXXX.

大国一定要保顺差,老美也一定要减少逆差.越早认清这个事实,越早知道前面有多少狗屎。


------------------------------------------------------


Version 2.0

前言:

 (这篇文章,肯定会引来大批主流学者的谩骂......但我们先来明确一下,第一美国本身就有其特殊性,第二我们讨论的是主权债务。在没有货币能取代美元的今天,事实就是如此,过两天我会写篇关于几次主权债务危机的文章。)

首先我们需要认清一个事实,​在现代银行体系中,绝大多数交易已经不像过去那样需要有真实的现金才能进行。因此,“印钱”实际上表述为“敲钱”更为贴切。

当年美联储主席伯兰克本人在接受国会讯问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如下阐述,应该会更有说服力。

Asked if it's tax money the Fed is spending, Bernanke said, "It's not tax money. The banks have accounts with the Fed, much the same way that you have an account in a commercial bank. So, to lend to a bank, we simply use the computer to mark up the size of the account that they have with the Fed. " (Ben Bernanke's Greatest Challenge)

伯南克:我们通过美联储所拥有的银行系统来创造储蓄.我们并不是在印发货币,而是在银行系统中创造储蓄.并且这些钱并非来自税收.

格林斯潘和保罗萨缪尔森都有过类似的言论。参考FOMC的会议纪要(FOMC meeting ref​)

一.印钱

   任何国家都发行主权货币,使用本国货币的国家总是能通过敲击键盘进行支出,偿付本息。他们永远不需要为找不到键盘而发愁。

  但是有两点需要说明的是

  •  一个盯住他国货币的主权货币无法被随意的敲击键盘而创造
  • 一个央行和财政部相分离的国家也无法随意敲击键盘

认识到以上两点,就可以理解类似阿根廷这种采取货币局制度的国家,以及欧盟内部采取欧洲央行与各国财政分离(也就是使用外币)的国家是没有办法解决主权货币违约这一问题的。

​回过头来看看美国,在金融危机期间,奥巴马总统曾反复强调政府花光了所有钱,而与此同时伯南克的联储却在第一轮QE里买了1.75万亿金融资产。此后在接受国会讯问时,伯兰克坦然,联储只是进行简单的会计操作来“印钱”,这些钱不过是些数字罢了,和税收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由此可见,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起来的“政府预算约束”理论,以及奥巴马本人对财政的理解是多么的荒谬。

再来看日本和美国debt to GDP ratio可以维持在高位而没有一丝问题,而部分国家如欧猪和南美国家debt to GDP ratio并不很高就扑街了,因为从基因上已经决定了,他们不能这么玩(但是好在大国有不错的外汇储备)。国内不少“专家”,常以债务比例数字来类比大国的处境,十分幼稚。​

二.政府部门赤字的可持续性​

税收低于政府购买,政府部门将出现赤字。我们假设基本盈余和初始负债关系既定,那么简单的来说只要利率高于负债,负债率就会增加。(具体可以参考James Galbraith的模型<<IS THE FEDERAL DEBT UNSUSTAINABLE?>>)

政府部门赤字的可持续性是有限的,赤字持续快速增长会导致利息和负债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政府能轻易通过增加税收和减少支出来平衡,私营部门收入不断增大,私营部门将调整其现金流,最终与其收入相关的支出增长,导致税收增加,政府赤字减少。

由于增长率的不断提振,可能会导致1、通货膨胀(名义增长率大于利率) 2、经济紧缩(保障增长率同时,提高利率但减少国外部门的盈余,美国正在这么做)

最终负债率会下降,政府部门的赤字是不可能永久持续的,一个既不能持续,又不会违约的东西,有什么风险吗?

至于债务上限,可能只需要几十个字就能解释清楚,“一群无法很好理解政府预算约束之根本的人,因为害怕恶性通胀而自缚双手”,而这个上限,对国会和一个有能力的总统来说,不足为道。

三.美债

通常来说,经常账户赤字意味着世界其他国家正在累计对本国私营企业和政府的债权,或称“资本流入”。也就是说只有当人们愿意获取美国的债权,美国才能出现经常账户赤字,而现在美国必须减少经常账户赤字来给国内私营部门创造盈利空间(详见上篇文章《非主流经济学-大国的房子,财政,降准,汇率,老美的股市》).

所以当贸易逆差真的被逐渐消除的时候,即便各国不会第一时间减少对美债的需求,但任何抛售美债的行为都不值得感到意外。

近日媒体大肆渲染的各国纷纷抛售美债,受伤的还不是大国。真的有一种被人打了,回家躲被窝里哭的感觉。​

四.贸易站

我只前在微博也说过,出口是成本,进口是收益,当资源和劳动力用于生产并向国外产出时,国内民众无法对其产出进行消费或再生产投入。出口国承担成本且并未得到好处。进口国得到产出并不需要生产。

某种程度上,出口国民得不到任何实际净福利。除了就业和附加拉动的内需。

出口国只能赢得“会计”游戏,而不能赢得真正的博弈。

五.​总结

就现今世界的游戏规则来说,美国永远不可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因为减税导致美国政府债务高企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将得到非常好的解决。


---------------------------------------------------


# 央行货币政策与通胀传导的失效


本文将从几个主流/非主流通胀理论来说明货币政策对价格水平不造成直接的影响,任何interest targeting或者money supply targeting的尝试,在历史上都被多次证明过,对通胀的控制力非常弱。同时本文会提出一些主流的通胀传导通道的不合理处并进行探讨。最后本文将不过多涉及资产价格通胀,敬请期待下篇文章。

 

主流理论有如下几个:

 一.  货币数量论QTM

 MV ≡ PQ (M 货币供应,V货币流速,P物价,Q产出),价格水平P=MV/Q,在货币数量论中,经济学家假设

(1)   M货币供应由央行控制

(2)   V货币流速保持恒定的

(3)   Q产出量是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

假设(1),主流经济学者假设央行货币政策为经济体注入货币,其方法为注入大量超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再将这些超额准备金贷出,创造信贷,增加货币供应。参考 #1

假设(2),当经货币注入经济体后,V货币流速将保持不变,即经济体中的个体将放弃储蓄的权利,火急火燎的进行支出。参考 #2

假设(3),当人们火急火燎的支出之时,由于经济体已处在充分就业的状态,Q无法适应爆发式增长的需求,供不应求,只能通过涨价调节。参考 #3

参考 #1,单纯增加超额准备金不能刺激信贷

现实情况是,央行没有能力控制货币供应量M。

银行贷款创造存款时不考虑储备头寸。银行只需确保其储备的位置是合法的,作为一个单独的过程。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在刷信用卡给女朋友买包包的时候,商业银行不会去检查自身是否有足够的储备头寸,同样在你贷款买房的时候,也不会做这样的检查。商业银行直接创造信贷,再通过其他手段补充储备头寸。

会计学上说,商业银行贷款时,商业银行获得债权的同时创造了储蓄,而储蓄为商行的债务,贷款人背上债务的同时获得储蓄,这一过程产生一对债权和债务关系。当偿还行为出现时,双债务被清除。偿还行为是贷款人还贷(储蓄),而创造债务必须先于偿还债务,所以商业银行的债务创造先于储蓄创造。

其次经济体中对银行信贷的需求不因银行超储的增加而增加,而银行在创造信贷时需要寻找符合贷款要求的贷款人,也不因超储的多寡而改变 参考 #4。经济好时,符合贷款条件的贷款人增加,银行创造信贷并通过其他途径补充储备(如央行),经济不好时,增加超储降准,除了能补充流动性和补充资本金以外,毫无用处。(泡沫经济的末期则是全部流向泡沫)

所以在货币数量论假设(1)的情境下,央行投放超额储备金,并不能直接的增加经济体的货币供应。相反,量化宽松,为商行提供大量超额准备金,短期利率势必走低,而利息恰恰是政府的负债(FED为超储提供利息),私营部门储蓄者的“资产”。

而如何将货币直接注入经济体,想必是新自由主义梦游经济学者的噩梦-只能通过政府干预。而大国就是绝佳的例子。

参考#2 货币流速动态变化

经济个体在经济不好时也倾向于储蓄而非支出。货币流速,从来不是恒定的,而是变化的,假设(2)并不成立。

参考#3 供不应求不是必然

经济体几乎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突如其来的大量需求通常能通过增加产出来消化

货币供应与CPI

美国M1与CPI正相关系数为0.55(短期)

二.国民收入

GDP=W+U,其中W为工资收入,U为总利润

GDP=PQ=W+U, 即P=W/Q+U/Q=wL/Q + U/Q,其中W为工资,Q为产出。即价格水平与工资,工作效率及总利润有关。

(1)   总利润U根据Kalecki的profit law,由经济体总需求所决定。

(2)  Q为当前经济体总需求所决定

(3)  Q/L 工作效率由自动化,经济体的outlook等所决定

 三. 供需关系

 工资收入Yw=WL,其中W为工资,L为工作时长。产出O=RL,其中R为生产效率,L为工作时长。消费支出C=PX,P为价格,X为销售数量。

简化模型下,X=O,即消费完全消化完产出。且Yw=C,即所有收入都用于消费时,我们可以得出,P=W/R,即价格水平与工资与产出效率有关,当工资提升,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将走高。

现实世界中,我们可以得出价格水平与工资水平,生产效率,产出销售比以及收入和支出比相关(需求端)。

这样则造成通胀预期的模型异常难以观察。产出消售,收入支出,工资水平及生产效率随着经济体的经济波动,工会的议价能力,政府设置的最低工资,机械化自动化以等及各自又随其中一项变化而变化。

两种通胀类型

(1)    成本推动型通胀 –由劳动力工资成本及产出效率等成本端推动,如利率提升导致的成本上升,企业将倾向与转嫁给消费者 参考#4。

(2)    需求型通胀 – 由经济体总需求推动,我们通常认为此为real inflation.

 

综上所述,央行的货币政策对价格水平不产生直接的影响,期望通过interest targeting或者money supply targeting来控制通胀 参考#4 #5,严格意义上的是没有科学意义的郑智操作。量化宽松,从逻辑上或实际操作来看,日本,美国等都向世人证明了,充足的超储和低利率并不能为银行增加信贷,相反根据成本推动型通胀我们可以知道,在经济体处于某些特殊阶段时,渐进式加息往往带来的是成本结构的改变,而内生货币主义认为,利率上升刺激金融创新,加快货币流通速度,填补货币供给减少的空缺,所以小幅提高利率不是紧缩,而是扩张经济。只有大幅度提高利率,才能抵销由金融创新而加快的流通速度,但是这却会造成经济严重衰退,央行承受不起这样的代价。

货币的内生性

参考#4 FED关于利率推升通胀的一些讨论

 加息推动的cost-push inflation早在70年代就已经在FOMC会议上得到讨论。

 link:FOMC DOC 1

Greenspan,FOMC meeting November 2000

link: FOMC DOC 2

Ms. Teeters, FOMC meeting, May 1981

​link: FOMC DOC 3

Mr. Balles, FOMC meeting, September 1979

参考#5 FED关于money supply的尝试

70年代美联储在Paul Volcker的掌管下启用了以货币供应为目标的货币管理政策,即通过控制超储的货币政策来企图控制通胀,历史早已证明,央行并没有能力减少超储,而是必须满足商行创造信贷的需求,反过来亦然。Paul Volcker最终成功创造了一次大衰退,FED也重回interest targeting的策略。 

四. 传统通胀传导通道

通过上文所介绍的通胀理论,我已经提到了主流经济学中两个常见的通胀传导通道1,2,接下来我会引入另外两个通道3,4,并一一解释其传导通道理论的缺陷之处。

  • 货币供应
  • 利率-信贷刺激通道
  • 通胀预期通道
  • 汇率通道

(1)货币供应

自由主义学派在郑智上无法承认政府对价格水平的绝对统治能力,是发达国家经济体的悲哀。新古典自由主义对于怎么把货币注入经济体的描述,基本等于宣称应该把钱交给外星人,让他们在飞船上把钱投向地面。

政府对价格水平拥有绝对的统治能力,并不代表这种能力能被滥用,更不能如杠精所说的那样,政府要放手。

政府作为货币的发行者,在进行政府支出时,必然是设定价格,操纵价格水平的过程,这时pure logic。然鹅郑智让人选择性失智。不管是Wynne Godley的部门间平衡等式,亦或本应与凯恩斯齐名的Kalecki所提出的profit law。无疑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政府支出必然导致私营部门盈余(又或者创造私营部门利润,profit law,虽然二者对整个部门间的平衡存在较大歧义,后续有机会再说)。

央行利用此通道影响价格水平,有力无心。

(2)利率信贷通道

经济学者通常认为,较低的利率将鼓励信贷创造。事实上历史已经做了最清晰明了的阐释,日本,欧盟,美国都是鲜活的例子。

较低的利率将鼓励信贷创造,借款人的支出欲望在任何时候都高于存款人的支出欲望。当然,这个假设在衰退期间是不成立的。

此外,很多人无法理解,将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利率降低不仅仅是减轻了债务人的还债压力,同时也剥削了存款人的盈利能力

基于以上两条假设,二级市场经济学家高估了货币政策对价格水平影响。历史已经给做出了最好的证明。

 (3)通胀预期通道

基于费雪效应i=r+E,通胀预期将导致名义利率上行。

费雪效应有几个问题,人们预期会通胀而冲向市场花光所有的钱去采购非货币资产以抵抗通胀。

 1.事实上费雪效应是选择性忽略非货币资产流动性较差,并不能很好抵抗通胀这一事实。

 2.费雪效应同样选择性的认为持有货币资产的人没有办法进行套利行为,因为名义利率在通胀发生后发生了改变,但持有非货币资产却可以。

美联储自己的文章可以参考下,费雪效应对利率link: NEO-Fisherism

美联储自2015年12月开始的加息,有几次是根据通胀预期来的?美联储的说法是每一次,然鹅就拿2015年12月的这一次来说:

一年PXE预期
10年PEX预期

 1年期,10年期通胀预期,全面吃屎,依然选择加息,意义何在?参考#5

(4)汇率通道

 低利率造成货币贬值,历史已经清楚告诉我们,0利率下的日元未有走弱。还包括美元和欧元,都没有在0利率下走弱。

 参考#5

 link: BIS paper - bank can benefit more from FED rate hike

 

总结-利率与通胀

“inflation is a sustained increase in the price level of goods and services in an economy over a period of time.” 这大概是学术上对通胀的简单解释,对于不易腐损的商品来说, K=(S-I)e^(rT),远期价格取决于存储成本及无风险利率,在存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利率越高,远期价格相对现货价格则越高。在最简化的模型下,利率提升是一种直接的,逻辑的价格提升。

在不考虑经济体的复杂性的前提下,远期价格是无风险利率的直接体现。正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通货膨胀。

另外现实世界中,如果社会充斥寻租者时,利率提高,使得寻租者的收入提升速度因利率提升而远高于实体经济收入时而产生大量消费,会引发通胀。小幅的利率提升,企业也更倾向将成本转嫁于消费者,造成成本端的价格提升。

当然我要强调现实世界通胀是多因的复杂的(参考上文内容),并不是货币政策控制不了通胀,也不是货币政策一定会带来通胀。

网友提到的问题,商行创造信贷并通过其他途径补充准备金(如央行),从而不触碰法律是作为独立的一个步骤。在浮动汇率郭嘉,准备金不足不限制贷款,即便是dirty float也多数是因为“不可描述”的原因,比如个人在“特殊时期”已经不属于合格的贷款人,而得不到贷款。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