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成熟期為什麼越來越晚? /03.30.20

人類的成熟期為什麼越來越晚? /03.30.20

和泉紗霧

人类的成熟期为什么越来越晚?


今天想讨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成熟起来为什么越来越困难。


大家知道,大自然的设计中,我们本来不应该活过25岁。从很多迹象都可以推测出这个结论,过去我们经常谈到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人体自己可以产生胶原蛋白,然而超过25岁之后我们身体产生的胶原蛋白开始不够身体需求,需要开始人工补充胶原蛋白才能维持皮肤的状况,这明显并不自然。而且,人体在25岁前基本是很稳定的,年轻人无论熬夜还是暴饮暴食还是打架斗殴还是频繁自慰等等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后果在身体上的呈现都并不明显。然而,超过25岁之后,如果维持一样的生活方式,大家会感到身体机能急转直下,年轻时晚上喝酒第二天可能没事,但超过25岁后身体就开始发胖、开始特别容易患上各种疾病,熬夜喝酒等等后第二天的身体状况变得无法承受。


从人类性成熟的时间13岁开始到25岁,人类基本就完成了自然赋予的使命,即交配和赋予后代。超过25岁后脑力和身体都开始急转直下地走下坡路,剩下的就只有续命到死一个任务了。观察自然界的生物,甚至很多生物在完成交配的瞬间就会结束自己的生命,比如螳螂,而有些生物也只为自我复制而存在,比如病毒。从bare minimum的角度而言,生物之所以存续到现在,唯一的理由就是它们成功实现了自我复制。


本来在自然状况下,人在性成熟后就立刻开始交配,从人类祖先的生育率推算,祖先从性成熟开始就立刻交配到死,期间以最大的频率生育后代。我们的审美也是从这种状况下进化而来,比如说大家应该都十分喜欢13岁的女孩子,有个成语叫“豆蔻年华”就是指女孩子13-14岁,从生理角度看就是性成熟可以生育后代,因此这时候女孩子就进化成了最受男孩子喜欢也最性饥渴的时候,男孩子也是这个阶段对性的渴望最强。本来自然状态下这就是交配的时候,男女双方都会很开心。


现代文明从人类文明来看,就像进化历史中的最后一毫秒一样短,最后阶段社会变迁实在太快以至于进化根本没来得及反应。我记得之前有新人对这个说法有疑问,我觉得没什么可疑问的,这不是我发明的观点,而是基本上在谈论人类文明的文章应该都会提到这个类比,比如上篇文章提到的动画Dr. STONE中也提到了这个比喻。从人类进化的速度的长度和现代文明变化速度对比就可以发现,现代文明变化相对人类进化速度来说实在太快,人类进化是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实现的,新人所疑问的“多少应该适应一些了”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人体是为了狩猎文明而设计的。或者说,进化成了这样,后面的文明一概没来得及适应,时间短到来不及反应,以后也永远不会适应,因为人类文明的变化不可能再慢下来了。可以认为人类永远就会是这个适应狩猎的身体设计了。


那么,为什么古人可以从性成熟13岁就开始交配和生育后代,现代人的“成年”却越来越晚直到18岁,而实际结婚生子基本要拖到30岁这个本来人都应该挂了的时间才进行,男孩子的精子质量甚至都无法保证,导致后代健康状况也急转直下呢。这是因为人体设计是“饱暖思淫欲”的,人只有在维持自己生存的前提下才有精力抚育后代,这是因为人类的后代不像自然界的很多生物生下来就可以自力更生,人类后代因为发达的脑等原因,对生存能力做出了妥协,生下来需要多年的照顾才能生存。如果父母没有保证自己的生存,就算生育也会立刻死亡,反而会威胁父母自己的生存。因此人体的设计是,除非你处于一种压力状态这会导致你频繁zw来平衡正反馈或者在极限压力状态下甚至会高潮(比如很多人考试不会做的时候在考场上高潮等等,知乎搜一下有很多)这种不自然的情况以外,人只有饱暖状态下才会有性欲,快感才会上升(之前我写过几篇文章来议论男孩子想要2nd高潮的快感,充分的身体状态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这一点)。


人甚至只会在春天生育。虽然现代科技导致人一年四季都开始生育,但在古代人只会“发春”,到了春天万物复苏,人无论饱暖都被季节满足(生物开始活动导致狩猎更容易+没有维持体温的需求),这时候开始怀孕,在285天后生产,共计9.5个月。可以想象人类是从春天开始发情,大概2.5个月后成功怀孕,第二年春天生产。这是人类的生育周期。冬天生产的人类比(我这样的,接近12月才出生,简直就是最恶劣的情况)春天生产的人类质量也要高很多,自立能力、智商等等应该都高,我忘记了细节但我读到过这个说法大家可以自己考证下。我自己的身体可以说是相当堪忧,智力明显不如普通人平均水平,发育速度也远低于普通人平均水平,看到小五这种小伙伴的思维发育速度自己常常感到差距很大。我自己直到大二才“解锁”了思维能力,但就算如此思维能力依然远低于普通人平均水平,无论做什么总需要比别人进行额外多的试错,而到最后也不会获得多好的结果。特别是在需要临机应变的场合,我的能力基本为零。昨天我一直在想,我的YouTube频道是不是应该以“低智商人群的生存指南”为话题展开?


人到了冬天也会冬眠,虽然现代科技的取暖措施已经毁灭了这一点,但人到了寒冷的季节会开始犯困,在自然状态下人类会开始长期睡觉来保存体力。因此,人会在还有猎物的时候多吃点脂肪,在冬天长期断食,等到春天再开始捕猎。可以说,人类基本忘记了自己的这些生存技能,以为季节性、冬眠等等都是熊的设计不是人的设计。


————————————————


是什么摧毁了这一切


————————————————


人类的祖先本来是幸福的,是现代文明摧毁了这一切。在上一篇文章也提到过,虽然我自己很接近Dr. STONE中石神千空的立场,但从社会角度我完全导向狮子王司:如果你没解决特权阶级的问题,不要发展科技,因为科技只会沦为特权阶级控制人民的强力工具。解决贫困不能靠生产力,而是靠减少人口,并且让人类回归狩猎文明。这并不是说科技就应该消灭,而是科技不应该动摇这一根基,比如说你就算住在森林里,依然可以在森林中架设光纤来组建互联网(而不是用5G信号把鸟类都毁灭掉,人类的电波导致鸟类无法正确导航),依然可以在森林中用无人机送亚马逊的商品。实际上现代地球也依然有很多人住在森林深处,并不是说原始部落,而是他们在森林中开车、上网甚至拍YouTube(YouTube上很多primitive technology的频道)。人类只要不要过度摧毁生态系统,科技发展并不是个问题。


在森林资源被国家通过立法占有的情况下,人类被迫在现代都市生存或者从事农业生产这项根本不适应人类设计的行为,无论农耕本身还是农耕产物都不适合人类,农耕本身需要重复的身体劳动,但人类身体适合狩猎;而产物呢,植物食品的能量利用率低,营养不被人体吸收(吸收需要牛羊那样反刍,多一个胃把植物存放在里面利用微生物发酵才行,人只有一个胃)。游牧才是人类应该有的生存方式(但内蒙古人不可能把牧区卖给你,来自和内蒙古小伙伴sqrg的访谈)。


可以说,人类的知识,本来是不必要的,因为人类的知识写在基因里而不是脑子里。你的身体天生就可以用来狩猎,上面的知识,如果你出生在原始社会你不需要学习就会自然遵守,你到了冬天自然会冬眠,到了春天自然会发春,生了孩子自然会因为“可爱”而抚养它(可爱是人为了抚养后代进化的一种审美机制),你不需要学习那么多无用的知识。这个圈子最开始是研究学习效率,但研究到现在,看起来其实最高效的学习其实是不学习,并不是我最开始写的“我不学习”那篇文章的被动学习,而是真的不学习。比起超频,我们应该降频甚至电脑本身到底需要不需要都是个问题。这里并不是个主题创作知识生产机器,而是想要探究问题的本质,这个本质无论将我们导向哪里我们都接受。目前看来,我们需要消灭“知识”的必要性本身,而不是研究高效学习法。


人,不应该学习,人不是设计来学习的。


————————————


学习,人类成长最大的敌人


————————————


我的一生中其实还没看到过反对学习的创作者,我大概会是第一个了。物极必反,研究学习效率的极致导致我走向学习的对立面。关于物极必反的道理我之前写过很多文章,和很多人所以为的不同,物极必反并不是一个事物发展到极限会开始往另一边走,而是一个事物发展到极限后总是突然跳到另一个极限。如果你还没想明白,今天就是一个绝佳案例:一般人对于学习的研究,是在“学习”这个光谱上的某个位置;但我们研究学习效率极致的结果,是跃迁到了否定学习本身的一端。


学习就是万恶之源,和农耕文明一样。我们的童年是被什么摧毁的?被学习。甚至,大家到底是为什么来到这个圈子的?因为学习。如果人不需要学习,你本来也不需要这一年几百的会费在这里听我瞎扯。本来人自由探索的年龄却要被锁在教室里学习,学到大学毕业突然被丢到社会这个完全没有经验的地方受虐。一点都不合理。


人不能和自己喜欢的13岁女孩子自由交配,也是因为学习,因为在这个不是森林的生存环境中,我们无论干啥都需要学习才能掌握。人体在森林中自然就掌握爬树、奔跑等技术(natural movement),狩猎也不是难事,因为人类可以制造工具,比如刀和长矛,甚至猎枪。这也是个科技本来应该发挥功能的地方。而接下来如果圈养动物那连狩猎需求都没了。


学习是一项艰深复杂的任务,而现代社会不学习我们则很难掌握生存方式本身,因为现代文明摧毁了我们生活的一切。我们不再被日光调节自然作息,我们的食物被碳水化合物占领,我们的运动从natural movement变成了弥漫着Wi-Fi信号辐射和污染空气的健身房,我们的衣服从兽皮羊毛变成了棉花,我们居住的环境从通风并且散发自然香气的树屋变成了充满mold的设计不合理结构。


和我们迄今为止探索过的理论不同,从UI=f(state)的角度来看,正是这些细节摧毁了我们的学习效率(如果我们依然需要学习的话)。我已经意识到那些听起来高度抽象的问题,全都来自于一些高度具体的细节。


比如说,人的生存意义何在?那是因为你没有赤脚生活,人体的感觉剥夺导致思维过度游离。如果赤脚生活,你进入常时冥想状态不会去思考这种无聊的问题。很多人跑步总是要听歌,这就是身体缺乏感官刺激的体现。我出门从来不听歌。


比如说,如何克服焦虑和抑郁?那是因为你吃了太多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和蔬菜的草酸剥夺你体内的镁,导致神经缺乏电解质不安定,不安定导致人体对压力刺激进行过度反应。补点镁、补充充足的能量就可以立刻消灭这个“心理”问题。


比如说,如何对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疲惫感(知乎著名问题)?那是因为你晒太阳太少导致体内缺乏维生素D。人类从赤道迁徙到了高纬度地区导致维生素D永远不够(除非你迁徙回赤道),因此你必须每天补充5000IU的维生素D3,否则身体会因为缺乏维生素D3做什么都有乏力感。这不是个哲学问题,是生理问题。


比如说,如何克服学习总是分心?那是因为你坐在凳子上,人体设计来不是坐凳子的,做凳子超过10分钟后背就开始不适,身体的不适是你注意力分散的罪魁祸首。人类最集中注意力的姿态是蹲着(参考死亡笔记中的L和りゅうおうのおしごと!中的一些角色),其次席地而坐也是好选项,你可以连续坐20小时而不会感到不适。


都是现代文明的问题。


现代文明导致学习需求,而学习并不是一个适合人类的行为。这一点特别是在编程中有所体现,因为编程也不适合人类的思维,除非你深入学习了数学的圈论,搞明白了“编程就是composition”的道理。


在这里推荐Chaos桑推荐的那本“Category Theory for Programmers”。这本书开头反复论述了,人类的思维内存实在太小,因此你必须分解问题,然后研究如何组成。编程就是组成(composition)的艺术。


如果你没有选对语言、选对思维方式,编程就会是个无底洞。有一个笑话,是说go语言的几个发明人在等待C++程序编译的时候创造了go。Go诞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痛恨C++。而这些可以说如果没有相当的经验,一般人可能难以探索到,很多人会因为学校教育觉得编程就是C,是C#,是Java,是Python,而不会去学go,dart,rust,haskell,lisp,kotlin,ruby等语言。这些同样需要学习,因为如果没有亲身用过前者就不知道后者为何诞生。


——————————————


学习的速度极限导致了人生的错位


——————————————


本来人应该在13岁开始交配,但现在我们18岁才上大学,21岁才毕业,很多人工作两年辞职重新考研23岁,考两年考上25岁,也就是说25岁才刚读研,人生已经结束,但人生还没开始。


人之所以需要学习这么多无用的知识就是上面那样现代文明导致我们需要relearn everything,由于学习需求量太大以及录入速度有极限,我们平均下来至少也要需要这么多时间才能掌握在现代社会立足的基本。


之前我提到过,我因为身体能量的充沛,参加同学的视觉控制实验比别人快20%,被同学一直惊叹”不可思议“。然而就算不可思议,也只是快了20%,不是快了200%。学习就是这么个道理。如果我们需要学习的量太大,提升效率并不符合人脑的设计,因为人脑是要忘却来刷新权重的(这个很难理解吗?我记得我刚提出这个观点的时候很多人似乎不理解,现在呢),你学得再快都要忘掉的,因为你不忘,你的”常识“就会被过去束缚住。人是动物,需要适配环境。忘却比记忆重要得多。


人学习这么多东西终究是为了生存,可是如果你学到25岁还没达到上文提出的“靠自己月收入30万日元”标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人生的错位。从自然状态来讲你已经该寿终正寝了,可是在现代社会由于学习速度的限制你甚至还没做好开始的准备。也因此也就没办法养育后代,因为自己都没钱吃饭。人的平均结婚生子年龄变成了30岁就是例证。


——————————


如何全力消灭知识、医疗、运动、技能


——————————


回到开头,我是一个低智商人群的代表。而根据我过去就职的时候做的个人能力分析,我的学习力是满分10分,创造力是8分,这是我两个最强的能力。


但是学习无法解决任何问题,不学习才能解决问题。我们需要提早人的成熟期,或者说根本就不要让人需要”成熟“,唤醒人体自带的技能。我们现代人是把身体自带的技能都丢掉了,因此才需要学习来弥补,然而却差距太大弥补不过来,导致了人生的时间错位。


换言之,这个圈子的几百万字的废话也是,我觉得理想状态是根本不需要去读,我觉得写这么多废话只是一个妥协方案。我们需要全力研究”不学习“的技术,来减少人们对学习的需求。


在这里,我想试探性地举一些例子来探索这个想法。


首先,最原始的例子当然就是上面举的原始生活的种种行为,都是人类被自然诱导自然进行的。而另外还有我知乎文章那个猴子用鼠标的案例。


在编程领域,就有启发了UI=f(state)理论的Flutter,以及go、rust、haskell这些语言,语言设计本身替你规定好了你的行为,我觉得是一种编程环境的终极的环境设计。比如说,rust的borrower checker等设计逼迫你进行良好的代码习惯,而go语言在你存在没有使用的import、没有使用的变量时直接报错,通过极端严格的代码限制来规避bug的产生。Haskell是一个纯函数式编程语言,逼迫你抛弃任何变量的使用。在使用这些语言时,你会因为语言设计而习得理念。


在断舍离方面,当然就有我反复拿来举例的Chromebook的power wash了。通过功能设计来让人自然习得断舍离的艺术。


————————————————


思维的docker file: State as a Service


————————————————


过去我曾经说过学习要回顾历史。现在看来不够准确,其实我的意思是,UI=f(state),更贴近”第一性原理“,回顾历史的目的只是挖掘那个docker file的全貌而已。历史本身并不重要。


因为,当我说需要回顾历史的时候很多小伙伴都去读历史书了。然而问题是,历史书中写的,到底是逻辑的推演,还是事实的记述?诚然,从历史中我们可以一定程度上挖掘出某个知识现在的状态从0推演而来的全过程,然而,就像go的哲学和UI=f(state)的哲学所规定的那样,go中你不被允许使用无用的变量,go会直接报错不给你编译;而UI=f(state)的Flutter,则每一帧都是从0推倒重新计算UI的,这防止你进入”修修补补“思维,而是一定要专注于那个f(),专注于将背后的state翻译成UI的过程本身。


也就是说,历史所记述的东西,和逻辑从0推导到现状的bare minimum之间有极大的差别。


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Dr. STONE是一个极佳的正面案例。它并没有关注历史本身,而是通过虚构的人物——石神千空——来用最快的速度从石器时代复苏整个人类文明,这是从0开始的bare minimum的推演过程。而Dr. STONE也用最精炼的篇幅最高效地表达了科学王国和司帝国的冲突的起源和逻辑,而双方可以说除了精炼地表达这个逻辑的内在本质以外什么多余的人格特质都没有,比如狮子王和千空冲突的理由,狮子王建立帝国的理由,自始至终只有一个,从一开始到最后都明确地表达,就是全力阻止特权阶级的再次产生。这个片子就是UI=f(state)的一个绝佳代表,整个片子以呈现核心逻辑为目的,没有多余的人格塑造,每个人都精确地完成了自己在戏剧中的角色任务。而且,Dr. STONE也对路线图思维给了一次演示。


我觉得,Dr. STONE就是一个绝佳的docker file的例子,我相信看完这部片子的小伙伴对科学和社会都有了植根从0开始的全过程的思维。与此相对,反面案例就是大家在大学学习的各种知识,一上来直接讲公式,讲到最后连这是干啥用的都不知道,考完试都不知道。Dr. STONE的每一步科学发展都讲了明确的目的,而且正反双方都精确地把握这个逻辑,当千空创造了铁,发明了日本刀,司帝国的石器就打不过了。而千空创造了火药的时候,冷兵器就打不过了。千空创造了通讯设备的时候,缺乏通讯手段的司帝国在信息战上就落败了。千空很好地展现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原动力——军事需求。


Dr. STONE的每一步发展,你都有完整的历史路径可以追寻,你知道千空唤醒狮子王的目的是武力,而武力立刻带来权力,权力的争夺来源于政治理念的区别,而为了对抗权力我们需要掌握科技优势。与此相对,其余一切我看过的同类片子,都不遵循这种UI=f(state)的理念,比如maoyu也是我很喜欢的一部战争片,一上来就是勇者讨伐魔王,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很深刻的描写,对战争的意义进行深入探讨,然而就算如此,它没有遵循从0重新构建社会现实的过程,你无论进行多少探讨都不明白历史路径在哪里,核心逻辑在哪里。


用椅子来举个例子。如果去阅读椅子的历史,可能一开篇就开始讲人类第一把椅子,椅子的整个变迁历史。


可是,从我们的bare minimum角度,只需要两句话:


1,人类生活方式从依赖natural movement在自然界移动转变到长期静止从事不适合人体设计的工作导致身体肌肉退化无法维持自身姿态


2,为了辅助支撑维持身体姿态继续进行长期静止的工作,发明了椅子


对我们而言这才是核心逻辑,椅子本身无论怎么设计都是椅子,高级椅子低级椅子哪个都不如通过natural movement恢复自身肌肉支撑自身姿态然后席地而坐来得有效。这是人类自然的休息姿态。


再举个例子,比如榻榻米。如果你去学习榻榻米的制作,职人可能告诉你怎么选择材料、怎么编制等等,可是从UI=f(state)的角度,你要明白榻榻米是怎么从0推导而来的。首先,人是生活在森林里的,而森林的地面是草,我们是赤脚生活在草坪上的。而森林具备调湿能力,同时会释放香气来安宁人类的精神。草这种材质是我们天然应该赤脚踩着的材质,踩起来总是比较温暖而且脚底十分舒服,榻榻米作为房屋的地面,是为了再现草地的脚底感觉以及调湿以及森林芬芳作用。因此,正规的榻榻米,表面用的是い草,内部填充材料也全部都是植物。


而现代的榻榻米,为了迎合市场以及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内部已经变成了石油来源的材料,已经不是传统的榻榻米。这种情况下,如果你不理解这一点,没有追溯整个从0而来的逻辑,单纯学习现状如何制作就会学来无用的知识。


——————————————


不仅仅是重构,更是解构和解耦和重组(composition)


——————————————


这个圈子的内容基本都是高度耦合的,比如本文,为了说明为什么学习延后了人类的成熟期,导致当人类超过了25岁这个自然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没成熟的罪魁祸首正是过大的学习需求这一点,耦合了许多其他本来可以复用的内容。


这就像编程,当程序超过了一个程序员可以思考的极限时,我们需要将问题细分到人脑可以处理的大小,然后再处理每个碎片的重组。这也是functional programming的核心作用,它是composition的艺术。


这个圈子的内容也同样应该如此,不仅遵守从0推导原则,提供完整的追溯路径,而且部分之间应该解耦和重组。而这同样应该依靠系统完成。


Functional knowledge base, 一个纯函数不产生任何side effect,不引用全局变量。知识也是如此,任何知识其全部输入和输入应该都是明确的,一个知识碎片,其怎么来的完整路径,其结论应该都是明晰的。而且,知识碎片应该符合人脑处理能力。


接下来,这会是我尝试重构这个圈子,解决信息爆炸的关键。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