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代“词国皇后”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代“词国皇后”李清照

zhuanlan.zhihu.com

【第一节】

“合卺红烛共茜纱,浮槎河汉旧芳华。”

齐州章丘人士李格非进京赶考,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一举考中举人。

正巧这一年王珪由副宰相升为正宰相。一时之间正值春风得意,唯有一事不如意,便是长女已二八年华,纵观整个京都没有一家是自己满意的人家,要么怕嫁过去被婆母姑嫂欺负,要不就是地位太低,委屈了自己的女儿。

王嘉卉身着一身水蓝色窄袖衣,对襟,交叠在一块的衣领,窄窄的袖口,一身衣摆直至膝盖处,却是一点不能遮盖了她玲珑有致高挑的身材。

她带着丫鬟湘儿从一间成衣铺子出来,手里拿着的是时下最流行的翻领式取长至膝盖的窄袖衣,慢慢踱步着。不远处一人驾着马匹飞奔而来,只见来人骑在高大的马背上,胸前戴着一朵大红花,男子面容俊朗,风度翩翩,身上虽然穿着不甚起眼,却是不能将他的风流倜傥掩盖半分。

“这就是才刚从皇宫出来的进士,长的一表人才”旁边一人和同伴说道,原来他就是榜上之人。

王嘉卉心下暗自想,脸上一红,拉着湘儿往那人骑着马儿的奔跑的风向望去,只见那人早已扬长而去消失于街头只留下那一抹尘土。

宰相府,王宰相刚刚从宫中回来便去书房了。现在的王宰相正知春风得意之际,官场顺利,一路高升到如今的地位却是满足,如今唯一不足之处便是嫡长女嘉卉的婚姻大事,女儿及笈已半年有余,这半年里络绎不绝的媒人上门说亲的,却不曾有满意的,钟鸣鼎食之家嘉卉那孩子没有一个满意的,虽说婚姻大事父母做主,可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满意自己的婚事呢,自己的孩子都是有主意的,想要听听他们自己的意见。

只听大门口小厮道“大小姐,您回来了?相爷找您,让您过去书房一趟,”。“湘儿,你拿衣裙回屋里去,我去找爹爹”,湘儿答应一声便朝着里屋走去。

王嘉卉穿过后花园走上长长的凉亭再拐两个弯就到书房了。“爹爹,您找我?”“卉儿,爹爹现如今心中最担忧的便是你的事情,今日找你来,是想找你问问对于婚姻大事,你可有什么想法?现如今这个情形你也看到了,爹爹既要听取你的想法,也要顾及你的名声,你及笈已半年有余,心中可有心意之人,早日了却心中这事,爹爹也安心”。“爹爹,你可知新考中进士的大人,今日碰巧女儿在街上一遇,此人当真是如传言那般一表人才”。

王宰相看着一脸绯红,满脸不自在的女儿,心中微微叹气,只觉女儿当真是长大了,不免一阵酸涩。

听王嘉卉的一番言语,王宰相心中暗自思量,京都历来有榜下择婿的风俗,榜下择婿亦称“脔婿”。(唐代已有此风,至宋尤盛,脔有独自享用侵占的意思。)“脔婿”者尽为高官显贵,包括富豪,被脔者都是新榜进士。为长女择婿必得重视,而当下进士李格非虽是没有多少官方背景的普通士子,但在此之前,李格非生活在一个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书香门第。

父亲虽地位不高,却是学识渊博,才智过人,为人正直,果敢。早前就已听闻章丘李氏拥有不少门生,在山东一代享有盛誉。如若把女儿许配给此人,必定是一桩不错的姻缘。

如此一来,宰相大人托人前往李进士居住的院落打听一番,原来他原先在家中已有过一房通房,而又为了考取功名,至今并未娶正妻,如此一来,来人说明来意,道:“宰相府大小姐如今已到二八年华,尚未许配人家,素来京中已有朝中大臣将女儿许配给新晋进士,相爷也有所打算,前两日大小姐上街之日与进士大人有一面之缘,不知大人可否记得?”。

李格非这才想起来,前两日放榜之时他进宫出来时,到一处卖成衣铺子之处时,见一女儿长的如同出水芙蓉一般,一脸的瓜子脸,却五官比例却是出奇的和谐,一双杏目炯炯有神,高挺的鼻梁,略弯的嘴唇轻轻的勾起一抹弧度,头上梳着双蟠髻,上面加着花钿、珠装饰着,衬得她美艳动人,高挑的身姿着一身水蓝色窄袖裙,带着北方女儿的大气高贵,又平添几分南方女子的温婉。

他想到这里,脸一阵发热,当时他只顾驾着马儿离开,眼里的那一抹艳色却只一眼便记住了,如今再经人提起,怎会想不起来呢。来人言语中带着一丝暗示,说相爷有意让他做女婿,让他准备准备,派人上门提亲。

李格非也是个聪明的,请人去相府说媒,定好日子将彩礼送到府上,日子便是在一个半月之后…

时光飞逝,一个半月到了,两家忙碌三天三夜终于在一场隆重的仪式下接近了尾声…

【第二节】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

这相府嫡长女也是从小饱读诗书,《女戒》《四书五经》《孝经》等从小读,虽是女儿身,却在当时的北宋却是对女性格外“包容”,她们不仅可以如同男儿一般在私塾里一同读书,还能读的书相对来说更加广泛。因为她们不能参加科考,所以时间更加宽裕来读更多的书籍。

王嘉卉尤为喜爱诗词类书籍,夏天的蝈蝈聒噪不安,酷暑袭来,湘儿便立在一旁轻轻煽动玉扇,她便在槐花树下捧起一本《诗经》读起: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虽她正值青春年华,却也渴望爱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每每这时,她在槐树下一坐便是半日,直至侍女呼唤才回过神来。也会喜爱古人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犹如: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对远离喧嚣贤良君子心胸宽的生活态度喜爱不已,颇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态度一般。

【第三节】

“同声若鼓瑟,合韵似鸣琴”

李格非婚后和王嘉卉伉俪情深,他读书之时,她伴他左右,偶尔王嘉卉也会给他一些自己独特的了见解,亦或是替他研磨整理书籍,每到这时,两人目光交汇之时,便会回心相视一笑,鹣鲽情深,琴瑟和鸣的情景煞是让旁的奴仆不敢打扰两人,只得远远跟着。

天朗气清,又是一年清明时节。北宋都城汴梁里的达官贵人以及京中老百姓纷纷出城,缅怀先人之后更喜踏春。扫墓、出城祭拜就需要有祭品,会做生意的汴京人在清明时节来临之前就开始将祭祀用品摆成楼阁形状在自家店门口,供来往之人观看和购买。有规律、有规模的集市,京师人出城扫墓,乡下的人就会在集市上售卖一些应景的美食等,人来人往好不热闹。

草长莺飞,人们在绿树下摆放鲜花果子,祭祀先人,然后再坐下来分食祭祀的贡品,人们通常又把这种说为“散福”,有与先人交流,身处大自然,和谐共处之意。

汴京城周围有很多可供游客逛的园子。之前在京城里服务各个勾栏瓦舍的歌舞艺人们也都出了城,他们游走于各个园子中间,为前来踏春、祭祀的人们提供精彩的节目。

李格非带着王嘉卉驻足观看表演,不时被表演逗的笑不拢嘴,这时丫鬟便从旁拿来风筝,两人就一起放起了风筝,风筝慢慢随风扶摇而上,两人一派和谐之景每每羡煞旁人。

【第四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作为苏东坡的得意门生,才情满怀的李格非官任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这一年是他成婚的第二年,官位高升,又与娘子琴瑟和鸣,也是在这一年他们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也就是后来名冠天下的“第一才女”李清照。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王嘉卉正在榻上坐着做针线活儿,忽感腹部一阵疼痛,紧接着就是一股暖流顺着大腿往下流,旁边的湘儿忙去书房找李格非前来,又吩咐丫鬟樱儿忙去偏院找来早等候着的稳婆,烧水的烧水,抬水的抬水,丫鬟小厮忙成一片。

“啊~,好痛啊,我不生了,呜~呜~”王嘉卉嘴里不断痛呼着,浑身力气使完还是没生下来,稳婆只得一边说着话转移她的注意力,一边又忙着接生,“夫人,您深吸一口气,就快了,就快看到头了”如此这般将近两刻钟的时间,还是未曾生下来。

眼看孩子就要憋闷气了,稳婆只得出去问李格非,“大人,夫人这头胎难产,再这样下去大人和孩子都会有危险,您拿个主意保大还是保小吧”。

“什么?大人孩子都必须保住,快去啊,谁我都舍不得”。李格非脸都白了,也管不了这么多,就要冲进产房,下人们赶快拦住“大人,里面血腥味浓,就在外面等吧,相信夫人她们会母子平安的”几个下人使劲拦着李格非。无奈只得祈祷她们都能平安。

生产的疼痛使得她浑身力气,几乎是在快晕过去的瞬间,只听稳婆说:“出来了,出来了,看到头了,夫人再使劲”。她又只得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终于听到一声“哇~”的哭声,她晕死过去了。

再次醒来,是第二日下午,她睁开眼睛看到李格非正坐在床沿边,看到她醒过来,忙叫丫鬟把早备好的吃食拿过来给她吃,奶娘抱着孩子站在一旁,等王嘉卉吃完后才将孩子递过去。

王嘉卉看着一脸肉嘟嘟的小小人儿,小手伸在小嘴里吮着,小眼睛闭着,想是睡着了,小脸微微上扬,似是梦到什么好玩的了。她也顾不上身体上的疼痛,似是珍宝一样怜爱的看着她。

“相公可是给孩子取名了,不知给取的什么名呢”王嘉卉抬起眼眸含情脉脉的看着李格非问道。“我记得之前娘子之前和我一同读过一诗: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你总说唐诗人王维笔下的《秋山居暝》最绝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一种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明月松间照为静态美,清泉石上流为动态美,一静一动结合,相得益彰,恬静淡然,色韵清绝,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洁身自好之感,那何不如就叫“清照”二字,正如你我所想”。王嘉卉也是同意,觉得这个名字真是绝妙至极。

Source zhuanlan.zhihu.com

Report Page