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贴丨我们的征途,都是星辰大海!

经验贴丨我们的征途,都是星辰大海!



经验贴丨我们的征途,都是星辰大海!

原创 采菊东篱下 经济学人双语精读  3月2日

-写在前面-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份经验贴。

作者能把一件简单的小事做到无以复加:

她大学四年每天6点起床,坚持晨读800天。

练习BBC听写,坚持4个月。

为了练好口译,她用A4纸勾勾画画,练了700多张。


她还有一种“死磕”的精神:

别人一天刷好几个公众号、看很多文章,但她只死磕一段。

看了这篇经验贴,我都想回到校园,按照她的方式,再奋斗四年。

 



1. 少即是多,慢即是快

 

很多人曾经问我,我想考MTI,怎么开始?

我觉得,从精读开始吧。


大三下学期,我要求自己每天跟着Soren老师的公众号做精读笔记。我做的特别慢,要花1个多小时才能读完1篇推送。做完笔记后,每一篇都要复习好多遍,所以差不多要花好几个小时才能消化1段。

 

那时候有同学问我每天读多少外刊,我说我能读完1段就很不错了。她第一反应是这么少!我回答说,“很少吗…没办法啊,我只能消化1段。”

听到同学这样问我,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每天可以读那么多外刊?我唯一能想到的答案就是:他们比我更努力。我因此感到压力,有点焦虑。

于是我也逼迫自己读更多外刊。渐渐地,我关注的公众号越来越多,大部分都是与英语和翻译相关。这些公众号提供的资料数不胜数,我便每天要求自己读完了这篇读下篇,摘抄下许多不会的单词和词组,以为这就学透了。

可是读下来我发现以自己的能力根本消化不了那么多内容。很多该记的东西没记住,讲到一个词总是感觉好熟悉啊,学过,可是具体是怎样的?不知道。

不仅如此,就算是记住的东西可能也不会用。我总是有这样的感觉:咦,之前好像在哪里学过这个句型。但是在这样的语境下能不能用啊?这个a到底加不加?当时作者是怎么论证观点来着?

 

这样一来,好像越学越焦虑。

 

于是我慢慢认清自己,我觉得可能以我的能力还消化不了那么多内容。每天撑着学,实际没学到什么东西。

既然消化不了,那就继续踏踏实实每天读1段吧。

 

所以我继续跟着公众号推送做笔记,做完了之后利用吃饭、走路的时间反复复习,每篇推送都要复习十来遍。只要打开公众号看到首图,不用点进去,我就能大概复述出里面的文章;点开文章,看着英文,我基本都能流利地视译出来;随意给定文章中的一个词,我就能把老师讲过的衍生表达全都说出来。

 

慢慢地,我看到了自己的进步。

 

我看的东西比以前少了很多,学习一篇文章的速度也慢了很多。可我知道,虽然很慢,也仍要这样坚持下去。

 

读外刊给我一种很美好的感觉:总是能学到新知识,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但同时也知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实即使是这样读,也会发现会不可避免地忘记一些知识。

 

于是我又想了一个办法:每周周日的时候停止积累。将这一天设定为复习日,回顾过去一周学过的知识。

 

这样一来,学过的知识更加牢固了。并且总是能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当初学习没发现的东西。那个时候就是复习最开心的时刻。

 

也是经过了这么一路,我慢慢体会到了“少即是多,慢即是快”的道理。虽然每天只读1段,但只要读就一定内化成自己的只是并学会运用,这样可能比走马观花地读10段都有用;虽然每周周日停下来复习,但这样让我走的更加踏实,并且能真正运用所学的东西。



  

2. 分解目标

 

我喜欢用A4纸做各种笔记。无论是做精读笔记、练习听写,还是练习笔记法,或是做笔译,我都喜欢在A4纸上勾勾画画。

 

一方面是因为比较好排版,一张白纸随意勾画;另一方面是可以随意装订,方便给自己定目标。这是什么意思呢?

 

当时我发现我做一段经济学人精读笔记大概要用一张A4纸张。为了让自己每天坚持精读,我就会把30张左右A4纸钉在一起,作为月笔记本,并在第一页写道“X月外刊精读及翻译练习”。这样一来,我每次想的目标不是“每天都要坚持精读”,而是“先把这20多张A4纸用完”。(Soren:把目标具体化、可视化)

 

所以每个月快结束的时候我都特别有成就感,觉得又实现了一个小目标,也非常有动力、有信心开始坚持下一个月。

 

现在大四的我看着那几个月的月笔记本,心里充满了感动。

 

我不仅以这样的方式做精读,还会以同样的方式练习听写。不知不觉也坚持了好几个月。

 

所以,当大目标很遥远的时候,不要感叹实现起来难度太大。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关注每一个小目标,某一天蓦然回首就会突然发现:原来不知不觉间已经实现了当初定下的大目标。

 


 

3. 口译笔记法

 

学习口译的同学不可避免地要学习笔记法。有一种笔记本特别经典,橙黄色封皮,很多学习口译的同学都会买。

但是我反应很慢,笔记法一直很弱,用那种笔记本来练的话可能要让我倾家荡产。所以我也喜欢用A4纸,二十几块钱就能买好几百张,用起来完全不心疼。


我喜欢把A4纸折成4份,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书写。如果有特别要做笔记的地方,我就会用红笔在旁边记录。过了一个月就装订起来。

有空的时候就会回去听音频,再次做笔记,对着笔记复述,加深符号与语言之间的印象。

 

最开始练习笔记法的时候,我实在是不会。记下来了一堆符号,可是不知道自己记了什么,更别提翻译了。

后来我开始想,既然我“听”着不会做笔记,那试试“看”着能不能做?

 

于是我拿出来一篇TED演讲。边看文本边做。发现仍然做的很吃力。

 

我好像突然明白了:看着文本都不能很快地完成笔记并且对着笔记复述,那听着当然更做不出来。

 

于是我转变了方向。先看着文本练习几遍,看完后再听文本继续练习。每次做完笔记后都对着笔记进行复述。慢慢地,我发现自己好像慢慢有些进步了。

 

后来,我偶然间发现了一本书:邹德艳老师的《口译的记忆与训练》。我与这本书真的相见恨晚。用3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学习到了许多口译的方法和理念。如果你是口译小白的话,真的非常建议看看这本书。

 

看完后再训练,整个训练的感觉仿佛都不一样了。(Soren:先训练,再看理论,再训练,收获更多。很多同学往往先看理论,看完一头雾水,也迟迟不行动。“尝试”是为了更透彻地理解理论。)

 

申请人大口译专业的话,复试考核形式是复述+交传。走进教室的时候什么除了人什么都不能带。当时我进教室后发现桌子上摆了一沓A4纸,老师说可以用来做笔记。我随手拿了两张折叠好,放音频考核的时候就好像平时做练习一样,倍感“亲切”。

大三下学期我就是这样做精读、精听、练笔记法和笔译。坚持了4个月,用了700多张A4纸。



  

4. 心态在成长

 

其实在坚持学习的过程当中,我的心态发生过很大的改变。

 

头一个月,我觉得这样的生活真的太苦了。每天晚上吃完饭都要顺手买一杯奶茶续命,然后像往常一样去图书馆学习。有时候刚把奶茶放在图书馆的桌子上我就会想,怎么又来图书馆了?10点多才闭馆,现在才5点多,还有好几个小时要学习。太漫长,太难熬了吧。

 

在别人眼里我非常自律。每天雷打不动地早起晨读,闭馆才回宿舍。

 

可是我知道我其实每天都在与懒惰作心理斗争。我近乎疯狂地羡慕周末就和朋友去逛街的同学。每每那个时候我就要告诉自己:“不行!你不能去,你得待在这学习,现在可是关键时期。”

 

所以那时候感觉无论是做精读,还是精听,还是练习翻译,我都需要先给自己强大的内驱力。只有用这样的内驱力逼迫自己开始学习,我才能坚持下去。

 

每天都感到心很累。

 

后来我实在受不了了。我开始思考,每天学英语学翻译本来就是自己所热爱的东西,为什么我要把自己的日子想的这么苦?为什么不能学会去享受这样的生活?为什么不能在这样的生活中找到一个让自己舒服的状态?

 

想了许久,我开始慢慢改变心态。我学着不去关心结果,而把注意力放在“我今天积累了多少东西”上。因为无论是英语还是翻译,无论是口译还是笔译,都是坚持和积累的事儿。积累到位了,自然水到渠成。

 

转变心态后,我觉得生活好像也没那么苦。

 

我依旧按照同样的时间表度过每一天,每天也依旧感到很累,但大多是身体上的累。所以每天我倒床即睡。

 

渐渐地我对这样的生活习以为常。我不需要再逼迫自己坚持去做精读,练笔记法,练听译,而是知道目标在那里,自然而然就开始练习了。练习的过程也不再像当初那样痛苦,反倒是不知不觉间就完成了任务。(Soren:大多时候感到累,是因为心里的挣扎。)

 

慢慢地我也形成了做精读、精听一系列的学习习惯。所以即使我现在已经无需再申请研究生,暂时不考什么口笔译证书,也没什么课内课程需要努力学习,我仍然保持着精听和精读的学习习惯。这好像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儿,无需有很强的自驱力也能做下去。

 


 

5. 收获多在英语外

 

有时候我在思考:我是一个英专生,我学这么久的英语,收获了什么?

 

是背的英美文学常识吗?是默写的一个个语言学定义和理论吗?是每篇文章都要读十多遍的高级英语吗?

 

大概不是。

 

顾这4年,我发现自己坚持做的事儿还挺多的,

背的英语不够多,所以上学的时候每天6点起床晨读,算起来应该有800多天了。

词汇量不够,就在百词斩坚持单词打卡近500天。(Soren:个人还是不建议背这么久的单词)

听力不行,就每天坚持听写BBC新闻4个月。

口语不行,就每天坚持练习雅思口语话题2个月。

翻译不行,就把武峰的翻译课听了五六遍,写满了4个笔记本。

英语基础和口译不行,就用A4纸勾勾画画,用了700多张。

 

从这样的点滴坚持中我慢慢意识到,我好像已经和大一的那个自己很不一样了。

 

我逐渐成熟,也更加懂得了坚持的意义。我知道,看不见远方的目标时,要学会关注脚下。努力走好这一步,并且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抵达远方。(Soren:你不需要搞清整个人生规划之后再采取行动,你只需先走100米,走完100米后,下一个100米就会在你面前展开。)

 

大学四年里我有很多目标。实现目标固然会给我成就感,但是我知道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磨炼的品质以及锻炼出的能力是更为珍贵的财富。

 

为了实现保研的目标,我要把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并且在一个长达3年的时间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时间,提升抗压能力、自学能力以及信息搜集能力。这个过程,不也正像人生中的其他考验吗?

 

我相信成年人的世界也是由类似“保研”这样的一个个小目标构成的。为了实现人生中的其他目标,我同样要进行时间管理、学会抗压、学会培养内驱力,学会搜集信息,并学会坚持。

 

我相信,带着这些因为保研、因为学英语而培养出的能力,我能更好地克服人生中的其他困难与考验。(Soren:这就是考试的意义,愿我们备考中养成的习惯和品质,能一直坚持下去。)

 

四年下来,我好像一直在学英语。

 

可是我深知,因为用心经历过这个过程,我获得的不只是英语。

 

很多人问过我以后要做什么工作,会不会走翻译方向?

 

我每次都会说我不知道。

 

我确实是不知道。可是,我知道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做什么工作,通过学英语而磨练出的人格和品质,我都不能丢。

 

愿保持初心,继续向前。因为我们的征途,都是星辰大海啊。


https://mp.weixin.qq.com/s/MDfxom9iC949H4OlAhFsnw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