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

tg


信息隐私安全,对“平民”大致主要包括以下

- 人的匿名性:何时何地何人(元数据)

- 内容的加密:数据运输&存放的数据

- 内容的安全:数据存放地点&数据处理(主要:账号删除,记录删除,尽可能防止队友比如截图)

--下面谈谈telegram在hk引发的“匿名性”--

前提:你授予telegram app 权限 访问你的通讯录。

如图:

本来没有“ find me”这个细化选项,即nobody时为everyone,也就是对方通讯录只要存有你电话号码,就可在tg包括群里看见你的电话号码。

因此民间就某group里的admin被抓,怀疑是hk警方透过运营商拿到了所有的hk市民号码,然后保存进其通讯录,再加入这些group进行监控,并且就此获取其对象实名信息。

因此,telegram在此次版本更新里,为nobody细化了一个选项,也就是可查看者必须同时也存在你的通讯录里。

--------

个人浅见:匿名性在隐私安全方面的重要性,对于重隐私平民来说甚至更重于内容加密。但是最被忽略。

1.手机号码注册是app推广,最便利的,因此signal也好,仍旧坚持,tg就算增加了细化安全,但仍旧不肯给予 find me 里的 nobody。但总归还是给匿名安全蒙上了阴影。

2.手机收到验证码即可登录,运营商已经可在第一步确定其人使用tg,而大多人没有在登录后添加 第二步密码验证,因此截获验证码即可,虽tg可查看 激活设备,并长期登录设备有权限删除不识设备,然在你熟睡时呢?

3.有人说可弄个虚拟号码,比如 Google voice,但只要访问了通讯录,双方又发生了联络,而最根本的安全问题:人,就会出现队友的特质,即把你进行“备注”,大家已不习惯看见昵称,而是喜欢进行一动作:备注,然后你就这样暴露在队友的手机里:某某某。

所以因此 telegram已经在近期更新的安全功能里添加:任何人都可单方面同时删除在双方设备里的任何时候的聊天记录,甚至包括对话框。但我们讨论的是匿名性,而非聊天内容的安全。

4.因此在信息安全方面有个东西叫“元数据”,其实苹果是可以提供这个给相关部门的,而我们平时关注的是信息内容是否会被提交,而大多打着加密软件的,包括signal telegram,都在元数据的保护方面做的不好,手机号码注册就是最大的硬伤。

元数据:即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了联络关系(每个信息都包含这个在里面)。因此虽然不能获取信息内容,但若获取了这个就可编织出嫌疑人的整个“关系网”。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

号外:

1. 因台湾选举,各种某黑,警方都以IP在海外为由无疾而终,实则这是某黑者做到了匿名性,我个人怀疑其使用的是Tor browser。但真想追踪未必不可能,因为其一定在其设备上留下别的很多痕迹,我讲的是设备,因为我不相信“这种层次”某黑者的设备是干净的,比如就一个Tor browser,然后还是装在虚拟机里等等,意思是坏境不是干净的,就会被其他app互相访问污染,或账号互涉等等,留下很多共通的证据。

2.很多人奇怪为何一些vpn翻墙在Twitter上昵称发言的人,仍被抓获,是因为我上面说的1.

3.因此就重隐私之“平民”的匿名性安全而言,你所处这团队安全意识的共识很重要,再墙技术也敌不过队友的弹指神功。为何说团队,因为如果你已经紧张到匿名安全,说明不单内容敏感,而且参与者身份的保护也相当重要,甚至是小圈子。

但若只是注重内容隐私,那么匿名性就不太打紧,telegram是非常好的选择,其功能和机器人的丰富性,是超出你所求所想。

----

附加:

1. ios怎么说呢,我还是说:珍惜智商远离苹果。就言论自由人士的安全而言更是,已经在一牢里何必再多加一劳。

2.所以就匿名性安全而言,现在开始关注发展 去中心化,这个概念有两个不同理解,要么是多中心分布好像p2p,人人都是服务器;要么无中心,设备直接对接。

3.聊天软件就匿名性,threema随机产生id账号,内容加密也好,但内容安全就差了,比如缺少阅后即焚,同时删除双方设备聊天记录等。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