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星星

看见星星

電書攤
https://webbtelescope.org/contents/news-releases/2022/news-2022-039

光从太阳中激发出来,穿越太空进入人眼,波粒二象性的光最终在视网膜上被人所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眼睛感受到光,但据《超越生物中心主义》说,除这套明显的视觉系统外,我们还有另一套不为人知的系统。

秦时明月墨家机关城禁地中,在解幻音宝盒一关时,高月曾回想旧时燕国看星星的场景。在冬日的夜晚,高月独自凝望无云的夜空。无论她如何睁大双眼,也看不见天上的星星。一旁的母亲告诉她,闭上眼,用“心”看。之后,群星始现。

和一些思维缜密的人不同,我的世界并非论证而来,而是归于个人的感觉、好恶。说的好听是直觉,反之则是臆断。但,臆断又怎样呢?我很喜欢听的一句是,“so what?"

写文章,有人认为不能写散了,要让人看的懂,一篇文章一件事。目的性之强让人迷失。也有人认为要适应现代年轻人快节奏的特点,以视频为主,交互性要强。还有人认为文章不要重复,不要人云亦云。还有人认为这个是写手,这个是作者……

以上,我不以为然。其根源在于,文章为谁而作

猴子与打字机一事,着实让我的观点变化。我曾以为,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但如今,文章并非天成,妙手也并非偶得之。“so what”一词26个字母最慢要敲击键盘多少次?26的6次方。每多一个单词,其难度就指数级升高。按照该书所述,一句话就需要百万只猴子敲击几十万亿年,大概是宇宙年龄(理论)的几千倍。文字、文章、信息的产生无法天成,只能人成。我们所创造的信息只是偶然吗?我越来越不这么认为。这一切太过巧合,以至于我对此产生质疑。我更注重发于内心的文章,而非逻辑推演的文章。

物性与人性中,更多人坠入物性。和写文章一样,更多人坠入强目的性。更多人仅用眼睛来看世界,而非用心。更多人用死物来看活物……这个世界究竟是死是活,因人而异。

我们害怕闭上双眼,害怕失去光明,而我们注定将失去这层光明。这种光明实则是最大的黑暗。殊不知,在黑暗之中,我们有着更高的视界。太阳虽给予人光明,却遮蔽了星光。繁星不是对于我们无用,而是我们缺乏到达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确是以远离太阳为前提的,又有谁舍得咫尺的温暖呢?

其实我说的这些东西,一句话便可摧毁,“so what?”

夏夜难度,然秋分已至,这既是万物的丧钟,也是另一知觉的开始。

——七月初十立秋前夕杂记
星聞觀感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