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文丨禾禾妈妈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会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问题,那就是孩子总是喜欢重复做一些事,例如重复看一集动画片、重复听同一个故事、重复看一本书,甚至同一个问题一天要问你几十遍,搞得很多家长很崩溃,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解释的不够明白,导致孩子理解不了。

相信很多网友都遇到过类似的育儿问题,并且对孩子这种行为表示不理解甚至感到头疼和无奈,为什么孩子喜欢重复听一个故事、问一个问题、看一集动画片呢?今天禾禾妈妈就带各位家长了解下孩子“不断重复”背后的秘密。

01孩子的重复行为,其实是在向家长传递这3个信号

信号1:学习

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反复练习是儿童的智力体操。

禾禾现在5岁了,最近总是《小猪佩奇》洗脑循环,动画情节我差不多都会背了,可是她每次到了电视时间,都会乐此不疲地看个不停,搞得我都有点崩溃了。

其实,幼儿重复行为中最典型的现象就是让父母重复讲同一个故事,对于成人来说,故事一般看完一遍就不会再看了,但是孩子却不是这样,大多数孩子如果听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故事,会要求父母明天也讲,后天也讲,甚至十天半个月的都重复听一个故事。

作为家长要知道:虽然孩子听的是同一个故事,但是他们每一次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一般首先被孩子吸收的是故事的逻辑,其次是情景,最后才是精准的概念。所以,看起来孩子是在反复让父母讲同一个故事,其实他们每次都在不同的程度上理解这个故事,才会百听不厌。

孩子的重复学习行为不同年龄段表现不同,当孩子在3、4个月学会抓东西的时候,表现为抓了放、放了抓;当孩子在6个月左右的时候,表现为反复扔东西;到1-2岁后,孩子的行为就发展到了语言重复阶段,表现为喜欢重复看一集动画片、听同一个故事或者问父母同一个问题;

信号2:表达诉求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有些孩子在学会了一种新的技能或者本领时,会反复某种行为,比如孩子一旦学会了拼图,会反复地去拼图,并且向成年人展示,这其实孩子增强自信、自尊的一种办法。

此外有些孩子喜欢用重复的行为来吸引成人的注意,希望成人予以关注,比如有些孩子在父母讲故事时,总是喜欢问同样的问题,有时只是对父母是否爱自己的试探。

信号3: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图式理论认为: 儿童的心理结构或认知结构,是在与环境的不断地适应过程中,在动态的平衡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

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孩子语言和表象尚未形成,这时他们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来适应、探索外部环境,所以2岁以内的孩子总喜欢做一些重复性的动作,例如反复扔东西、吮吸手指等行为。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孩子已逐步掌握了动作图式,符号言语功能,词汇相对得到了发展,所以总会出现一些重复看动画片、听同一个故事、问同一个问题等重复性行为。

当然除了以上三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外,还有一种概率极低的原因,那就是“儿童自闭症”的前兆,不过除了重复性行为之外,“自闭症”孩子一般还有其它表现,例如:成人阻止孩子也无法停下重复性动作,且语言发育迟缓等。

02父母如何应对儿童的重复行为?

父母不同的应对方法,影响孩子一生。

有些家长认为儿童重复性行为是孩子无聊、固执或者是剩余精力发泄的表现,所以很多家长在应对孩子的重复性行为时,总会不耐烦的应付孩子,甚至对孩子说一些欺骗的话语。

然而,不正确的应答不仅会对孩子造成信息的误导,还会导致孩子不停地追问,甚至萌生对家人的不信任,所以,正确应对孩子的重复性行为非常重要。

1)耐心是前提

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孩子产生重复性行为,家长都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用充满耐心的态度理智分析和对待孩子的重复性行为。

如果孩子想用重复性行为吸引你的注意,那你就要反思自己最近是不是因为工作太忙,或者情绪不好,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关爱?

如果孩子是在重复中学习,那么你要做的就是耐心的帮孩子挑选高质量的书籍,然后耐心的给孩子讲故事,从而使孩子在每一次听故事的过程中都有收获……

2)让重复变得有趣

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重复行为,难免变得心烦和无奈,其实我们可以发散下思维,给孩子的重复性行为添加一些情景,不仅可以让孩子的行为变得有趣,而且可以促进孩子各项能力的发展。

例如:有些孩子喜欢反复爬楼梯,那么我们在陪孩子爬楼梯时,可以教孩子数数,或者是上、下的概念,如果家里有楼梯的话,可以在楼梯上贴一些促进儿童认知的图画等。

禾禾妈妈寄语:

孩子的行为和心理是密切相关的,孩子之所以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行为,都是由其心理决定的,所以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时,家长不要只看到表象,而是该耐下心来理智的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才能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大家好,我是禾禾妈妈,一位经验丰富的育儿达人,多平台原创作者,分享专业的孕产、育儿、早教、教育知识!【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本文系原创,抄袭必究。】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