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Telegram

From

Telegram跨平台即時通訊軟體,其用戶端自由及開放原始碼軟體,但伺服器專有軟體。使用者可以相互交換加密與自毀訊息[註 1],傳送相片影片等所有類型檔案。官方提供手機版(AndroidiOSWindows Phone)、電腦版(WindowsmacOSLinux)和網頁版[16]等多種平台用戶端;同時官方開放應用程式介面(API),因此擁有許多第三方的用戶端[17]可供選擇,其中多款內建中文。

歷史[編輯]

Telegram在2013年由杜洛夫兄弟(尼古拉·杜洛夫保羅·杜洛夫)正式發布。杜洛夫兄弟是俄羅斯最大的社交網路服務VKontakte的創始者[18]。Telegram Messenger LLP是獨立的非營利公司,設立在柏林,而且與VKontakte毫無關聯[19]尼古拉·杜洛夫為它設計新的網路傳輸協定稱為MTProto,同時保羅·杜洛夫自數位堡壘公司提供資金與基礎裝置[註 2][20]

在2013年10月的統計,每日有10萬名使用者在線上活動[18]。在2016年2月,官方宣稱突破一億月活躍使用者[21],而且每日有 150 億訊息在傳遞[22]


競賽[編輯]


  • 2013年12月19日,它的贊助人保羅·杜洛夫宣布只要有任何人成功破解已攔截的通話訊息,他願意提供價值20萬美元的比特幣做為獎金[23][24]

  • 2013年12月21日,一名資訊技術社群的使用者發現它的資訊安全問題。在修正之後,他得到了10萬美元獎金[25]

  • 2014年3月1日,首場競賽沒有任何贏家,而且官方公布解密方法[26]。官方宣稱有多名挑戰者破解它的權限管理,而且還宣布會做好更多的準備來迎接下一次的競賽[26][27]

活躍人數[編輯]





Telegram也成為了很多垃圾廣告發布者(spammer)的目標。圖為波斯語廣在群組刷屏。另有常見的中文垃圾廣告「電報拉人」。
  • 2013年10月,Telegram每天有10萬活躍用戶[28]

  • 2014年3月,Telegram公布其服務分別已達到每月3500萬活躍用戶和每日1500萬活躍用戶[29]

  • 2015年9月,發表聲明,表示該應用程式有6000萬活躍用戶數,並且每天傳遞120億則訊息[30]

  • 2016年2月,Telegram公布他們每月有1億活躍用戶、每天有35萬位用戶註冊、每日傳遞150億則訊息[31]

  • 2018年3月,官方公布其服務達到每月2億活躍用戶數,相當於世界上人口數第六大的國家[32]的人口。

事故[編輯]


2017年9月20日下午(UTC+8),由於位於新加坡(編號為DC5)的 Telegram 伺服器發生了斷電事故,導致亞洲使用者無法使用 Telegram。[33][34][35][36]六天後,再次發生同樣的事故。[37]Telegram 在其官方 Twitter 帳號發文稱,他們決定將亞洲區的資料中心遷出新加坡更換到新的地點,但需要時間。30日,又因新加坡資料中心斷電導致 Telegram 亞洲區停擺一小時。


政府監控[編輯]


  • 2018年8月,Telegram修改隱私政策,如果執法調查單位能夠證明特定用戶的身分為恐怖分子,將配合法院要求提供該用戶的IP、電話號碼等資料。[38][39]

特性[編輯]

「秘密聊天」的確認通知(截圖來自Android棉花糖

官方宣稱它具有強大的通訊安全特性,與其他以普羅大眾市場為主的即時通訊軟體例如WhatsAppLINE相互比較,它更安全。

它把聊天管道分為兩種型態,如下所示:


  1. 「一般聊天」模式,使用端到端的加密通訊,但伺服器端會有存取密鑰的權限,而且可以經由多重裝置登入[註 3][40]

  2. 「祕密聊天」模式,使用端對端的加密通訊,而且只能經由兩個特定裝置登入。

官方宣稱,當兩名使用者進行通訊時,第三方包含管理人員皆無法存取使用者的通訊內容[41]。當使用者在進行祕密聊天時,訊息包含多媒體皆可以被指定為自毀訊息,當訊息被使用者閱讀之後,訊息在指定的時間內會自動銷毀。一旦訊息過期,訊息會消失在使用者的裝置上[42]

主要特性如下所示:

  • 建立群組的使用者仍然可以選擇「無管理員的民主模式」,也可以建立「指派管理員機制」[48][49],且非管理員皆無法任意移除成員。


Read Next page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