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但大众传媒传递的信息往往不是,而是被想象的主题浸泡过的商品。

受众除了是这类商品的消费者以外,什么也不是。

大众回应这些消费符号时,并非自然,而是达到设计者目的的过程。

 

商业广告是虚伪的,因为鼓励大众期待,

这种期待,即使是在任何人最好的情况下也难以达到的目标,

这种期待,是一种脱离残酷现实的毒药,

 

广告美化了人类无法满足的欲望,

成为了禁锢人们思想的奴役手段,使人们被消费所奴役,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的一个齿轮。

 《初始传播学》


哲学:休息的重要性

by shaonan

最近在做今年的总结,观察到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消除了空虚的焦虑。比如周六基本上很少回信息,可以全然的在山里转转看看景色,好好休息。而早些年虽然身在山里,但是每隔几分钟就要刷刷手机看看有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仿佛一直有些事情放不下,甚至当我们目标越明确的时候,这种副作用就越大。比如以前在公司的时候,因为有明确的「目标」 —— 更准确的说是某个数字。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全力盯着这个目标然后不断地思考如何达到,用尽一切手段。

不断地思考这个唯一的问题,会让大脑几乎没有休息的时候。这时只能用更强烈的刺激去抵消掉这种惯性,比如打游戏或者看电影,又或者是剧烈的运动等。但多数时候,结果往往并不好,且会让整个人很疲倦。遗憾的是,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我们周围。

最近在看罗素的《论幸福》中有一段描述可谓精准:

造成忧郁、疲劳、神经紧张的原因之一是,人们对生活中缺乏实际意义的东西不感兴趣。结果是,只能把意识集中在少数问题上,而每个问题都包含了一些使人焦虑和忧虑的成分,导致人无暇休息。

只有在睡眠中意识才能休息,同时潜意识思维逐渐成熟,形成智慧。而无暇休息导致激动、愚钝、易怒,分不清主次。这既是疲劳的原因,也是疲劳的结果。

人变得疲劳就会丧失外在关切;而丧失外在关切使他无法放松,这又增加了他的疲劳。这种恶性循环很容易让人崩溃。外在关切之所以能让人放松,是因为它不要求付出任何行动。做决策是非常劳累的,尤其是在没有潜意识帮助而仓促决定的时候。

如罗素所述,我们无法阻止思想的流动,酗酒和剧烈的刺激都是试图麻痹思想。堵不如疏,这时候休息,或者说做一些没有功利目的的事情,才会让思想有别的流动的地方可去。

和 lightory 讨论下来,他亦有类似的体感。所以我们今年除了开启了轮作的过程,还将一些精力投入到 Web3 的探索中,比如前几期大家看到关于区块链的内容,本期关于 VR 的内容,这些都是没有任何目的性的学习,这个过程于我来说就是休息的过程,只需要去探索,并且享受风景即可,不求买到百倍币,也不用担心被割韭菜。

那么如何好好的休息呢?PSYCHE 在一篇关于休息的文章中有些建议,摘取部分有共鸣的地方如下:

  1. 将休息的优先级提高。我们最容易亏待的就是自己,最容易挤压的时间就是休息时间。试着将休息作为最高优先级来安排你的时间,比如每天中午步行出去买杯咖啡晒晒太阳,就是最高优先级。
  2. 建立清晰的边界。该关机关机,该勿扰勿扰,空出来一个不给大脑输入和输出的时空。以前创业的时候很讨厌下班找不到人,但现在看看自己其实处于某种病态的焦虑。
  3. 把休息当做技能去锻炼。休息并不是犯罪,不用责怪自己。同时也要克制欲望,有些事情不是必须做,有些能力不是总要提升。确保自己有了可以交换的代价,才能真正的空出来休息。
  4. 寻找一些能让自己深度沉浸的事情上。比如我在上山的小路上很难分心,因为这些路并不好走,需要全神贯注的走出下一步,这样大脑就无暇胡思乱想,反而登顶之后很是愉悦。

注意休息的时候,要警惕「消费」这种行为。在《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一书中提到了消费的弊端:

消费总是需要花费时间的,这是消费者社会的桎梏,也是消费品商人的主要烦恼。

理想情况下,消费者立刻得到满足——消费应该立刻带来满足感,没有时延,不需要旷日持久的技能学习和准备工作;而一旦消费行为完成,这种满足感就应该尽可能快地消失。

如果消费者无法对任何目标保持长期关注和欲望,如果他们没有耐心、焦躁、冲动,尤其是容易激动,又同样容易失去兴趣,“即时满足”就达到了最佳效果。

降低自己的预期,毕竟这世界不会事事顺心。

关注机会,而非关注问题,毕竟问题总解决不完。

剩下的精力,分配给休息而非消费,而机会往往自闲暇中获得。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