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影片需标注 油管新增视频规则

「AI」影片需标注 油管新增视频规则


 随著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变得越来越普遍,如何处理这些内容,也成了许多公司和平台讨论的焦点。油管对此也实施新规定,要求相关内容必需加上标签。


据《TechNews》3月19日报导,由于人工智能(AI)生成式影像越来越普遍,许多人更加关注此类照片、影片或音讯是否由AI模型制作或合成。为此,油管(Youtube)18日也在部落格公布新规则,用来标记人工智能制作的影片。

油管在部落格提到,现在开始会在创作者工作室中引入了一个新工具,要求创作者向观众披露真实内容(观众很容易误认为是真实的人物、地点或事件的内容)是使用经过修改或合成的媒体(包括生成式 AI)制作的。


这些披露资讯将以「标签」的形式,出现在扩展说明中或视频播放机的正面。至于一些明显不切实际的内容、动画内容、包含特殊效果的内容,或者使用生成式 AI 提供制作辅助的内容,油管则不会要求创作者标注。

新标签旨在加强对观众的透明度,并在创作者和观众之间建立信任。需要披露的内容包括:

1、使用逼真人物的肖像:对内容进行数位更改,例如将一个人的脸替换为另一个人的脸,或以合成的成式,生成一个人的声音来叙述视频。

2、改变真实事件或地点的镜头:例如让它看起来像是一座真实的建筑物著火了,或者改变真实的城市景观,使其看起来与现实不同。

3、生成逼真的场景:对虚构的重大事件进行逼真的描绘,例如龙卷风向真实城镇移动。


油管表示,若创作者没有这样做,直接将这些标签之一应用到影片上,那么一些更改或合成的内容有可能混淆或误导人们。

团队也指出,虽然它希望给创作者一些时间来适应新规则,但油管可能会对那些应该添加标签,却没有添加的人加上惩罚。


这些标签将在未来几周内开始出现在油管中,首先是行动应用,然后是桌面和电视。它们主要会出现在扩展的描述中,让观众知道影片包含「更改或合成的内容」,并进一步补充「声音或视觉效果经过显著编辑或数位化生成」。

此外,当涉及到更敏感的话题(例如新闻、选举、金融和健康)时,油管会直接把标签放在影片播放器上,让它更加显眼。


还有若创作者只是利用AI来帮助完成脚本创建、提出视讯创意或自动生成字幕等工作,就不需要添加标签。一些「明显不切实际的内容」或是无关紧要的更改,以及调整颜色或使用特殊效果(像背景模糊)、滤镜等增加功能,也不需要增加标签。

油管也表示,它仍在针对描绘真实、可识别的人脸、声音的合成或更改内容,制定改进的删除请求流程。相关细节很快就会宣布。

https://www.soundofhope.org/post/800593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