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三泰/简化的仪式与不变的人情风景──澎湖西屿「轮普」印象与变迁

谢三泰/简化的仪式与不变的人情风景──澎湖西屿「轮普」印象与变迁

谢三泰

在地传真》

谢三泰/简化的仪式与不变的人情风景──澎湖西屿「轮普」印象与变迁

小池角关帝庙,摄于2024年8月22日。(摄影/谢三泰)

高中时期,学校的同学们来自澎湖6个不同乡镇市,因而让出生在马公市郊的我,开启了对其他乡镇的了解。

每年暑假逢农历7月(俗称鬼月),家住西屿的同学纷纷邀请三五同窗好友,一起去西屿吃普渡。各宫庙的普渡一连数天统称「轮普即轮流普渡。澎湖县西屿乡的11个村庄,每年农历7月13日到7月24日,会在各村庄轮流举办普渡仪式。」,轮普期间天天大啖美食,当年尚处于物资匮乏的年代,平日除了海鲜,鲜少有机会吃到肉类,趁着普渡之际可以大口大口地尝尽猪肉、鸡肉等「奢侈品」,让年少的我对轮普这个宗教活动留下深刻印象。

小池角关帝庙放路灯、放水灯,摄于2024年8月21日。(摄影/谢三泰)
小池角关帝庙,摄于2024年8月22日。(摄影/谢三泰)
大池角西林寺普渡,摄于2024年8月21日。(摄影/谢三泰)

当然,轮普并非西屿特有,鬼月里澎湖各大小不同岛屿,几乎天天都有普渡,此起彼落,家家户户都会备好亲自料理的整桌食物,敬完鬼神之后,邀请亲朋好友一起共飨。

普渡几乎是澎湖的全民运动,日期通常由地方宫庙掷筊让神明决定,只有西屿的11个村落,各宫庙默契地错开彼此的普渡时间。轮普的调度,井然有序且系统化地进行,让西屿的轮普无论在时间或是规模,都比澎湖其他乡镇更大、更久。

外埯村温王宫放路灯、放水灯,摄于2024年8月22日。(摄影/谢三泰)
内埯村内堑宫放路灯、放水灯,摄于2024年8月23日。(摄影/谢三泰)
外埯村温王宫放路灯、放水灯,摄于2024年8月22日。(摄影/谢三泰)
外埯村温王宫放路灯、放水灯,摄于2024年8月22日。(摄影/谢三泰)
外埯村温王宫放路灯、放水灯,摄于2024年8月22日。(摄影/谢三泰)

今年(2024),我首次在轮普期间前往西屿拍摄,一边唤回年少时的记忆,一边也想感受现今的轮普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我感受到最大的变化来自于桌上的供品。过去这些供品多半是具有传统风味与手艺的丰盛料理,如今却大多被超商食品所取代。而祭拜仪式的流程也随着时代变迁进行了调整,例如普渡前一天,须先向宫庙的五营进行放路灯、放水灯的仪式,以前几乎都是步行完成,如今则多数改为机车代步。普渡当天,庙前除了摆放着大猪公级的供品外,过去必定会由传统的歌仔戏实际演出,如今许多宫庙则以简易银幕播放老旧的影片,或是以卡拉OK伴唱取而代之。

虽然整个轮普的供品和仪式流程简化了许多,但令人欣慰的是,普渡时依然能见到许多旅外的澎湖年轻人特别返乡共襄盛举。而留守的当地居民,也会暂时放下出海捕鱼的工作,趁着普渡之际与年久未见的老朋友叙旧、话家常聊是非,彼此交换消息、联系感情。普渡也成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链接的重要时刻,这是都市里难以见到的人情景象,也是多年来始终不变的事。

而最令人担忧的是,尽管仪式仍在、情感不变,人口老化的问题却日益严重。以往各村落的普渡场面都极为盛大,但近年随着人口的流失与迁徙,现场祭拜的供桌也逐渐减少。人口老化和往都市迁移的趋势,是澎湖宗教文化能否顺利传承的一大隐忧。

内埯村内堑宫放路灯、放水灯,摄于2024年8月23日。(摄影/谢三泰)
内埯村内堑宫放路灯、放水灯,摄于2024年8月23日。(摄影/谢三泰)
赤马村赤樊桃殿放路灯、放水灯、闹庭,摄于2024年8月24日。(摄影/谢三泰)
外埯村温王宫犒军,摄于2024年8月24日。(摄影/谢三泰)
内埯村内堑宫普渡,摄于2024年8月24日。(摄影/谢三泰)
【欢迎影像专题投稿及提案】 请来信[email protected],若经采用将给予稿费或项目运行费。

Repor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