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itle]

[no-title]

Source

继续审视福岛核废水,不轻视严重性,也不要“一边倒”式报道 | 搜信源

2023年8月28日

此封邮件由搜信源发送,如果您觉得内容不错,欢迎推荐或转发给您的好友;如果您有想与我们交流的话题,也欢迎来信回复。我们强烈建议您,将我们的发件地址标记为“安全发件人”或“信任发件人”,确保我们能将新闻信成功送达给您。

● 在电脑端免费注册源看板(kanban.souxinyuan.com),订阅4,000多个优质信源的实时更新,打破算法茧房。

● 订阅不同主题的源简报,高效追踪前沿信息。

● 搜信源还提供定制式源简报、源倾听、源故事等面向企业与机构的信息收集与分析服务。

日本正式开始将福岛核废水排海

8月24日,日本正式开始将福岛核废水排海,计划将在30年内将130万吨核电站泄露事故产生的核污染水排入太平洋。这一行动引起了中国的强烈抗议,也激起了网民的强烈情绪。

我们在几天前的稿件《从今天起,福岛核废水要排放30年,到底会对我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搜信源》中,为大家详细梳理了12条信源,试图从多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总结下来,可以说,基于现有的证据,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到放射性物质对食品的直接影响;但长期仍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我们既不需要“一边倒”式的报道,也不想要轻视这个事件的严重性,更不想被情绪和政治因素所左右,于是我们从近期的舆论中找出了几个公众感到最焦灼的问题:到底是核污水还是核废水?被污染的海水会致癌吗?海产品还能吃吗?

同样,我们试图从多个信源寻找这几个问题的答案。

核污水还是核废水?

  • 废水类别代码
  • 国家核安全局科普

被污染的海水会致癌吗?

  • 多少剂量的核辐射是安全的?
  • 日本福岛排放水实时监测数据
  • 我国对海水辐射的监测
  • 学术研究: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放对健康的影响

海产还能吃吗?

  • 近期香港政府对日本进口食品和渔产品的辐射水平检测

核污水还是核废水?

知乎上热议的问题

近日,网络与社交媒体充斥着“日本排放的到底是核污水还是核废水”之争,动辄上升到政治与站队的层面。我们找到了以下信源,这里先做个简答:核废水可能产生放射性污染,叫核废水没什么问题。

1. 环境保护部(前):废水类别代码(试行)

文件截图,高亮的部分为核与放射性废水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前)于2010年4月起实施《废水类别代码(试行)》,根据废水来源、所属行业和工艺阶段,采用线分类法对废水进行分类。其中废水被分为八大类,分别为:工业废水、交通运输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服务业废水、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废水、地表径流、其他废水。

根据该公告,核与放射性废水代码为150,包括:放射性金属采选废水、核燃料与原料加工废水、核辐射加工废水、放射性化学产品制造废水、核电站废水、其他核与放射性废水等。文件没有专门针对“核污水”的定义。

2. 国家核安全局:核废水泄漏可能对人体造成怎样的影响

国家核安全局发布的科普解释

国家核安全局2016年5月12日发布了科普文章,解释了“核废水”与“污染”的关系,其内容摘自《核与辐射安全百问百答》。原文为:

“核设施产生的含放射性的废水正常情况下不允许排放,这些废水要通过净化去除放射性物质,净化后的含微量放射性物质的废水有控制地排入环境。核设施设计时已经考虑了万一发生泄漏事故时的收集设施或措施,如果有少量废水进入环境水体,要对水体进行监测,必要时限制对水体的使用,以防止可能对公众造成的影响。

放射性物质进入水源或水体后,将在水中迁移和弥散开来,并在水生动植物中浓集。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将与释放到水中的放射性物质的量、放射性物质的理化性质及水体性质(水体体积、水体流速及其他水力学特性等)因素有关。

放射性物质进入水源或水体的可能后果是使水源或水体受到放射性污染(包括化学污染)。受放射性污染的水体将可能主要通过内照射途径(食入污染的水或水生生物,以及食入用污染水灌溉的农作物)对人体产生辐射照射。可以看出,放射性污染的水对人体的危害途径及大小直接与水源的利用情况有关,一般更关注的是污染水的食入。其在公众中可能造成的心理社会影响往往要远大于放射性污染的水对公众健康的可能影响。”

上述文字阐述了三个信息点:

  • 核设施产生的含放射性的水是核废水。
  • 核废水进入了水源或水体后可能会产生放射性污染。
  • 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危害的大小与水源的利用情况有关。

被污染的海水会致癌吗

简答:癌症的成因非常复杂,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实验、检测与研究是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由上文我们可知,如果我们需要担心核废水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主要需要担心食入的污染水、水生生物、被污染水灌溉的农作物对人体是否产生辐射照射,以及辐射剂量的大小。

1.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多少剂量的核辐射是安全的?

2011年3月的科普文章

2011年3月日本发生9.0级地震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发布了一系列科普文章,解读核辐射对人的危害。这里摘抄几条我们关注的问答。

Q:核辐射为什么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A: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应用中发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健康影响、伤害、致病、甚至致死。核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机理十分复杂,至今尚无定论。

Q: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如何衡量?

A:核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用有效剂量或剂量当量来衡量,国际单位是西弗(Sievert),简称Sv。由于一个西弗的剂量比较大,通常也使用毫西弗(mSv)和微西弗(µSv),毫西弗是千分之一西弗,微西弗是百万分之一西弗。

Q:除天然的本底辐射外,人们日常活动中还会受哪些辐射?这些辐射量有多大?

A:除天然的本底辐射外,人们日常活动中还会受到如核试验、核设施(包括核电站)、核技术应用、核医学、核燃料循环、建筑等活动而产生的人工辐射。通常在医院做一次X光胸透大约是0.1毫西弗;做一次心脏血管造影CT大约是20毫西弗。另外,由于高空中宇宙射线被大气吸收的少,乘坐飞机也会增加辐射剂量,每乘坐一小时的飞机会多受到0.005豪西弗的辐射。

Q:历史上爆炸的核武器、发生的核事故以及核电站的日常运行会增加环境中的辐射剂量吗?

A:会的。有数据表明,截止到2000年,历史上所有爆炸的核武器、发生的核事故以及核电站的日常运行一共增加了每人每年0.005豪西弗的辐射剂量,大约是自然界天然的本底辐射的千分之二。

Q:辐射剂量的限值是多少?

A:根据中国国家标准GB18871-2002的规定,对于从事核相关工作的人员(放射工作人员),连续5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不得超过20豪西弗,任何一年中的有效剂量不得超过50豪西弗。对于普通公众中的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得超过1豪西弗。

2. 国际原子能机构(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IAEA):日本福岛排放水实时监测数据

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的事实监测数据截屏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日本启动福岛核废水排海计划中一直持背书态度,因此饱受批评与争议。自8月24日日本正式将核废水排海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将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提供的排放数据做成了实时的数据可视化界面,向世界公开监测数据,包括水流量、辐射监测数据和稀释后的氚浓度等。我们可得知以下关键信息:

  • 核废水流量: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的数据,截至北京时间8月27日18:00,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口处的核废水流量为18.94立方米每小时。
  • 稀释后的氚浓度:贝可(Bq)是用来描述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用于衡量辐射源的放射性衰变速率。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口处的稀释后的氚浓度为每升207贝可,低于日本自设目标的每升1,500贝可。
  • ALPS处理水传输线辐射监测仪、垂直轴辐射监测器、海水进水口辐射监测器这三处的伽马辐射水平分别为4.9CPS、5.7CPS、7.9CPS(CPS指每秒计数,是一种测量单位,用于显示特定来源或位置发出的辐射强度),均在预期范围内。

3. 生态环境部环境监测技术中心:我国对海水辐射的监测

2022年生态环境部对我国近岸海域海水监测结果汇总,红框内分别为氚、锶-90和铯-137及其检出值范围

生态环境部于2023年7月13日发布了《2022年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报告》。报告按照《全国辐射环境监测方案》,在沿海11个省份的近岸海域布设海水点位48个,海洋生物点位34个,对海水和海洋生物每年进行一次辐射监测。

我们已知,福岛核废水中主要含有氚、锶-90和铯-137,我们可以根据我国的检出值范围来参看上述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布的实时监测数据。

4. medRxiv: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放对健康的影响

论文截图

一项由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资助的项目研究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放后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论文于2023年4月发布在了医学类论文预印本系统medRxiv上(即未经过同行评议)。

该论文研究计算了福岛核废水的总放射性,并模拟了铯-137、锶-90和氚在海洋中的传输情况。作者发现,放射性核素将分布到全球并渗透到深海,且在日本东海岸附近浓度最高。如果铯-137和锶-90未被去除,相关的癌症风险将在每10万人中达到8.64至33.35例之间(具体取决于年龄和排放情景)。如果只存在氚,风险将低于每10万人中1例。作者指出,有效去除放射性核素对于减轻健康风险至关重要。

海鲜还能吃吗?

8月24日,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即日起全面暂定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但中国香港目前暂未跟随。

1.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国关于日本进口食品的政策近期香港政府对日本进口食品和鱼产品辐射水平检测的每月概况

已进行了辐射水平测试的日本进口食品样本数目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为了提高对日本进口食品检测结果的透明度,从2023年1月起,在网站上每月公布日本进口食品的检测结果。7月最新检测结果显示,5,098个进口食品样本全部及格;2011年至2023年788,927个进口食品样本中有三个不合格,并已于2011年3月23日公布。

自8月24日以来的渔产品的辐射水平测试

自8月24日日本排放核废水至8月27日,香港政府在批发市场采集的200个样本全部合格。

搜信源新闻信每星期一更新,旨在围绕当周中国与世界的新闻热点,为您搜集并推介大量优质的一手信源与数据,帮助您探究新闻背后的故事。如果您愿意分享您知道的优质信源,欢迎给我们留言。

如果搜信源的内容帮助到了您的新闻报道、研究或论文,还希望您能在发布作品中合适的位置给予搜信源一定的肯定。参考模板:【“搜信源”对本文资料搜集/选题/某数据来源/事实核查亦有贡献】。

您还可以在微信公众号、知乎、微博、Twitter等平台找到我们,欢迎点击链接访问。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